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管和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6848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引流管和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其中可以在不使患者承受过多负担的情况下将引流管容易地留置于胆管或胰管中。引流管200沿内窥镜插入部15的纵向连接至插入到胆管65或胰管66中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引流管200具有:前端侧管区域51,前端侧管区域51被固定到内窥镜插入部15的前端部的外周,并且具有径向弹性以便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中时不会塌陷;和后端侧管区域53,后端侧管区域53被设置成与前端侧管区域51是连续的,后端侧管区域53具有延伸长度以便与内窥镜插入部15的前端部间隔开,并且后端侧管区域53的径向弹性小于前端侧管区域51的径向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入到向十二指肠开口的胆管或胰管中的引流管和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已经提出了插入到胰管中用于引流的胰腺引流管(见专利文献I)。当胰腺引流管的一个端侧被插入到胰管中时,胰管中的体液可以被引流到十二指肠。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JP-A-2002-17868专利技术概述 技术问题然而,为了在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插入到胆管或胰管中后留置引流管,必须再另外插入另一个内窥镜。为此,向患者施加了过多的负担从而使得其留置工作变得困难。此外,当在留置引流管后插入内窥镜时,引流管变成将内窥镜插入到胆管或胰管中的障碍物。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引流管和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其中可以在不使患者承受过多负担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所述引流管留置于胆管或胰管中。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构造。(I)其是引流管,所述引流管沿内窥镜插入部的纵向连接至插入到胆管或胰管中的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所述引流管包括:前端侧管区域,所述前端侧管区域被固定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外周,并且具有径向弹性以便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中时不会塌陷;和后端侧管区域,所述后端侧管区域被设置成与所述前端侧管区域是连续的,所述后端侧管区域具有延伸长度以便与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间隔开,并且具有比所述前端侧管区域更小的径向弹性。(2)其是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其中所述引流管被可拆卸地固定到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依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和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可以在不使患者承受过多负担的情况下容易地将所述引流管留置于胆管或胰管中。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的外观的视图,其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图2是图1中显示的内窥镜前端部的放大的立体图。图3是示意性显示引流管的侧视图。图4是前端侧管区域的放大的立体图。图5A是侧视图,其中前端侧管区域的管尖端被布置于在管的轴向方向上与内窥镜前端部的前端表面相同的位置,图5B是侧视图,其中前端侧管区域的管尖端从内窥镜前端部的前端表面向外突出。图6是取自与轴正交的平面的内窥镜前端部的截面图。图7是十二指肠附近的正视图,及其重要部分的部分剖面放大视图。图8是在引流时插入到胆管中的内窥镜前端部和引流管的放大视图。实施方案描述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图1是显示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的外观的视图,其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100具有主体操作部13,和内窥镜插入部15,内窥镜插入部15被设置成与主体操作部13是连续的并且被插入到体腔中(尤其,插入到胆管或胰管中)。包括多个管线和信号电缆的通用缆线17与主体操作部13连接。可以与未显示的控制器可拆卸地相连的连接器被连接到通用缆线17的前端。从所述控制器的光源部发出的光通过所述连接器和通用缆线17被供给到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100,并且作为照明光被导向至设置在内窥镜插入部15的内窥镜前端部19中的照明光学系统。图2是显示在图1中的内窥镜前端部19的放大的立体图。