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LED阵列(1011)和(1012)的阳极侧的端部。恒定电流电路(1003)进行利用恒定电流的LED阵列(1011)的驱动,另一方面,恒定电流控制电路(3)进行对利用恒定电流的驱动赋予了利用脉冲的驱动的对LED阵列(1012)的驱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多个像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那样的发光元件集合起来构成一个光源并将该光源作为照明灯且能点亮控制成任意的亮度的照明装置用集成电路以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关于近年来的LED,其性能提升快速地发展,并且,开发出了照明所不可缺少的白色LED,此外,在亮度方面也能够以作为照明而能充分使用的亮度进行发光。然而,构成由LED的集合体组成的照明灯的每个LED由于正向电压存在偏差,所以其驱动电流也产生偏差,进而亮度也产生偏差。此外,当LED的亮度产生偏差时,有在照明灯的发光面产生部分的亮度不均匀使作为照明灯的品质降低的问题。因此,以往,已知如下结构:在发光二极管点亮系统(照明装置)中,按每个LED或者按将多个(六个左右)LED串联连接而构成的每个串联电路,设置有恒定电流电路。该各恒定电流电路通过固定地控制对应的各个LED的电流,从而减少LED的亮度的偏差。在图4中示出以往的发光二极管点亮系统的电路结构例。在点亮电路1001中,用于使串联连接有六个LEDl的LED阵列1011点亮的电源Vddl和恒定电流电路1003被连接。各LEDl是正向电压降(Vf)为3.6V (typ.:标准值)并进行白色的发光的LED。恒定电流电路1003对晶体管1006进行控制,以使由基准电压Vref的电压值和电阻1004的电阻值确定的电流稳定地流到连接的LED阵列。再有,关于这样的LED的点亮电路的工作,在专利文献I中进行了记载。在此,在LED阵列1011的电压降是各LEDl的Vf的总和即21.6V。因此,考虑LEDl的Vf的偏差和电源的变动等,将Vddl的电压值设为30V。在点亮电路1002中,用于使串联连接有六个LED2的LED阵列1012点亮的电源Vdd2和恒定电流电路1003被连接。各LED2是正向电压降(Vf)为2.1V (typ.)并进行橙黄色的发光的LED。在此,在LED阵列1012的电压降是各LED2的Vf的总和即12.6V。因此,考虑LED2的Vf的偏差和电源的变动等,将Vdd2的电压值设为20V。然而,在进行发光颜色不同的多个LED的点亮来进行调色的情况下,在图4所示的以往的电路方式中,需要许多电源,存在成本变高的问题。在此,只要共用LED阵列1011的阳极和LED阵列1012的阳极并连接到同一电源,就能解决成本高的问题。然而,在共用阳极的情况下,需要在Vddl和Vdd2使电源电压为相同的30V。在该情况下,被施加到点亮电路1002侧的恒定电流电路1003的电压单纯地上升10V。因此,为了使流过电阻1004的电流不发生变化,恒定电流电路1003通过变更作为比较器1005的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变更晶体管10 06的栅极电压,从而使晶体管1006的导通电阻变大。结果是,被晶体管1006消耗的电流变多,发热增加。在像这样共用了 Vf不同的LED的阳极的上述系统中,会产生无用的功耗产生的问题。此外,因为LED耐热性弱,所以在上述系统中,还产生需要用于防止由高温造成的劣化的进一步的散热对策的问题。关于共用阴极的情况,也产生同样的问题。再有,关于图4的结构的一个例子,希望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15。为了解决上述发热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S卩,在使R、G、B的LED依次点亮的颜色顺次式LED驱动电路中,阳极电压是相同的,因此防止作为热而被消耗的无用的功率。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颜色顺次式LED驱动电路通过在电源电路和LED的阳极之间设置能输出对点亮LED最适合的阳极电压的电路,利用点亮的LED切换该电路,从而解决上述发热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2 - 319707号公报(2002年10月31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06 - 301027号公报(2006年11月2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设置有专利文献2那样的切换电路的情况下,需要使电源高度地稳定化的电路,因此高成本化成为问题。此外,在LED照明等中进行调色的情况下,还存在不能进行使用了切换电路的切换本身的情况,还产生不能使用切换电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以低成本抑制在以相同阳极电压使Vf不同的LED点亮时的发热的照明装置用集成电路和照明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用集成电路,对发光二极管组进行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组至少具备: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以及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被共用,构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与构成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不同,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利用稳态电流对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利用间歇电流和再生电流对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进行驱动,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通过对构成要驱动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间进行调节,从而能对这些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通过对构成要驱动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间进行调节,从而能对这些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电源线;第二电源线;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电感,具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续流二极管;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具备:第一晶体管,具备源极、漏极以及栅极;第一电阻,具备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的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端子;以及第一放大器,将在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感测的电压值和第一基准电压作为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具备:第二晶体管,具备源极、漏极以及栅极;第二电阻,具备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连接的第一端子和与所述第二电源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第二放大器,将在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感测的电压值和第二基准电压作为输入,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栅极连接;以及脉冲波产生电路,生成对是否使所述第二放大器工作进行控制的脉冲,将该脉冲供给至所述第二放大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以及所述续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阴极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阴极侧的端部与所述电感的第一端子连接,所述电感的第二端子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24 JP 2010-2145061.一种集成电路,对发光二极管组进行驱动,所述发光二极管组至少具备: 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以及 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阳极侧的端部被共用, 构成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与构成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不同, 所述集成电路的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以及 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对驱动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电流进行控制, 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利用稳态电流对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进行驱动,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利用间歇电流和再生电流对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进行驱动, 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通过对构成要驱动的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间进行调节,从而能对这些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 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 通过对构成要驱动的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各发光二极管的点亮时间进行调节,从而能对这些各发光二极管的亮度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恒定电流驱动电路从集成电路的外部能连接功率MOSFET和电阻, 在所述第二恒定电流驱动电路从集成电路的外部能连接功率M0SFET、电阻、电感以及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短路检测电路,检测各所述发光二极管系统的短路。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具备:开路检测电路,检测各所述发光二极管系统的开路状态。5.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电源线; 第二电源线; 第一发光二极管系统,由一个发光二极管构成或将多个发光二极管串联连接而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增田亮一,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