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6352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26
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涉及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它包含母拉杆、子拉杆、第一U型卡、第二U型卡、第三U型卡、第一U型棚、第二U型棚、第三U型棚、第一锁棚体、第二锁棚体、第三锁棚体及螺母,所述的母拉杆两端设置有母拉杆卡槽口,两个母拉杆卡槽口两侧设置有母拉杆连接孔;所述的子拉杆两端设置有子拉杆卡槽口,两个子拉杆卡槽口两侧设置有子拉杆连接孔;第一锁棚体设置在第一U型棚上,第一U型棚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左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内,第一U型卡穿过子拉杆左边端两个子拉杆连接孔和第一锁棚体的两个第一卡孔A通过螺母固定;它能够减少材料,由于具有整齐成线,因而增强支护强度,提高了防护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充当竹背板来使用,其强度是竹背板几倍。(*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技术背景:目前机巷一般采取大断面沿空掘进方式掘进,因受采煤工作面动压等因素影响,原有的锚网梁索支护方式难以满足支护要求,因此许多矿沿空机巷按实际需求使用U型棚支护方式进行,如图1所示,这种U型棚支护装置采用的方法是:拉杆2a的两端设置有卡槽口 21a,拉杆2a在U型棚Ia外口,采用两组上下布置方式进行布置。这种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感官较差,不成线;(2)由于不成线抗压强度降低;(3)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它能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采用宽度不同的子母拉杆,使子母拉杆形成一个整体,它能够减少材料,由于具有整齐成线,因而增强支护强度,提高了防护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充当竹背板来使用,其强度是竹背板几倍。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母拉杆1、子拉杆2、第一 U型卡3、第二 U型卡4、第三U型卡5、第一 U型棚6、第二 U型棚7、第三U型棚8、第一锁棚体9、第二锁棚体10、第三锁棚体11及螺母12,所述的母拉杆I两端设置有母拉杆卡槽口 1-1,两个母拉杆卡槽口 1-1两侧设置有母拉杆连接孔1-2 ;所述的子拉杆2两端设置有子拉杆卡槽口 2-1,两个子拉杆卡槽口 2-1两侧设置有子拉杆连接孔2-2 ;第一锁棚体9设置在第一 U型棚6上,第一 U型棚6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左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2-1内,第一 U型卡3穿过子拉杆2左边端两个子拉杆连接孔2-2和第一锁棚体9的两个第一卡孔A9-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子拉杆2右边端子拉杆卡槽口 2-1设置在母拉杆I左边端内与母拉杆卡槽口 1-1叠合在一起,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第二 U型棚7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2-1与母拉杆I左边端母拉杆卡槽口 1-1内,第二 U型卡4穿过母拉杆I左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连接孔2-2以及第二锁棚体10两侧的第二卡孔10-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三锁棚体11设置在第三U型棚8上,第三U型棚8的U型开口卡在母拉杆I右边端母拉杆卡槽口 1-1内,第三U型卡5穿过母拉杆I右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第三锁棚体11两侧的第三卡孔11-1通过螺母12固定。所述的母拉杆I的两个母拉杆连接孔1-2之间的宽度与子拉杆2的两个子拉杆连接孔2-2之间的宽度以及第一锁棚体9、第二锁棚体10、第三锁棚体11的两侧的第一卡孔A9-1、第一卡孔B9-2、第一卡孔C9-3的宽度相等。所述的母拉杆I是宽度为80mm的拉杆;所述的子拉杆2是宽度为60mm的拉杆;本技术采用宽度不同的子母拉杆,使子母拉杆形成一个整体,它能够减少材料,由于具有整齐成线,因而增强支护强度,提高了防护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充当竹背板来使用,其强度是竹背板几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母拉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子拉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一它包含母拉杆1、子拉杆2、第一 U型卡3、第二 U型卡4、第三U型卡5、第一 U型棚6、第二 U型棚7、第三U型棚8、第一锁棚体9、第二锁棚体10、第三锁棚体11及螺母12,所述的母拉杆I两端设置有母拉杆卡槽口 1-1,两个母拉杆卡槽口 1-1两侧设置有母拉杆连接孔1-2 ;所述的子拉杆2两端设置有子拉杆卡槽口 2-1,两个子拉杆卡槽口 2-1两侧设置有子拉杆连接孔2-2 ;第一锁棚体9设置在第一 U型棚6上,第一 U型棚6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左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2-1内,第一 