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凤华专利>正文

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90639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13 0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包括支架,还包括:上体部,其装配在所述支架上,其内部设置沿上体部纵向移动的上体热疗件;下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上体部相衔接,其上沿纵向设置隔墙而形成一对插入槽,所述隔墙侧面设有充气挤压件,用以对腿部进行按摩,所述插入槽底部还设有下体热疗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家用温热治疗仪,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
技术介绍
如今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提升,随之各种各样的保健器具也得以开发。按摩仪作为众多保健器具之一,其形态多样。例如,对用户的颈部、背等部位进行按摩的床式温热治疗仪,或者对脚和腿等局部进行按摩的脚按摩仪,以及腿按摩仪或指压垫等。其中床式温热治疗仪对人体脊柱部位的经穴和肌肉施加物理刺激,同时放射出热量和远红外线,使肌肉放松,指压经穴,使血液循环通畅,从而缓解疲劳,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所述床式温热治疗仪一般包括对用户的脊柱部位放射出热量和远红外线的透光器。所述透光器装配于在垫内进行往返运动的移动台车上面,其向左右方向移动同时对用户的身体部位适当地施加刺激。所述移动台车与随人体体形适当弯曲的导轨部件相结合,并随其移动。所述移动台车随导轨部件移动,同时沿身体的弯曲部位升降而适当刺激脊柱附近的肌肉和经穴。大韩民国专利注册公报10-29184号就是采用弯曲导轨的传统温热治疗仪的典型案例。所述温热治疗仪包括电机、通过电机驱动的移动体、安装在移动体上且具有透光器的治疗仪移动板、所述移动体随其移动同时可沿纵向弯曲的弯曲导轨升降。所述传统技术是,受电机驱动而作螺旋旋转运动的移动体向垫内部左右方向移动,同时放置于移动体上面的治疗仪移动板通过与其结合的弯曲导轨,沿着弯曲导轨上形成的弯曲面移动,所述治疗仪作升降运动从而对身体弯曲的凹进和凸出部分适当进行刺激。如上所述,最近广泛使用的温热治疗仪为,治疗仪沿用户身体的脊住部分,向左右方向往返运动,同时上下升降而适应具有与用户身体的脊柱部分相似的弯曲形状的弯曲导轨。但适用所述传统弯曲导轨的大部分温热治疗仪,其弯曲导轨已定型化,无法对准用户的身体,因而按摩效果不尽如人意。即,身体的弯曲会因用户的身体条件例如身高差或性别等有所差异,但传统的技术是,不管用户的身体条件如何,包含透光器的治疗器械始终在同一位置升或降,因而对身体条件不同的用户提供的温热治疗和指压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为用户的身体条件不同,使用同一个产品,则对用户的指压部位不同,最终治疗效果也不一。而且用户的身体条件差异越大,其效果越差而降低产品的可信度。另外,有一种与所述温热治疗仪不同概念的保健器具,就是对脚和腿等身体的下体部位进行局部按摩的脚按摩仪。但所述传统的脚按摩仪与所述温热治疗仪不同,具有独立结构,需要再准备一个脚按摩仪,才能在对上半身进行温热治疗的同时对身体的下半身也能进行按摩,不但增加用户的负担,所述脚按摩椅的驱动也独立进行,需要分别进行操作而增加操作的复杂性。为解决所述问题,现有专利有大韩民国注册技术公报20-0421147号(温热治疗仪)。所述温热治疗仪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支撑用户上半身的温热仪上部和支撑上半身的温热仪下部。具体是,所述温热仪上部和下部,有沿其纵向按既定宽度形成的长孔10、20的上部垫1、2,其装配在台(无图示符号)上。所述温热仪上部的上部垫I的长孔10内侧设置对用户的脊柱部位进行放射热量和远红外线的滚子30,以及在所述长孔内沿其进行往返运动的移动台车3,所述滚子30装配在所述移动台车3上面并依靠其支撑。下部垫2的长孔20内侧具备对用户的下体部位进行按摩和指压的脚按摩器4。但所述传统的温热治疗仪的脚按摩器为滚子形态,会给用户带来疼痛感,不能对全腿部分进行按摩,并且脚按摩器没有具备温热透光器而无法对腿部实施温热治疗。而且传统的温热治疗仪不能连接辅助透光器,因而温热治疗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所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透光器对人体进行加热,缓解肌痛,定期地鼓起气囊按摩腿部的同时利用透光器对腿部施加热量的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体部,其装配在所述支架上,其内部设置沿上体部纵向移动的上体热疗件;下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上体部相衔接,其上沿纵向设置隔墙而形成一对插入槽,所述隔墙侧面设有充气挤压件,用以对腿部进行按摩,所述插入槽底部还设有下体热疗件。较佳的,所述隔墙上端窄,向下逐渐变宽,从而使所述插入槽上端宽,向下逐渐变窄。较佳的,所述隔墙和隔墙之间的插入槽上形成热疗件孔,以使所述下体热疗件露出;所述隔墙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所述充气挤压件的供气管从所述贯通孔穿过。 