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8189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2: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是具备能够通过基于触控笔(40)的触摸操作进行输入的操作面板的复印机(1),该复印机(1)具备保持触控笔(40)的笔保持部(20s),笔保持部(20s)具备:开口部,为了从外部插入触控笔(40)而设置;以及收纳部(21),其形成为:在从开口部插入的触控笔(40)沿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进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底面(22a)低的底面(23a)的第二中空部(23),并且触控笔(40)的重心通过底面(22a)与底面(23a)的边界部(P),从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产生姿态变化,由此进行收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操作面板用的触控笔的收纳构造。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通过直接触摸显示画面来进行各种指示和设定的触摸面板式的操作面板正在普及。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在操作面板的显示画面上以多个显示密集存在的状态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准确地触摸用户所期望的显示,也附设有触控笔。通常,触控笔收纳于操作面板或其周边,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175780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设置于操作面板上表面的夹持部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夹持触控笔。另外,在日本特开2009-33592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2”)中,在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上表面设置有凹部,在该部分放置触控笔。然而,如专利文献I的图像形成装置所示,在通过夹持部件夹持触控笔的结构中,当从夹持部件取出触控笔时,由于多少需要用力,对希望直接使用触控笔的用户来说,不能说使用便利性良好。这一点在将触控笔夹持到夹持部件中时也同样。另外,在同一文献中,触控笔被保持为全部露出在外部的状态,存在操作面板周边变烦杂进而损害美观之虞。另一方面,如专利文献2所示,仅将触控笔载置于凹部,在图像形成装置受到较大振动的情况下等,存在触控笔飞出的危险,且存在触控笔容易丢失的问题。另外,与专利文献I的情况相同,由于触控笔整体露出,因此存在损害美观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触控笔的图像形成装置,不会损害外装的美观和使用便利性,且具备不存在触控笔飞出而丢失的问题的笔保持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能够通过基于触控笔的触摸操作进行输入,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保持所述触控笔的笔保持部,所述笔保持部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是为了从外部插入触控笔而设置的;以及收纳部,该收纳部形成为: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触控笔沿第一中空部的第一底面进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并且触控笔的重心通过第一与第二底面的边界部,从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产生姿态变化,由此被所述收纳部收纳。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触控笔以从开口部插入到内部的状态被保持,因此向外部露出的部分变少,与使其全部露出的情况相比,损害美观之虞较小。另外,被插入的触控笔构成为:首先通过第一中空部,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该触控笔的重心通过第一与第二底面的边界部,以触控笔的姿态朝向垂直方向下方倾斜的状态进行保持,因此,不易发生由于图像形成装置的振动等而笔从收纳部飞出的问题。这样,触控笔由于由重力的作用引起的姿态变更而稳定地被保持于收纳部,由于不由其它部件夹持,容易收纳、取出,且使用便利性变得非常好。另外,优选第一底面是水平的,第二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进而,优选所述操作面板附设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部,所述笔保持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附设有所述操作面板的位置的周边部。并且,优选所述触控笔的后端部从所述开口部向外方突出。在此,优选所述触控笔具有细末端部,该细末端部随着从重心的位置向后端接近外径逐渐减小。另外,优选所述操作面板具有面板主体部与叠加于所述面板主体部之上的显示部,所述显示部设置成能够沿着从装置正面注视时的左右方向从与面板主体部的重叠多的第一位置向重叠少的第二位置自由移动,所述笔保持部形成为沿与所述显示部从第一位置朝向第二位置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拉出触控笔。并且,优选当从正面注视所述操作面板时,所述突出方向为向右的方向。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基于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实施例的附图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优点和特征是显而易见的。