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7074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包括阀体,在所述阀体内分为与开口A连通的上腔体和与开口B连通的下腔体,所述上腔体通过中部通道与下腔体连通,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顶杆和夹心阀,所述顶杆设置有中心孔,所述顶杆下部分与阀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顶杆外侧通路,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控制端连通的开口C,所述开口C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管路与顶杆外侧通路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顶杆的上下移动,实现开关阀排气以及充气两个工作位的切换,在自然状态下与大气连通的开口A与控制端开口C连通处于排气位;当需要充气时,压下顶杆使与总风连通的开口B与控制端开口C连通处于充气位,从而通过是否下压顶杆达到控制出口C空气压力的目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
技术介绍
目前,手控开关阀是阀体中比较常用的控制阀,主要适用于需要手动控制某出气口端空气压力的情况,现有控制阀结构较为复杂,体积较大,组装与安装方式麻烦,运行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组装与安装方式简单的常开式手控开关阀。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内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所述上腔体通过中部通道与下腔体连通,所述上腔体通过开口 A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体下端开口 B与总风连通,所述阀体的上腔体下端对应部分以及下腔体上端对应部分均为凸台结构,在所述下腔体的凸台结构处设置有夹心阀,所述夹心阀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A,所述复位弹簧A下端抵靠在设置在阀体上、下腔体内的弹簧座上,在所述阀体内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上端穿出阀体的上腔体,其下部置于中部通道内,所述顶杆置于中部通道内部分设置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与开口 A连通,在所述中部通道上部对应处、顶杆与阀体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所述顶杆置于上腔体部分设置有凸起部分,在所述凸起部分与对应的阀体上凸台结构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B,在所述顶杆的凸起部分上方、阀体上设置有挡圈,所述顶杆下部分与阀体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顶杆外侧通路,在所述阀体上设置有与控制端连通的开口 C,所述开口 C通过阀体内设置的管路与顶杆外侧通路连通。本技术通过对顶杆的上下移动,实现开关阀排气以及充气两个工作位的切换,在自然状态下与大气连通的开口 A与控制端开口 C连通处于排气位;当需要充气时,压下顶杆使与总风连通的开口 B与控制端开口 C连通处于充气位,从而通过是否下压顶杆达到控制出口 C空气压力的目的。本技术结构紧凑、体积小、重量轻,组装与安装方式简单且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排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充气位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阀体,Ia为上腔体,Ib为下腔体,Ic为中部通道,2为开口 A,3为开口 B,4为夹心阀,5为复位弹簧A,6为弹簧座,7为顶杆,8为中心孔,9为O型密封圈,10为凸起部分,11为复位弹簧B,12为挡圈,13为顶杆外侧通路,14为开口 C。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包括阀体1,在所述阀体I内分为上腔体Ia和下腔体lb,所述上腔体Ia通过中部通道Ic与下腔体Ib连通,所述上腔体Ia通过开口 A2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体Ib下端开口 B3与总风连通,所述阀体I的上腔体Ia下端对应部分以及下腔体Ib上端对应部分均为凸台结构,在所述下腔体Ib的凸台结构处设置有夹心阀4,所述夹心阀4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A5,所述复位弹簧A5下端抵靠在设置在阀体I上、下腔体Ib内的弹簧座6上,在所述阀体I内设置有顶杆7,所述顶杆7上端穿出阀体I的上腔体la,其下部置于中部通道Ic内,所述顶杆7置于中部通道Ic内部分设置有中心孔8,所述中心孔8与开口 A2连通,在所述中部通道Ic上部对应处、顶杆7与阀体I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9,所述顶杆7置于上腔体Ia部分设置有凸起部分10,在所述凸起部分10与对应的阀体I上凸台结构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B11,在所述顶杆7的凸起部分10上方、阀体I上设置有挡圈12,所述顶杆7下部分与阀体I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顶杆外侧通路13,在所述阀体I上设置有与控制端连通的开口 C14,所述开口 C14通过阀体I内设置的管路与顶杆外侧通路13连通。其中,在所述连通总风的开口 B以及与控制端连通的开口 C处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排气位,即在自然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状态下,顶杆下端与夹心阀分离,夹心阀将下腔体与中部通道隔断,开口 C通过管路依次经顶杆外侧通路、顶杆的中心孔到达上腔体后与开口 A连通,形成排气状态;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充气位,此时顶杆克服复位弹簧B的作用力被压下,顶杆下端面接触夹心阀并克服复位弹簧A的作用力将夹心阀顶开,此时夹心阀将中心孔下端开口封闭,由于夹心阀被顶开,开口 C通过管路依次经顶杆外侧通路到达下腔体后与开口 B连通,形成充气状态。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1)内分为上腔体(1a)和下腔体(1b),所述上腔体(1a)通过中部通道(1c)与下腔体(1b)连通,所述上腔体(1a)通过开口A(2)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体(1b)下端开口B(3)与总风连通,所述阀体(1)的上腔体(1a)下端对应部分以及下腔体(1b)上端对应部分均为凸台结构,在所述下腔体(1b)的凸台结构处设置有夹心阀(4),所述夹心阀(4)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A(5),所述复位弹簧A(5)下端抵靠在设置在阀体(1)上、下腔体(1b)内的弹簧座(6)上,在所述阀体(1)内设置有顶杆(7),所述顶杆(7)上端穿出阀体(1)的上腔体(1a),其下部置于中部通道(1c)内,所述顶杆(7)置于中部通道(1c)内部分设置有中心孔(8),所述中心孔(8)与开口A(2)连通,在所述中部通道(1c)上部对应处、顶杆(7)与阀体(1)之间设置有O型密封圈(9),所述顶杆(7)置于上腔体(1a)部分设置有凸起部分(10),在所述凸起部分(10)与对应的阀体(1)上凸台结构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B(11),在所述顶杆(7)的凸起部分(10)上方、阀体(1)上设置有挡圈(12),所述顶杆(7)下部分与阀体(1)之间留有间隙形成顶杆外侧通路(13),在所述阀体(1)上设置有与控制端连通的开口C(14),所述开口C(14)通过阀体(1)内设置的管路与顶杆外侧通路(13)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常开式手控开关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I)内分为上腔体(Ia)和下腔体(lb),所述上腔体(Ia)通过中部通道(Ic)与下腔体(Ib)连通,所述上腔体(Ia)通过开口 A (2)与大气连通,所述下腔体(Ib)下端开口 B (3)与总风连通,所述阀体(I)的上腔体(Ia)下端对应部分以及下腔体(Ib )上端对应部分均为凸台结构,在所述下腔体(Ib)的凸台结构处设置有夹心阀(4),所述夹心阀(4)下方设置有复位弹簧A (5),所述复位弹簧A (5)下端抵靠在设置在阀体(I)上、下腔体(Ib)内的弹簧座(6)上,在所述阀体(I)内设置有顶杆(7),所述顶杆(7)上端穿出阀体(I)的上腔体(la),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洪跃刘文军朱宇许洪春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制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