U型卡3穿过子拉杆2左边端两个子拉杆连接孔2-2和第一锁棚体9的两个第一卡孔A9-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子拉杆2右边端子拉杆卡槽口 2-1设置在母拉杆I左边端内与母拉杆卡槽口 1-1叠合在一起,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第二 U型棚7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2-1与母拉杆I左边端母拉杆卡槽口 1-1内,第二 U型卡4穿过母拉杆I左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连接孔2-2以及第二锁棚体10两侧的第二卡孔10-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三锁棚体11设置在第三U型棚8上,第三U型棚8的U型开口卡在母拉杆I右边端母拉杆卡槽口 1-1内,第三U型卡5穿过母拉杆I右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第三锁棚体11两侧的第三卡孔11-1通过螺母12固定。如图6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二子拉杆2两端卡在两个母拉杆I 一端内,子拉杆2两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2-1与两个母拉杆I 一端的母拉杆卡槽口 1-1叠合,其余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本技术采用宽度不同的子母拉杆,使子母拉杆形成一个整体,它能够减少材料,由于具有整齐成线,因而增强支护强度,提高了防护质量,消除了安全隐患,并且可以充当竹背板来使用,其强度是竹背板几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母拉杆(1)、子拉杆(2)、第一U型卡(3)、第二U型卡(4)、第三U型卡(5)、第一U型棚(6)、第二U型棚(7)、第三U型棚(8)、第一锁棚体(9)、第二锁棚体(10)、第三锁棚体(11)及螺母(12),所述的母拉杆(1)两端设置有母拉杆卡槽口(1?1),两个母拉杆卡槽口(1?1)两侧设置有母拉杆连接孔(1?2);所述的子拉杆(2)两端设置有子拉杆卡槽口(2?1),两个子拉杆卡槽口(2?1)两侧设置有子拉杆连接孔(2?2);第一锁棚体(9)设置在第一U型棚(6)上,第一U型棚(6)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左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2?1)内,第一U型卡(3)穿过子拉杆(2)左边端两个子拉杆连接孔(2?2)和第一锁棚体(9)的两个第一卡孔A(9?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U型棚(7)上,子拉杆(2)右边端子拉杆卡槽口(2?1)设置在母拉杆(1)左边端内与母拉杆卡槽口(1?1)叠合在一起,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U型棚(7)上,第二U型棚(7)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2?1)与母拉杆(1)左边端母拉杆卡槽口(1?1)内,第二U型卡(4)穿过母拉杆(1)左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连接孔(2?2)以及第二锁棚体(10)两侧的第二卡孔(10?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三锁棚体(11)设置在第三U型棚(8)上,第三U型棚(8)的U型开口卡在母拉杆(1)右边端母拉杆卡槽口(1?1)内,第三U型卡(5)穿过母拉杆(1)右边端的母拉杆连接孔(1?2)和第三锁棚体(11)两侧的第三卡孔(11?1)通过螺母(12)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U型棚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母拉杆(I)、子拉杆(2)、第一 U型卡(3)、第二 U型卡(4)、第三U型卡(5)、第一 U型棚¢)、第二 U型棚(7)、第三U型棚(8)、第一锁棚体(9)、第二锁棚体(10)、第三锁棚体(11)及螺母(12),所述的母拉杆(I)两端设置有母拉杆卡槽口(1-1),两个母拉杆卡槽口(1-1)两侧设置有母拉杆连接孔(1-2);所述的子拉杆(2)两端设置有子拉杆卡槽口(2-1),两个子拉杆卡槽口(2-1)两侧设置有子拉杆连接孔(2-2);第一锁棚体(9)设置在第一 U型棚(6)上,第一 U型棚¢)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左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2-1)内,第一 U型卡(3)穿过子拉杆(2)左边端两个子拉杆连接孔(2-2)和第一锁棚体(9)的两个第一卡孔A (9-1)通过螺母(12)固定,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子拉杆(2)右边端子拉杆卡槽口(2-1)设置在母拉杆(I)左边端内与母拉杆卡槽口(1-1)叠合在一起,第二锁棚体(10)设置在第二 U型棚(7)上,第二 U型棚(7)的U型开口卡在子拉杆(2)右边端的子拉杆卡槽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昆郭锋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恒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钱营孜煤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