较佳的,所述上体部内还设有电机,其驱使所述上体热疗件沿纵向移动。较佳的,所述下体部包括:框架,其内部形成中空部,末端设置有一盖子,所述框架上面设置所述隔墙;气泵,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中空部,用于向所述充气挤压件供气;织物罩,其用以罩住所述框架。较佳的,所述供气管上还设有电磁阀,用以控制流入所述充气挤压件的气流。较佳的,所述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还包括一调节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的侧面,用以电连接所述上体部和下体部。较佳的,所述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还包括一辅助热疗件,其与所述上体部连接,能够活动地对指定身体部位按摩。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透光器,对人体施加热量,缓解肌痛,定期鼓起气囊,按摩腿部同时利用透光器对腿部施加热量而实施温热治疗,并且,将辅助透光器与温热治疗仪的接口连接使用,对人体需求部分施加热量而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的床式温热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中上体部结构的侧截面图;图4是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中下体部结构的分解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中下体部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中下体部结构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涉及具有按摩功能的温热治疗仪结构详细进行描述。下述术语是根据本技术中的功能进行定义,根据用户、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会有所差异。因此对其术语应以本说明书中整体内容为基础进行定义。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疗件为透光器,所述充气挤压件为气囊132。参阅图2至图6所示,本技术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100,包括支架110、上体部120、下体部130、辅助透光器140和调节器150。首先支架110采用木头、金属、合成树脂等材料加工制作而成,其具有普通床架形态。上体部120具有普通结构,其设置在所述支架110上,其内部装配有一对上体透光器121,其用以对头部和颈部以及脊柱实施指压热敷,所述上体部120内部还有一 DC工作电机123,其驱动所述上体透光器121沿所述上体部120纵向移动,所述上体部120侧面设置接口(interface) 125,并在接,125处与所述支架110的上端连接。下体部130包括框架131、气囊132、下体透光器133和气泵134、电磁阀135、织物罩 136。所述框架131采用合成树脂制作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其为长方体形态,其内部形成中空部131a。所述框架131 —端上面设置有可分离的盖子131b,所述框架131上沿纵向以等间隔隔离设置隔墙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体部,其装配在所述支架上,其内部设置沿上体部纵向移动的上体热疗件;下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上体部相衔接,其上沿纵向设置隔墙而形成一对插入槽,所述隔墙侧面设有充气挤压件,用以对腿部进行按摩,所述插入槽底部还设有下体热疗件。

【技术特征摘要】
1.种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体部,其装配在所述支架上,其内部设置沿上体部纵向移动的上体热疗件; 下体部,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并与所述上体部相衔接,其上沿纵向设置隔墙而形成一对插入槽,所述隔墙侧面设有充气挤压件,用以对腿部进行按摩,所述插入槽底部还设有下体热疗件。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上端窄,向下逐渐变宽,从而使所述插入槽上端宽,向下逐渐变窄。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墙和隔墙之间的插入槽底部设有热疗件孔,以使所述下体热疗件露出; 所述隔墙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孔,所述充气挤压件的供气管从所述贯通孔穿过。4.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按摩功能的家用温热治疗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体部内还设有电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凤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凤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