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15g/10min以上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230℃),该聚丙烯组合物包含如下组分:(a)晶体聚丙烯基质,(b)弹性丙烯共聚物相,该弹性丙烯共聚物相具有40-80wt%的丙烯含量以及在大于0.7dl/g至2.5dl/g以下范围内的特性粘度,(c)第一聚乙烯,该第一聚乙烯具有905-925kg/m3的密度以及低于3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90℃),(d)第二聚乙烯,该第二聚乙烯具有高于915kg/m3的密度以及30g/10min以上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19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的多相聚丙烯体系以及其用于注压制品的用途,所述多相聚丙烯体系显示出在低雾度处的刚性和冲击性的良好平衡。
技术介绍
多相丙烯共聚物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这种多相丙烯共聚物包括基质,所述基质为丙烯均聚物或其内分散有弹性共聚物的无规丙烯共聚物。因此,该聚丙烯基质包含不是基质部分的(精细)分散的内杂物以及所述内杂物包含弹性共聚物。术语内杂物表明基质和内杂物在多相丙烯共聚物内形成不同的相,例如所述内杂物通过高分辨率显微术比如电子显微术或扫描力显微术是可见的。多相丙烯共聚物的一个应用是其作为包装材料的用途。在低温下显示高冲击强度(在其被要求用于冰淇淋包装时)的用于透明薄壁包装应用的高流动性及刚性多相丙烯共聚物面临发展的挑战。存在的问题是,在改进这些相关特征的一个时,会负面的影响其他的特征。例如,良好的透明度要求在基质中分散有足够的小颗粒(典型地其直径<400nm),使得它们不会散射光。然而,小颗粒对低温冲击强度是不利的。获得透明度的另一方式是通过PE添加来调整基质和分散相的折射率。同样地,这会对熔体流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发现适用于透明薄壁包装的聚丙烯组合物。因此,高流动性聚丙烯组合物需要发展成是刚性、透明的,并且进一步在低温下显示出良好冲击性。本专利技术的发现是提供具有相当高熔体流动速率的多相丙烯共聚物,所述体系除了包含晶体聚丙烯基质和弹性丙烯 共聚物相之外还包含两种具有不同密度和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乙烯。因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15g/10min以上的根据ISOl 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230°C ),该聚丙烯组合物包含如下组分:(a)晶体聚丙烯基质(M-PP),(b)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该弹性丙烯共聚物相具有:(i ) 40-80wt%的丙烯含量,以及(ii)在大于0.7dl/g至2.5dl/g以下范围内的根据IS01628-1测定的特性粘度(IV)(在135°C萘烷中),(C)第一聚乙烯(PE1),该第一聚乙烯具有:(i) 905-925kg/m3 的根据 ISOl 183-187 测定的密度,以及(ii)30g/10min以下的根据IS0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190°C),(d)第二聚乙烯(PE2),该第二聚乙烯具有:(i)高于915kg/m3的根据ISOl 183-187测定的密度,以及(ii)30g/10min以上的根据IS0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190°C)。惊奇地发现,与本领域中已知的产品相比,这种聚丙烯组合物具有出色的透明性、较高的刚性、在低温下的良好冲击性以及良好流动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优选为多相体系的丙烯组合物。术语“多相”表明弹性相被(精细)分散在基质中。换句话说,弹性相形成了基质中的内杂物。因此,该基质包含不是基质部分的(精细)分散的内杂物以及所述内杂物包含弹性材料。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术语“内杂物”应优选表示基质和内杂物在多相丙烯共聚物内形成不同的相,例如,所述内杂物通过高分辨率显微术比如电子显微术或扫描力显微术是可见的。因此,晶体聚丙烯基质(M-PP)构成多相体系的丙烯组合物的基质。当所述体系的基质仅由晶体聚丙烯基质(M-PP)构成时,分散相由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第一聚乙烯(PEl)和第二聚乙烯(PE2)优选以“核心-外壳”颗粒的形式构成。其中弹性丙烯共聚物相形成所述颗粒的无定形“外壳”,第一聚乙烯(PEl)和/或第二聚乙烯(PE2)形成所述颗粒的晶体“核心”。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组合物,即多相体系的丙烯组合物可进一步包含添加剂,比如α -成核剂(参见下文),但以总的丙烯组合物为基准,其他聚合物的含量不超过7.0被%,更优选不超过6.0wt%,比如不超过5.5wt%。一种另外的可能以这类低含量存在的聚合物为不溶于冷二甲苯中的晶体聚乙烯,其为制备多相丙烯共聚物中获得的副反应产物(详见下文)。因此,特别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包含唯一的上述聚合物组分以及可选的本段中所述含量的晶体聚乙烯。熔体流动速率主要取决于平均分子量。这是由于如下事实:长分子给予物质比短分子更低的流动倾向。分子量的增加意味着MFR值的下降。熔体流动速率(MFR)是经由限定的模具(die)排出的聚合物 以g/ΙΟ分钟为单位在特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测定的,并且对于各种聚合物,聚合物的粘度测定依次主要受到其分子量以及支化度的影响。在2.16kg的负载、230°C下(IS0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表示为MFR2 (230°C)。因此,优选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230°C)为15g/10min以上,更优选至少20g/10min,更进一步优选为 15-100g/10min,更优选 20_80g/10min,更优选 30_70g/10min。优选总的聚丙烯组合物的根据IS06427测定的二甲苯冷可溶物部分(XCS)为15-30wt%,更优选 18-25wt%。此外,己烷可溶物含量不应太高。因此,优选聚丙烯组合物根据FDA部分177,1520测定的己烷可溶物含量低于5.5wt%,更优选为3.0-5.0wt%。