在附图中:图1 (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复印机的结构的立体图,(b)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 (a)及(b)是表示在设置于上述复印机的操作面板中显示面板部的动作状态的图。图3是表示设置于上述复印机的触控笔的收纳部的结构的部分剖切图。图4 (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当将触控笔收纳于上述收纳部时的姿态变化的图。图5 (a)及(b)是示意性地表示将触控笔收纳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上述收纳部的变形例时的姿态变化的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触控笔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以将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适用于电子照相式的复印机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图1 (a)是该复印机I的外观立体图,(b)是表示触控笔的收纳地点放大图。如同图所示,复印机I在打印部2的上方按顺序层叠设置有图像读取部8以及原稿输送部9。本复印机I是将打印部2与图像读取部8之间的空间作为排纸部2a来使用的所谓体内排纸型的复印机。原稿输送部9是在执行输送原稿的同时读取其图像的所谓过纸方式的图像读取时使用的构件,从放置于原稿供纸托盘9a的原稿叠的最上方的纸张开始一张张抽出,输送至图像读取部8的原稿读取位置之后,排出到原稿排纸托盘9b上。图像读取部8具有以下公知的结构:具备光源(未图示)与保持反射镜的扫描部(未图示),经由光学透镜使由该反射镜反射的原稿图像感光于CCD传感器(未图示),进而生成图像数据。打印部2是电子照相式的构件,实施感光鼓的曝光、显影、一次转印、二次转印以及定影等一系列动作,将从图像读取部8输出的图像数据印刷到纸张,然后排出到形成于框体上表面的体内排纸托盘2a。另外,操作面板5以在图像读取部8的框体20 (主体部)向面前侧伸出的方式附设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I。如图1 (b)所示,在框体20的操作面板5的Y’方向侧形成有笔保持部20s,该笔保持部20s保持用于对显示面板部52进行操作的触控笔40。这样将笔保持部20s配置于操作面板5的周边部是为了使用户注视操作面板5时易于注意到触控笔40的存在,从而提高用户友好性。操作面板5由触摸面板式的显示面板部52以及设置有机械式的按钮的操作面板主体部51等构成。图2 Ca)及图2 (b)是从上方注视操作面板5的图。显示面板部52在叠加于操作面板主体部51的上部的状态下,设置成能够沿X轴自由滑动,通常,如图2 Ca)所示,当从上方(Z方向)注视时,处于操作面板主体部51与显示面板部52重叠的状态(操作面板主体部51与显示面板部52的重叠多的状态。以下称为“面板关闭状态”)。在面板关闭状态下,用户使用自己的手指或触控笔40来触摸显示于显示面板部52的图标或消息等,进行输入操作。另一方面,如图2 (b)所示,为了不习惯这种触摸操作的用户,从面板关闭状态变成使显示面板部52沿图中的箭头方向(X方向)移动了的状态(操作面板主体部51与显示面板部52的重叠少的状态。以下称为“开放状态”),由此使隐藏于显示面板部52的下方的数值键51a向外部露出,进而由数值键51a进行输入操作。图3是当从装置正面观察触控笔40的笔保持部20s时的部分剖视图。另外,图4 (a)及图(b)是示意性地表示触控笔40从收纳开始时至收纳完成时的姿态变化的图。为了供触控笔40插入,笔保持部20s具有收纳部21,该收纳部21由以下构成:在框体20开口的开口部20a ;与该开口部20a连接的第一中空部22 ;以及与第一中空部22相邻的第二中空部23。第一中空部22的底面22a形成为水平,第二中空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能够通过基于触控笔的触摸操作进行输入,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保持所述触控笔的笔保持部,所述笔保持部具备:开口部,该开口部是为了从外部插入触控笔而设置的;以及收纳部,该收纳部形成为: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触控笔沿第一中空部的第一底面进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并且触控笔的重心通过第一与第二底面的边界部,从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产生姿态变化,由此被所述收纳部收纳。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8 JP 2011-237139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面板,该操作面板能够通过基于触控笔的触摸操作进行输入,其特征在于,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保持所述触控笔的笔保持部, 所述笔保持部具备: 开口部,该开口部是为了从外部插入触控笔而设置的;以及 收纳部,该收纳部形成为:在从所述开口部插入的触控笔沿第一中空部的第一底面进入之后,突入到具有高度比第一底面低的第二底面的第二中空部,并且触控笔的重心通过第一与第二底面的边界部,从而朝向垂直方向下方产生姿态变化,由此被所述收纳部收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一底面是水平的,第二底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面板附设于图像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内田里美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