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TH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滚动体螺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765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7:26
一种即使是在导程长度较短且滚动体(3)直径较大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循环部件(4)构筑滚动体(3)的无限循环路,而且第一循环部(41)与第二循环部(42)的接头不易产生段差,对滚动体(3)的循环没有不良影响的滚动体螺桿装置,其包括:具有滚动体滚行沟槽的螺桿轴(1);具有与上述滚动体滚行沟槽相对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21),隔着滚动体(3)螺合于螺桿轴(1)的螺帽构件(2);及具有贯通螺帽构件(2)的周围壁的一对第一循环部(41)和连接这些第一循环部(41)的第二循环部(42)而形成滚动体(3)的无限循环路的循环部件(4),其中,第一循环部(41)具有配合螺帽构件(2)的循环部件安装孔(24)的第一圆筒部(43)及比第一圆筒部(43)还大径的第二圆筒部(44),在第一圆筒部(43),从螺帽构件(2)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21)连续的滚动体诱导孔(46)形成为相对于第一圆筒部(43)的中心轴向导程角方向倾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螺帽构件隔着滚动体螺合于螺桿轴,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的滚动体螺桿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上述滚动体螺桿装置,例如已知有使用循环部件形成滚动体的无限循环路的型式的滚动体螺桿装置。这种滚动体螺桿装置具备:作为多数的滚动体的滚珠;在外围面形成有螺旋状滚珠滚行沟槽的螺桿轴;具有与上述滚珠滚行沟槽相对的螺旋状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且隔着上述滚珠螺合于螺桿轴的螺帽构件;及安装在该螺帽构件而形成滚珠的无限循环路的循环部件(日本特开平11-51049号公报)。上述循环部件形成为大致呈U字形,具有嵌合于上述螺帽构件的周围壁的一对第一循环部和连接这些一对第一循环部的第二循环部,构成为能够使滚珠从一方的第一循环部向另一方的第一循环部滚动在该循环部件的内部。各第一循环部形成为截面大致呈椭圆形的筒体,于其内部形成有沿着上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的导程角向接线方向延伸的滚珠诱导孔。另一方面,在上述螺帽构件形成有用于插入循环部件的第一循环部的一对管安装孔,这些一对管安装孔隔着上述螺帽构件的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的数圈形成。当将循环部件的第一循环部嵌合于上述螺帽构件的管安装孔时,构成为各第一循环部稍微突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6 JP 2010-1989351.一种滚动体螺桿装置,具备:在外围面以规定的导程角形成有螺旋状滚动体滚行沟槽的螺桿轴(I);具有该螺桿轴(I)贯通的贯通孔且在该贯通孔的内围面形成有与所述滚动体滚行沟槽相对的螺旋状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21),隔着滚动在这些滚动体滚行沟槽和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21)的多数的滚动体(3)螺合于所述螺桿轴(I)的螺帽构件(2);及具有贯通该螺帽构件(2)的周围壁的一对第一循环部(41)和连接这些第一循环部(41)的第二循环部(42),连接着所述负载滚动体滚行沟槽(21)的两端而形成滚动体(3)的无限循环路的循环部件(4),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螺帽构件(2),设有所述循环部件(4)的一对第一循环部(41)的一对循环部件安装孔(24)被设置成与该螺帽构件(2)的中心轴垂直, 所述第一循环部(41)具有:第一圆筒部(43),其从与所述螺帽构件(2)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设置于所述循环部件安装孔(24);及第二圆筒部(44),其与该第一圆筒部(43)的轴心在该第一圆筒部(43)的一端一致,且外径比第一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合弘太郎对木晴隆吉野正则高野国男
申请(专利权)人:THK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