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666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生产性高、且具有适于风的流动的叶片形状的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离心式鼓风机的叶轮具备下遮板(21)、上遮板(23)以及多个叶片(2),该多个叶片(2)设置在下遮板(21)与上遮板(23)之间,且排列在圆周上,该叶轮能够以旋转轴作为中心而旋转。下遮板(21)的外径(D2)在上遮板(23)的内径(D1)以下,叶片(2)的内径部分具有连结上遮板(23)的内径部分与下遮板(21)的内径部分的倾斜部(锥形部分)。(*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更确切地说,涉及实现了生产性的提高和噪声的减少的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
技术介绍
离心式鼓风机(离心送风机)是通过使具有多个叶片(也称作翼、涡轮)的叶轮旋转,从而沿着离心方向进行送风的鼓风机。此类鼓风机、亦即离心式多翼鼓风机通过将绕马达的旋转轴配置有多个叶片的叶轮收纳在具有吸入口和排出口的壳体内而构成。离心式多翼鼓风机使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从叶轮的中心流入叶片之间,利用伴随着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作用朝向叶轮的直径外侧喷出。从叶轮的外周外侧喷出的空气通过壳体内部,形成高压空气后从排出口吹出。离心式多翼鼓风机被广泛应用于家电设备、OA设备、工业设备的冷却、换气以及空调、车辆用的送风机等。离心式多翼鼓风机的送风性能和噪声较大程度地受到叶轮的叶片形状和壳体形状影响。作为对现有技术的鼓风机中的叶片的形状的改进,存在以下在先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具备:在转子具备风机叶片的送风部;在内部具备送风部的壳体;以及对送风部进行驱动的马达部。送风装置具备设置在风机叶片的上部的上圆环板以及设置在风机叶片的下部的下圆环板。上圆环板的内径Dl与下圆环板的外径D2设为大致相同,并且上圆环板的内径Dl与形成在壳体的上部的开口部的直径D3设为大致相同。由此,能够抑制在送风部旋转时,在送风部的上部和壳体内部的特别是开口部附近产生的旋涡,能够实现噪声的减少。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送风装置,该送风装置具备壳体、配置在该壳体内的叶轮以及对叶轮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在各个叶片的上端部的内周侧设置倾斜部,此夕卜,还在突起部设置倾斜面。由此,能够防止湍流旋涡的产生,能够减少噪声。并且,由于不产生湍流旋涡,因此空气的流通阻力减小,能够提高风量特性。在下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在离心送风机用的叶轮设置长叶片和短叶片的技术。叶轮利用主板、侧板以及位于该主板与侧板之间的长叶片以及短叶片构成。长叶片的入口端在与短叶片的入口端的半径大致相等的半径的基点与侧板相接。长叶片的入口端设计为随着趋向主板侧而靠近旋转轴心。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26726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 - 30334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1 - 7509号公报在推进设备的小型化、轻薄化、高密度安装化以及节能化的过程中,市场对搭载于上述设备的鼓风机马达强烈要求高静压化、高效率化。并且,在鼓风机中,实现低噪声化也很重要。特别是在现有的离心式鼓风机中,离散频率噪声(窄带噪声)以及宽带噪声的等级均较闻,存在安装于设备时的噪声等级闻的问题。在此,所谓“离散频率噪声”是基于叶片通过频率的噪声,也被称作NZ噪声。离散频率噪声是在窄频带的特定频率具有特征性峰值的噪声。其频率利用算式fnz =(旋转频率:n)X(叶片的个数:z)表示。由于离散频率噪声除了 I次成分以外,还产生2次、3次…,因此在实际听辨中也尤其成为问题。即,在将离心式鼓风机安装于设备时,存在杂音作为明显的声音而产生的风险。在产生宽带噪声的主要因素中,湍流起主导作用,由于湍流决定了总噪声等级,因此也要求降低宽带噪声。此外,虽然要实现上述要求,但也需要提高鼓风机的生产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性高、且具有适于风的流动的叶片形状的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叶轮具备下遮板、上遮板以及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设置在下遮板与上遮板之间,且排列在圆周上,其中,上述叶轮能够以旋转轴作为中心而旋转,下遮板的外径在上遮板的内径以下,叶片的内径部分具有连结上遮板的内径部分与下遮板的内径部分的倾斜部。优选上遮板与叶片在俯视视角中相接。优选多个叶片分别具有随着远离旋转轴而厚度变薄的形状。