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数据通信的中继设备,特别是关于一种无线中继设备,比如路由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无线网状网络的一种无线主干网络。
技术介绍
无线网状网络(WMN)因为其较低的前期成本,灵活的增量部署和易于维护而被广泛使用。比如,WMN广泛应用于社区网络,企业网络,视频监视,语音通信和本地化服务。无线网状网络架构通常被视作为对覆盖区域提供兼具成本效益和动态高宽带网络的第一选择。无线网状网络可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基于使用IEEE 802.1 lad-hoc协议的无线ad-hoc网络的主干基础架构。无线网状网络通常具有更多的计划配置信息,而且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提供动态的兼具成本效益的网络。相反,ad-hoc网络随意形成于当各无线设备进入彼此的通信范围之内。众所周知,现有无线网状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几乎都运行于802.11标准中定义的独立基本服务组模式,即IBSS (也被称为ad-hoc)。因为IBSS的发展总是远远落后于相同802.11版本的基础建设模式,所以现有的无线网状网络的性能远远落后于最新的802.11技术。当需要扩展一个现有的无线网状网络,扩展需运行于可兼容现有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无线网状网络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第一无线前端和第二无线前端,所述第一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互相通信以实现第一外部设备与第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一外部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及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二外部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均使用IEEE802.11基础建设模式传输协议。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HK 11111668.51.一种用于形成无线网状网络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包括第一无线前端和第二无线前端,所述第一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互相通信以实现第一外部设备与第二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其中,所述第一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一外部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及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与所述第二外部设备间的无线通信,均使用IEEE802.11基础建设模式传输协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前端配置运行为接入点且所述第二无线前端配置运行为客户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前端和所述第二无线前端都配置运行为接入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前端配置为以150Mbps或以上的速度无线传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前段配置为以300Mbps或以上的速度无线传输。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前端和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以背靠背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实现所述第一无线前端和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之间的数据传输。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前端和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以背靠背的方式进行通信以实现所述第一无线前端和所述第二无线前端之间的数据传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设备配置为以基础建设模式中的路由器...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