设置在内窥镜前端部19中的摄像光学系统23具有未显示的摄像设备,所述摄像设备用于拍摄由照明光学系统21照明的观察区域的图像。获得自摄像设备的观察图像的摄像信号被输出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处理器部分在未显示的显示器部分上显示经过图像处理的输入摄像信号的图像信息。在系列的过程中,指令可以从与控制器相连的键盘等输入。CCD图像传感器或CMOS图像传感器被用作摄像光学系统23的摄像设备。如在图1中所示,主体操作部13具有多个按钮27,如并排设置的供气/供水按钮、吸引按钮、快门按钮和功能转换按钮,和角度旋钮31,操作角度旋钮31以使设置在内窥镜插入部15的前端侧上的弯曲部29弯曲。内窥镜插入部15具有从主体操作部13侧观察按次序排列的柔软部33、弯曲部29和内窥镜前端部19。柔软部33具有柔性,并且被设置成与弯曲部29的基部端侧是连续的。以这样的方式弯曲弯曲部29使得操纵主体操作部13的角度旋钮31并使其牵拉金属丝35,金属丝35被设置成插入在内窥镜插入部15中。以此方式,内窥镜前端部19可以向想要的方向转向。其中插入有治疗工具如钳子或供水设备的钳子插入部41被设置在主体操作部13和内窥镜插入部15之间的连接部37中。从钳子插入部41插入的治疗工具从内窥镜前端部19的钳子端口 43(见图2)导出。引流管200沿内窥镜插入部的纵向固定在包括引流管的内窥镜100的内窥镜前端部19 (要被插入到体腔中)的外周上。例如,引流管200可以由如聚乙烯、碳氟树脂、硅树脂或聚氨酯的材料制成。引流管200可以含有作为不透射线成分的硫酸钡。接合圈49 (例如,由弹性材料如硅橡胶制成的)被固定到引流管200。利用弹力将接合圈49紧固到内窥镜前端部19的 外周。因此,引流管200被可拆卸地固定到内窥镜前端部19。因为引流管200被可拆卸地设置,所以引流管200随后可以连接到现有的内窥镜,并且引流管200可以换为新的引流管200或具有不同长度的引流管200。顺便提及,接合圈49可以利用粘合剂固定到内窥镜如端部19的外周。在此情况中,可以在将接合圈49切除后更换引流管200。图3是示意性显示引流管的侧视图。引流管200具有:前端侧管区域51,前端侧管区域51具有长度LI,其被固定到内窥镜前端部19的外周,并且具有径向弹性(弹性常数)以便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中时不会塌陷;和后端侧管区域53,后端侧管区域53被设置成与前端侧管区域51是连续的,其具有长度L2(L1 < L2)的延伸长度以便与内窥镜前端部19间隔开,并且后端侧管区域53具有比前端侧管区域51更小的径向弹性。图4是前端侧管区域51的放大的立体图。在前端侧管区域51中,管的前端侧被斜切。当前端侧管区域51被固定到内窥镜前端部19时,管尖端55 (其是被斜切的尖端部)被布置在内窥镜前端部19的外周侧上。前倾斜表面57被设置成随着位置在管的轴向方向上向前方(向内窥镜前端侧)移动,逐渐接近内窥镜前端部19的外周表面的倾斜表面。因为以此方式逐渐变细的引流管200被一体地固定到内窥镜前端部19,所以将内窥镜前端部19插入到体腔中的容易性得到提高。此夕卜,因为前端侧管区域51的前端可以被设置成大的开口,所以管中的液体流量可以增加。前端侧管区域51和后端侧管区域53通过相对于管的轴向方向倾斜的接口彼此相连。详细地,当前端侧管区域51被固定到内窥镜前端部19时,前端侧管区域51的后端具有后倾斜表面61,随着位置向后部移动,后倾斜表面61逐渐接近内窥镜前端部19的外周。接口尖端59 (其是后倾斜表面61的尖端)被布置在内窥镜前端部19的外周侧上。以此构造,当一体地固定有引流管200的内窥镜前端部19被从体腔拉出时,前端侧管区域51沿内窥镜前端部19布置以防止前端侧管区域的后端处的接口尖端59意外地压在体腔的内壁上。因此,可以防止体腔的内壁受 损,以使从体腔中抽出内窥镜的容易度得到改善。这样的具有前倾斜表面57和后倾斜表面61的前端侧管区域51由具有高弹性的材料制成。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引流管200:由比前端侧管区域51的材料弹性更小的另一种材料制成的后端侧管区域53通过双色成型、焊接、粘结等与前端侧管区域51相连。此外,引流管200可以形成为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30 JP 2010-1929841.流管,所述引流管沿内窥镜插入部的纵向连接至插入到胆管或胰管中的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所述引流管包括: 前端侧管区域,所述前端侧管区域被固定到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的外周,并且具有径向弹性以便在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中时不会塌陷;和 后端侧管区域,所述后端侧管区域被设置成与所述前端侧管区域是连续的,所述后端侧管区域具有延伸长度以便与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部间隔开,并且所述后端侧管区域的径向弹性小于所述前端侧管区域的径向弹性。2.根据权利要求1的引流管,其中: 所述前端侧管区域以 这样的方式形成以致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前端侧相对于管的轴向方向是斜切的,并且切割尖端被布置在所述内窥镜插入部的外周侧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引流管,其中: 所述前端侧管区域和所述后端侧管区域通过相对于所述管的轴向方向倾斜的接口彼此连接,以使所述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宏冶岩坂诚之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