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马达与变转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马达密封腔,水泵与变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输出端密封腔,马达密封腔与输出端密封腔之间形成一变速密封腔,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为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入轴,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为水泵的动力轴。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应性强,在两大类气动马达与水泵之间均可匹配减速和增速装置来设计双动力气动潜水泵,能彻底解决对易燃易爆潮湿等恶劣工况中,达到大流量、高扬程排水用泵要求,双动力传动转矩大,抗冲击性能高,机械效率高,起动灵活,在低气压起动即能排水,水泵性能曲线平坦,能在大流量、高扬程要求下运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动水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
技术介绍
煤矿用叶片式气动潜水泵标准中整机效率仅只有29°/Γ48%。矿用气动(风动)水泵有一个显著特点,由于泵的可移动性,一台泵常在多种场合使用,运行条件极其复杂,实际运行工况点经常变化,其中包括压缩空气管路中的压力、流量变化;且出水排出管路没有流量调节阀,只说明矿用风泵都处于大流量工况下运行,而实际扬程大多数达不到用户要求,目前还只能解决作业面工作现场排水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能够经过两种能量转换装置,使气动水泵能在高扬程、大流量工况下运行,且水泵性能曲线平坦,效率提高I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包括:马达、水泵,所述马达与水泵之间设有一变转速传动装置,所述马达与变转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马达密封腔,所述水泵与变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输出端密封腔,所述马达密封腔与输出端密封腔之间形成一变速密封腔,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泵的动力轴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为一闭式行星减速传动装置,其包括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有一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各行星轮内侧与太阳轮啮合连接,各行星齿轮外围与一内齿圈啮合连接。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为涡轮式气动马达,所述涡轮式气动马达包括涡轮输出轴、设于所述涡轮输出轴上的涡轮,所述太阳轮位于所述涡轮输出轴一端,并与所述涡轮输出轴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行星架一体设置,所述动力轴输出端设有叶轮片。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涡轮输出轴上分别设有涡轮输出轴上轴承与涡轮输出轴下轴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为容积叶片式气动马达,其包括叶片式转子轴,所述叶片式转子轴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行星架一体设置,所述动力轴输出端设有叶轮片。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马达为容积齿轮式气动马达,其包括齿轮式转子轴,所述齿轮式转子轴输出端与所述太阳轮连接,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行星架一体设置,所述动力轴输出端设有叶轮片。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齿轮式转子轴或叶片式转子轴上均设有转子轴上轴承与转子轴下轴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星架上分别设有行星架上轴承与行星架下轴承。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行星轮上设有行星轮支柱。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马达密封腔、输出端密封腔与变速密封腔之间分别由输入端密封系统和输出端密封系统隔离,所述输入端密封系统包括设于马达与变转速传动装置之间的多个O型密封圈,所述输出端密封系统包括设于变转速传动装置与水泵之间的双骨架密封组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适应性强,在两大类气动马达与水泵之间均可匹配减速和增速装置来设计双动力气动潜水泵,能彻底解决对易燃易爆潮湿等恶劣工况中,达到大流量、高扬程排水用泵要求;双动力传动转矩大,抗冲击性能高,机械效率高,起动灵活,在低气压起动即能排水,水泵性能曲线平坦,能在大流量、高扬程要求下运行;无论匹配减速和增速装置均能直联柔性传动,达到外形体积小巧、结构紧凑,具有一体美观性、实用性;核心受力部位、抗冲击部位、易损坏部件(如轴、齿轮等)均采用高强度材料加工,并进行热处理或调质处理,严格按高精度要求、高标准装配要求来保证产品质量和整机性能达标;整机分隔为三个密封腔,输入端密封系统和输出端密封系统隔离,密封性能可靠,确保能潜入水下工作;配套适应性好,组装联接性可靠,更换极少零部件,即能适应用户需求整体外观协调一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中变转速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涡轮式气动潜水泵的性能曲线图;图5是本技术