根据本技术的其他方面,离心式鼓风机具备:上述任一项所记载的叶轮以及位于叶轮的下方部分的下壳体,下壳体在俯视视角中上遮板所在的部分具有朝向叶轮的方向突出的部分,利用伴随着叶轮的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朝向叶轮的直径的外侧吹出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生产性高、且具有适于风的流动的叶片形状的叶轮以及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鼓风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图3是从上遮板23侧观察叶轮3时的立体图。图4是以从上遮板23侧透过该上遮板23观察的状态示出图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叶片形状的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A — A剖开后的剖视图。图6是沿着图4中的B — B剖开后的剖视图。图7是沿着图4中的C 一 C剖开后的剖视图。图8 (A)是示出现有的叶轮的剖面形状的图。图8 (B)是示出现有的叶轮的噪声特性的图。图9 (A)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叶轮的剖面形状的图。图9 (B)是示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叶轮的噪声特性的图。图10是变形例中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叶轮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离心式鼓风机;2:叶片;3:叶轮;4:壳体;5:上壳体;6:下壳体;6a:下壳体的突出部-J:支柱;8:吸入口 ;9:排出口 ;11:旋转轴;13:鼓风机马达;21:下遮板;21A:下遮板内径;21B:下遮板外径;23:上遮板;23A:上遮板内径;23B:上遮板外径;D1:上遮板内径;D2:下遮板外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的离心式鼓风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中央纵向剖视图。并且,图3是从上遮板23侧观察叶轮3时的立体图,图4是以从上遮板23侧透过该上遮板23观察的状态示出图1的离心式鼓风机的叶片形状的图。图5 图7分别是沿着图4中的A — A剖开后的剖视图、沿着图4中的B — B剖开后的剖视图以及沿着图4中的C 一 C剖开后的剖视图。参照图1 图4,离心式鼓风机I通过使中央的叶轮3旋转来进行送风。叶轮3具有分别配置为等间隔的七个叶片2,基于内置于离心式鼓风机I的鼓风机马达13而以旋转轴11作为中心进行旋转。其旋转方向是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叶轮3被收纳于壳体4。壳体4包括板状的上壳体5与下壳体6,为了等间隔地保持两者而在壳体4的四个角部设置有支柱7。在离心式鼓风机I的上部设置空气的吸入口8。空气的排出口 9设置在壳体4的支柱7与支柱7之间。即,壳体4的四个边的四个方向分别形成空气的排出口 9 (开放壳体型)。此外,壳体4也可以设置将从叶轮3吹出的空气汇集成一个方向的排出口(蜗壳型)。如图2 图7所示,叶轮3构成为具备环状的下遮板21、环状的上遮板23以及多个叶片2,该多个叶片2设置在下遮板21与上遮板23之间,并且排列在圆周上,该叶轮3能够以旋转轴11作为中心而旋转。如图4所示,环状的下遮板21具有从俯视视角观察时的内径21A与外径21B。内径21A与外径21B在俯视视角中为圆形。环状的上遮板23具有从俯视视角观察时的内径23A与外径23B。内径23A与外径23B在俯视视角中为圆形。下遮板21的外径2IB与上遮板23的内径23A重叠。即,下遮板21的外径21B与上遮板23的内径23A相等。此外,下遮板21的外径2IB也可以比上遮板23的内径23A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叶轮,?该叶轮具备:?下遮板;?上遮板;以及?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下遮板与所述上遮板之间,且排列在圆周上,?所述叶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叶轮能够以旋转轴作为中心而旋转,?所述下遮板的外径在所述上遮板的内径以下,?所述叶片的内径部分具有连结所述上遮板的内径部分与所述下遮板的内径部分的倾斜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6.30 JP 2011-1451441.种叶轮, 该叶轮具备: 下遮板; 上遮板;以及 多个叶片,该多个叶片设置于所述下遮板与所述上遮板之间,且排列在圆周上, 所述叶轮的特征在于, 所述叶轮能够以旋转轴作为中心而旋转, 所述下遮板的外径在所述上遮板的内径以下, 所述叶片的内径部分具有连结所述上遮板的内径部分与所述下遮板的内径部分的倾斜部。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田贵子藤本征也小串正树铃木让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