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卓林专利>正文

卧式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989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热水器。一种卧式热水器,包括卧式储热水桶和位于储热水桶内的加热单元,储热水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一端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另一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产生进入热水器的冷水不经充分加热而直接被排出的卧式加热器,解决了现有的卧式热水器存在进入热水器的冷水不经充分加热而被直接被排出的现象所导致的影响热水的正常供应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卧式热水器
技术介绍
热水器是通过各种物理原理,在一定时间内使冷水温度升高变成热水的一种装置。按照原理不同可分为电热水器、燃气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速磁生活热水器等。按照储热水箱的形状可以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在中国专利号为2005201434803、授权公告日为2006年12月27日、名称为“多功能简易电热水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热水器。该专利文献中的储热水桶为立式的。由于立式热水器占用高度空间较大,不适合于家用。为此设计出的了卧式热水器。在中国专利号为2010206850026、授权公告日为2011年7月27日、名称为“卧式速热型电热水器”的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卧式热水器。该专利文献中热水器包括卧式内胆(储热水箱)、位于内胆内的电发热管(加热单元)、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的出口即热水器的进水口位于内胆的中间部位的下方,出水管的进口即热水器的出水口位于内胆中间部位的上方。卧式热水器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以上位置设计存在以下不足: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过短,会产生进入内胆的冷水没有被充分加热就直接经出水口排出的现象,使得虽然内胆内的水温符合要求、但实际排出的水的温度不符合要求,影响热水的正常供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不易产生进入热水器的冷水不经充分加热而直接被排出的卧式加热器,解决了现有的卧式热水器存在进入热水器的冷水不经充分加热而被直接被排出的现象所导致的影响热水的正常供应的问题。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卧式热水器,包括卧式储热水桶和位于储热水桶内的加热单元,储热水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一端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另一端。使用过程中冷水经进水口进入储热水桶内、储热水桶内的水经出水口排出,加热单元用于对储热水桶内的水进行加热。该设计一方面因卧式储热水桶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最大,将进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的两端,从而使得进水口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较大,降低冷水直接经出水口排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由于冷水的密度大于热水的密度,因此热水会浮在冷水的上方,将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的上方,使得热水优先排出,进一步降低冷水被排出的可能性。加热单元可以为电热管、换热器等。作为优选,所述储热水桶内设有导向隔板,储热水桶设有由所述导向隔板分割出的冷水腔和加热腔,所述加热单元位于加热腔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冷水腔,所述导向隔板上部设有下端朝向出水口所在端倾斜的导向部,导向隔板仅下部上设有过水孔。使用过程中冷水先进入冷水腔、冷水腔内的水经过水孔进入加热腔,加热腔内的水被加热单元加热,加热腔内的水经出水口排出。过水孔设置在隔板的下端,进一步提高了冷水到达出水口的距离,进一步降低冷水被直接排出的可能性。导向部起到延缓冷水上升后直接朝向出水口流动的作用。冷水腔对进入的冷水起到缓冲作用,能有效降低冷水进入加热腔的流动速度、使得冷水的进入对加热腔内的水的对流运动所产生的扰流作用下,使得冷水不会悬浮到上方而经出水口排出。冷水腔还起到对冷水中的颗粒物进行沉淀净化的作用,使得进入加热腔的冷水更加干净卫生,加热单元不易结垢。作为优选,所述过水孔的开口面积小于5平方厘米。过水孔还起到对冷水进行过滤的作用,使得进入加热腔的冷水更加卫生。作为优选,所述冷水腔设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冷水腔的底壁上。便于对冷水腔进行清洁工作,且将冷水腔内的污物排出时方便。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位于所述储热水桶的侧壁上。该设计使得进水口和过水孔之间不会产生直通,冷水腔对进入的冷水的缓冲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内端对接有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为封闭的进水管,进水管的侧壁设有出水孔。水从出水孔中压出在水桶中起湍流作用,便于热交换。作为优选,所述出水孔为不规则孔。湍流效果好。本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将进水孔和出水口设计在卧式储热水箱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使得进水口同出水口之间的距离大,冷水不易直接经出水口排出,热水器对冷水的加热充分;优选方案中通过导线隔板而隔出冷水腔,能进一步保证冷水不会被直接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热水桶I,出水口 11,进水口 12,冷水腔13,排污口 131,加热腔14,加热单元2,加热单元进口 21,加热单元出口 22,导向隔板3,导向部31,过水孔32,堵头4,进水管5,出水孔51。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卧式热水器,包括卧式储热水桶I和加热单元2。储热水桶I的左壁的上方设有出水口 U。储热水桶I的右壁的下方设有进水口 12。进水口 12的内端对接有进水管5。进水管5远离进水口的一端为封闭的。进水管5的侧壁设有出水孔51。出水孔51为不规则孔。储热水桶I内设有导向隔板3。导向隔板3上部设有下端朝向左侧倾斜的导向部31。导向隔板3下部设有多个过水孔32。过水孔32的开口面积为5平方厘米。导向隔板3将储热水桶I分割出冷水腔13和加热腔14。进水口 12设置在冷水腔13。加热单元2为电热管盘。加热单元2位于加热腔14内。使用时给加热单元2供电。冷水经进水口 12流入冷水腔13内,冷水腔13内的水经过水孔32进入加热腔14内,加热单元2将加热腔14内的水加热,加热腔14内的水经出水口 11排出。实施例二,参见图2,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进水口 12位于储热水桶I的侧壁上,没有设置进水管。过水孔32的开口面积为3平方厘米。冷水腔13的底壁设有排污口131。排污口 131堵塞有堵头4。加热单元2为换热器。工作过程中,热介质经加热单元进口 21进入加热单元2,然后经加热单元出口 22流出。冷水经进水口 12流入冷水腔13内,冷水腔13内的水经过水孔32进入加热腔14内,加热腔14内的水同加热单元2内的热介质进行热交换而被加热,加热腔14内的水经出水口 11排出。需要排出污物时,取下堵头4,从出水口 11和进水口 12同时注入水,从而将污物经排污口 13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卧式热水器,包括卧式储热水桶和位于储热水桶内的加热单元,储热水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一端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式热水器,包括卧式储热水桶和位于储热水桶内的加热单元,储热水桶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一端的上方,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储热水桶长度方向另一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水桶内设有导向隔板,储热水桶设有由所述导向隔板分割出的冷水腔和加热腔,所述加热单元位于加热腔内,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冷水腔,所述导向隔板上部设有下端朝向出水口所在端倾斜的导向部,导向隔板仅下部上设有过水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卓林冯娟慧
申请(专利权)人:冯卓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