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82297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所述单层ITO布线结构分为有效感应区域,驱动走线盲区,匹配间隔盲区组成,有效感应区域是由多组重复电极单元组成,重复电极单元按列状重复排列,并形成多个列;每个重复电极单元由驱动电极和与驱动电极形状互补但是相互隔离的无电连接的感应电极组成。位于同一列的重复电极单元中的感应电极直接相连,从而形成多个列感应电极;每个重复电极单元中的驱动电极都具有一条引出线,位于同一行的重复电极单元中的驱动电极通过引出线在柔性电路板或印刷电路板上连接,从而形成多个行驱动电极。感应电极和驱动电极之间填充悬浮块,以增加电容补偿,有利于侦测碰触点的位置。感应电极、驱动电极、走线均呈波浪状排布,有效改善TP和LCD之间的干涉产生的底影问题,减少消影工序,从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行动装置掀起的触控风潮,如大火燎原般的一发不可收拾,触控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朝未来看去趋势更是无法抵挡,由小尺寸的手机,中尺寸的平板计算机,NB,到大尺寸的电视,家电等,都将为触控所渗透,触控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使用的触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但要求外观美观,也要求价格低廉。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设计公司采用单层ITO取代双层或者桥接的ITO组成的触摸屏。现在触控市场上主流的产品为OGS和GIF,OGS是Lens与sensor集成在一起,通常是先强化,然后镀膜,蚀刻,最后切割。在强化玻璃上切割成本高,良率低,并且造成玻璃边沿形成一些毛细裂缝,这些裂缝降低了玻璃的强度。同时OGS方案采用的大多是互电容的桥接工艺,桥接工艺比较复杂,成本高,成品良率低,金属桥接底影比较明显,影响外观。GlF 一般采用三角形或矩形图案,大多采用丝印工艺,虽然成本略微降低,但是丝印GAP为0.2 0.3mm,如果不做消影处理,底影会非常明显,且无法满足窄边框要求,最主要的是结构多为自电容,单点加手势,难于克服LCD的干扰问题无法实现四寸以上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所述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由有效感应盲区、驱动走线盲区、匹配间隔盲区组成,有效感应盲区由多组重复电极单元组成,重复电极单元按列状重复排列,并形成多个列。每两个重复电极单元面对面排列。驱动走线盲区位于两个重复电极单元之间,由每个重复电极单元中的驱动电极的引出线组成,每条引出线都引向触摸屏的上方?Bonding?pad,同时走线之外的空隙均填充悬浮块,悬浮块的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匹配间隔盲区由隔离地线或者驱动走线组成,走线之外的空隙悬浮块,悬浮块的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所述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由有效感应盲区、驱动走线盲区、匹配间隔盲区组成,有效感应盲区由多组重复电极单元组成,重复电极单元按列状重复排列,并形成多个列。每两个重复电极单元面对面排列。驱动走线盲区位于两个重复电极单元之间,由每个重复电极单元中的驱动电极的引出线组成,每条引出线都引向触摸屏的上方-Bonding pad,同时走线之外的空隙均填充悬浮块,悬浮块的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匹配间隔盲区由隔离地线或者驱动走线组成,走线之外的空隙悬浮块,悬浮块的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重复电极单元由感应(RX)和驱动(TX)电极构成,感应电极是由多个上方连接起来的第一条状电极组成,而每个第一条状电极的外形如同多个“山”字上下连接起来的。驱动电极是由与多个第一条状电极形状互补的多个第二条状电极下方连接在一起。两个电极上下交叉形成均匀的耦合电场,两个电极之间填充若干悬浮块,以增加电容补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单层多点ITO布线结构,其特征在于,RX或TX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芳步欢欢陈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集创北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