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以良好光学性能为特征。因此,该聚丙烯组合物优选具有如下特征:(a)根据ASTM D1003测定的雾度(1.0mm试样)为45%以下,更优选40%以下,更优选15-40%,和/或(b)根据ASTM D1003测定的雾度(0.5mm试样)为25%以下,更优选20%以下,更优选5-25%。可选地或另外地,该聚丙烯组合物优选具有如下特征:(a)根据ASTM D1003测定的透明度(1.0mm试样)为70%以上,更优选80%以上,更优选为78-95%,和/或(b)根据ASTM D1003测定的透明度(0.5mm试样)为75%以上,更优选85%以上,更优选为85-98%。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组合物以高冲击性为特征。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丙烯组合物具有:(a)根据IS0179/leA在23°C处测定的夏比缺口冲击强度为5.0kJ/m2以上,更优选6.0kJ/m2以上,更优选5.5-10.0kJ/m2,和/或(a)根据IS0179/leA在_20°C处测定的夏比缺口冲击强度为1.3kJ/m2以上,更优选 1.6kJ/m2 以上,更优选 1.5-5.0kJ/m2。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聚丙烯组合物是相当刚性的,即其根据IS0527-3测定的拉伸模量为至少lOOOMPa,更优选至少llOOMPa,更优选至少1200MPa,更优选1100_1800MPa。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各个组分进行更详细地说明。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相体系。多相体系优选通过将两种聚乙烯(PEl)和(PE2)与包含晶体聚丙烯基质(M-PP)和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的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混合来获得。因此,下面对没有两种聚乙烯(PEl)和(PE2)的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进行更确切地说明。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包含优选构成多相丙烯共聚物(HECO)的基质的晶体聚丙烯基质(M-PP)以及在其内分散的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优选晶体聚丙烯基质(M-PP)和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是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16 EP 10177133.51.丙烯组合物,其根据ISO1133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230°C )为15g/10min以上,所述聚丙烯组合物包含如下组分: Ca)晶体聚丙烯基质(M-PP), (b)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所述弹性丙烯共聚物相具有: (i ) 40-80wt%范围内的丙烯含量,以及 (ii)根据ISO 1628-1测定的大于0.7dl/g至小于或等于2.5dl/g范围内的特性粘度IV (135°C萘烷中), (c)第一聚乙烯(PE1),所述第一聚乙烯具有: ⑴根据ISO 1183-187测定的905_925kg/m3的密度,以及 (ii)根据ISO 1133测定的低于3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190。。), Cd)第二聚乙烯(PE2),所述第二聚乙烯具有: ⑴根据ISO 1183-187测定的高于915kg/m3的密度,以及 (ii)根据ISO 1133测定的30g/10min以上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190。。)。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聚丙烯基质(M-PP)具有: (a)根据ISO1133测 定的30-100g/10min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 (230°C),和/或 (b)4.0wt%以下的二甲苯冷可溶物含量(XCS)JP /或 (c)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的至少145°C的熔融温度Tm。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聚丙烯基质(M-PP): (a)具有4.0wt%以下的共聚单体含量,和/或 (b)包含至少两种不同的晶体聚丙烯组分,所述组分具有不同的共聚单体含量。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聚丙烯基质(M-PP)包含: Ca)至少一种丙烯均聚物组分和/或至少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组分,和/或(b) 一种丙烯均聚物(H-PP)以及一种无规丙烯共聚物(R-PP),其中进一步地,丙烯均聚物(H-PP)与无规丙烯共聚物(R-PP)之间的重量比(H-PP/R-PP)优选为70/30至30/70。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丙烯共聚物相(E)包含第一弹性丙烯共聚物(El)和第二弹性丙烯共聚物(E2),所述第一弹性丙烯共聚物(El)和所述第二弹性丙烯共聚物(E2)根据ISO 1628-1 (135°C萘烷中)测定的特性粘度不相同。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丙烯共聚物(El)与所述第二弹性丙烯共聚物(E2)之间的重量比(E1/E2)为80/20至20/80。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丙烯共聚物(El)具有: (i)25-60wt%的丙烯含量,以及 (ii)根据ISO1628-1 (135°C萘烷中)测定的0.5-2.5dl/g以上的特性粘度(IV)。...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科克,C·格赖因,F·普拉德斯,
申请(专利权)人:北欧化工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