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9477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3:06
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包括药液灌装机,充氮机,药液灌装机设有药液输送软管,充氮机设有氮气输送软管,所述药液输送软管设有限流器,所述氮气输送软管设有流量调节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灌装机在生产氨基酸系列药品时的下药管上部增加限流装置,减小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以减小冲击力产生,由此减少了气泡的产生,确保了充氮效果,降低了残氧浓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涉及制药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容量注射剂玻瓶生产线,基本上是用来生产治疗型普通注射液的产品,对药液灌装封口后瓶内空间残氧浓度并无要求或者要求不高。而制药领域中,是以生产氨基酸系列产品为主的,对灌装封口后瓶内空间残氧浓度要求4.5%以下。残氧浓度越低,对氨基酸透光率影响越小,保质期越长。经试生产检验,所述大容量注射剂玻瓶生产线灌装出的药液瓶内空间残氧浓度达到6.5%以上(18AA,250ml),高出标准55%。在试生产高浓度的氨基酸时,药液瓶内空间残氧浓度在7.5%以上,高出标准78%,故灌装充氮设备生产出的氨基酸产品,不能满足制药公司质量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将灌装机在生产氨基酸系列药品时的下药管上部增加限流装置,减小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以减小冲击力产生,由此减少了气泡的产生,确保了充氮效果,降低了残氧浓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包括药液灌装机,充氮机,药液灌装机设有药液输送软管,充氮机设有氮气输送软管,所述药液输送软管设有限流器,所述氮气输送软管设有流量调节器。所述氮气输送软管为硅胶管。所述硅胶管孔径为# 4.5_。本技术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通过对现有的灌装机、充氮机改进。使产品质量得到保障和提高。将插入瓶内的不锈钢充氮管道,改为硅胶软管,有效的提高了合格率,使灯检合格率上升了 0.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装置药液灌装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装置充氮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装置药液灌装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包括药液灌装机,充氮机,药液灌装机设有药液输送软管1,充氮机设有氮气输送软管2,所述药液输送软管I设有限流器3,所述氮气输送软管2设有流量调节器4。所述氮气输送软管2为硅胶管。本技术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还包括:药液高位槽5,气动隔膜阀6,药液灌装头7,药液玻瓶8,防撞瓶口硅胶管9。解决灌装充氮后药液中的残氧问题:绝大多数药品都可以被空气中的氧缓慢氧化,发生变色、分解、变质失效,氧气是影响绝大多数药品保质期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通过控制药瓶内气体成分的比例可有效延长产品保质期或改善保存质量防止氧化。而氧气浓度对生产的大容量氨基酸注射液尤为重要,实验证明,瓶内空间氧气浓度高于6.0%以上时,氨基酸注射液颜色会明显变黄,随着氧气浓度加高颜色会越深,或者产品在保质期内颜色超过国家标准,最终造成产品不合格。药液灌装工艺流程图如图3所示。灌装机在生产氨基酸系列药品时,该机在下药过程中下药速度快、冲击力大,造成氨基酸在玻瓶中产生大量气泡,在玻瓶中占去剩余空间一半,因气泡中含有21%的氧气,由于气泡短时间内不能消去,即便充氮机完成充氮上塞后气泡也无法消除,这样就严重影响冲氮效果,致使药液瓶内空间残氧浓度达到6.5%以上(18AA,250ml),直接影响氨基酸产品质量。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每个下药管上部增加限流器3,减小单位时间内的流量,以减小冲击力产生,由此减少了气泡的产生,制定出以下几个方案及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包括药液灌装机,充氮机,药液灌装机设有药液输送软管(1),充氮机设有氮气输送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输送软管(1)设有限流器(3),所述氮气输送软管(2)设有流量调节器(4)。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30 CN 201120564935.41.种降低大输液产品残氧浓度的装置,包括药液灌装机,充氮机,药液灌装机设有药液输送软管(I ),充氮机设有氮气输送软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输送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培军周雨虹刘大贵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三峡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