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的性能曲线图;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马达,2、水泵,3、变转速传动装置,4、O型密封圈,5、双骨架密封组合,6、行星架,7、太阳轮,8、行星轮,9、内齿圈,10、涡轮输出轴,11、涡轮,12、涡轮输出轴上轴承,13、涡轮输出轴下轴承,14、动力轴,15、叶轮片,16、叶片式转子轴,17、转子轴上轴承,18、转子轴下轴承,19、行星架上轴承,20、行星架下轴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包括:马达1、水泵2,所述马达I与水泵2之间设有一变转速传动装置3,所述马达I与变转速传动装置3之间形成一马达密封腔,所述水泵2与变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输出端密封腔,所述马达密封腔与输出端密封腔之间形成一变速密封腔。所述马达密封腔、输出端密封腔与变速密封腔之间分别由输入端密封系统和输出端密封系统隔离,所述输入端密封系统包括设于马达I与变转速传动装置3之间的多个O型密封圈4,所述输出端密封系统包括设于变转速传动装置3与水泵2之间的双骨架密封组口 O O每个腔既能保持独立性,又能服从整机协调工作。这种密封系统和传动系统交叉设计,合理组合,一体式布置就构成了双动力气动潜水泵新系统结构,充分体现了它的专配性、简洁性、可靠性和水泵2配套的互换性。此种积木式设计理念,可加速新产品的系列化生产。考虑到矿井下水中恶劣工况输入轴两端轴承采用全封闭式带级轴承,输入轴进行高频热处理结构紧凑、配合要求高。能满足支承,承受径向力、轴向力和冲击力的需要。所述马达I的输出轴与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3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3的输出轴与水泵2的动力轴14连接,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3为减速装置或增速装置。在同等耗气量前提下使水泵2能在高扬程、大流量工况下运行,以达到节约能源为目的。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3为一闭式行星减速传动装置,所述闭式行星减速传动装置包括单臂式行星架6,所述行星架6上设有一太阳轮7、多个行星轮8,各行星轮8内侧与太阳轮7啮合连接,各行星齿轮外围与一内齿圈9啮合连接。行星传动与普通齿轮传动比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承载能力大,效率高和无脉动、工作平稳等优点。但也可以是其他减速装置,但外壳设计会打破原设计的一致协调观念;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匹配需要。本技术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中可以是涡轮式气动马达,也可以是容积叶片或齿轮式气动马达,马达I到水泵2叶轮之间根据输入和输出转速要求及矿井下水中恶劣工况的综合需要,巧妙分配传动比和精密设计传动件。减速结构优化为高速级和低速级,同时保证输入和输出同心传动保证了整个传动结构的小巧。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马达I为涡轮式气动马达,所述涡轮式气动马达包括涡轮输出轴10、设于所述涡轮输出轴10上的涡轮11,所述涡轮输出轴10上分别设有涡轮输出轴上轴承12与涡轮输出轴下轴承13。所述太阳轮7 —体设置于所述涡轮输出轴10 —端,所述水泵2包括动力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水泵,所述马达与水泵之间设有一变转速传动装置,所述马达与变转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马达密封腔,所述水泵与变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输出端密封腔,所述马达密封腔与输出端密封腔之间形成一变速密封腔,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泵的动力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水泵,所述马达与水泵之间设有一变转速传动装置,所述马达与变转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马达密封腔,所述水泵与变速传动装置之间形成一输出端密封腔,所述马达密封腔与输出端密封腔之间形成一变速密封腔,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入轴连接,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水泵的动力轴连接。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变转速传动装置为一闭式行星减速传动装置,其包括行星架,所述行星架上设有一太阳轮、多个行星轮,各行星轮内侧与太阳轮啮合连接,各行星齿轮外围与一内齿圈啮合连接。3.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为涡轮式气动马达,其包括涡轮输出轴、设于所述涡轮输出轴上的涡轮,所述太阳轮位于所述涡轮输出轴一端,并与所述涡轮输出轴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动力轴与所述行星架一体设置,所述动力轴输出端设有叶轮片。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动力矿用气动潜水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输出轴上分别设有涡轮输出轴上轴承与涡轮输出轴下轴承。5.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矿用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窦楠,窦敏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窦氏气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