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4830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7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用3支支承肋把气源进气管固定在进水管的中央后,安装在待运输污水池中,从气源进气管顶部注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通过气源进气管将气体送到气源进气管的底部和进水管底部的污水混合,公知的污水处理方法中,污水的转移,一是利用重力使其自然流动;二是通过水泵;泵专业技术强易堵塞、维护保养成本高。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污水有曝气的特点,利用少量气源,使待运输污水池的水位提高,上浮汽泡推动水流进入受水槽混合体作短暂停留起到汽液分离器的作用,气体从排出口排出,污水则沿水管流向目的地。一体化设计,维护管理极为简单,适合于输送扬程较低、距离短;运行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能够满足液体输送要求,用于污水处理液体运输。(*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工艺中液体输送装置,具体属于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领域。技术背景现在公知的污水处理方法中,大量污水要通过多种方法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一种办法就是利用重力原理,使其自然流动;另一个办法就是通过水泵将其从一个地方泵到另一个地方。实践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泵是用于输送水体用得十分广泛的设备,但其因专业技术强,易堵塞、维护保养成本高,维修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污水处理中需要曝气的特点,本新型就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它包括:气源进气管(I)、受水槽(2)、出水管(3)、支承肋(4)、进水管(5)、溢流口(6)、排气口(7)、待运输污水池(8)、污水排泄口(9)、目的地污水池(11 ),其结构及运行特征是:用3支支承肋(4)把气源进气管(I)固定在进水管(5)的中央后,安装在待运输污水池(8)中,从气源进气管(I)顶部注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通过气源进气管(I)将气体送到气源进气管(I)的底部和进水管(5)底部的污水混合,此时污水就产生大量泡沫开始上升、延进水管(5)上升到溢流口(6)、废气体从排气口(7)排除,污水就进入受水槽(2 )经出水管(3 )从污水排泄口( 9 )流出到目的地污水池(11)。本新型的技术优点在于:1、运行原理过程是:在装置的一端接入气源,当不溶于水的气源进入污水中,迅速与污水混合,形成大量气泡。由于浮力的作用,气泡上浮,便推动气泡上方的水向上移动。在有不间断的气源进入到水中时,水就会持续地沿着进水管道壁,向上方出口聚集。2、不需电力及设备、无泄漏,投资成本低;3、通过接入一定压力的气源,就可达到移送水体的目的;4、整个工艺几乎无噪音,无二次污染;5、该装置可根据循环污水回流大小进行设计和调节气源进气的量、压力,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的目的。6、全流程一体化设计,维护管理极为简单,适合于输送扬程较低、距离不大的水处理系统里;7、生产及运行成本低廉、安装方便,能够满足液体输送要求,适用于污水处理液体运输。本新型的技术创新点在于:1、溢流口采用对称、四周均布的方式。即减小水流阻力,又增加受水槽的强度。2、在气源未端增加三个支承点,防止进气管在进水管内因反作用力而形成颤振。3、将排气管排出的汽液混合物再次接入曝气池,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4、整个系统则为智能型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I气源进气管、2受水槽、3出水管、4支承肋、5进水管、6 溢流 口、7 排气 口、8待运输污水池、9污水排泄口、10目的地污水池水位线、11目的地污水池、12待运输污水池水位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其结构运行特征是:用3支支承肋(4)把气源进气管(I)固定在进水管(5)的中央后,安装在待运输的送污水池中,从气源进气管(I)顶部注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通过气源进气管(I)将气体送到气源进气管(I)的底部和进水管(5)底部的污水混合,此时污水就产生大量泡沫开始上升、延进水管(5)上升到溢流口(6)、废气体从排气口(7)排除,污水就进入受水槽(2)经出水管(3)从污水排泄口(9)流出到目的地污水池(11)。本技术污水输送工艺,是利用气源进入进气管,使待运输污水池的水位提高后,沿进气管到达待处理的污水表面从进气管未端喷出,迅速扩散到污水中,形成大量汽泡,上浮至水面上,而又仅限于在进水管内,不逃逸至进水管外。大量上浮的汽泡推动水流沿着进水管上升至溢流口流入受水槽。受水槽不断接受从进水管来的大量水和气的混合体,这些混合体作短暂停留。另外,受水槽也起到汽液分离器的作用,将上升的混合体进行分离。水则停留在受水槽,夹杂着少量液体的气体从排出口排出,再在排气口未端接上进入曝气池的独立的曝气管,对水体充氧曝气。大量水则停留在受水槽内,沿较低的出水管流向目的地。将及其进气方式和进气管出口与进水口之间的距离、受水槽及其形状、出水管及与水平夹角、支承肋、及安装方式和相对位置,进水管的大小与进气管的比值,溢流口形状大小和与受水槽相对位置、排气口的大小、气源进气的量、压力、要根据污水量的大小而定,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以上所述实施仅仅是对本新型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新型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材料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它包括:气源进气管(1)、受水槽(2)、出水管(3)、支承肋(4)、进水管(5)、溢流口(6)、排气口(7)、待运输污水池(8)、污水排泄口(9)、目的地污水池(11),其结构及运行特征是:用3支支承肋(4)把气源进气管(1)固定在进水管(5)的中央后,安装在待运输污水池(8)中,从气源进气管(1)顶部注入压力气体,压力气体通过气源进气管(1)将气体送到气源进气管(1)的底部和进水管(5)底部的污水混合,此时污水就产生大量泡沫开始上升、延进水管(5)上升到溢流口(6)、废气体从排气口(7)排除,污水就进入受水槽(2)经出水管(3)从污水排泄口(9)流出到目的地污水池(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组合式污水处理设备的污水输送装置,它包括:气源进气管(I)、受水槽(2)、出水管(3)、支承肋(4)、进水管(5)、溢流口(6)、排气口(7)、待运输污水池(8)、污水排泄口(9)、目的地污水池(11 ),其结构及运行特征是:用3支支承肋(4)把气源进气管(I)固定在进水管(5)的中央后,安装在待运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大理汉龙莱科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