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影像透镜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影像透镜组。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摄像镜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电脑网路相机、车用镜头、安全影像监控及电子娱乐等产业。一般而言,摄像镜头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O))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两种,而由于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元件的像素面积缩小,带领着摄像镜头逐渐往高像素及小型化领域发展,同时,市场上对于成像品质的要求也日益增加。然而一般应用于电脑网路相机、车用镜头、安全影像监控及电子娱乐等方面的摄像镜头,因考量需要单次撷取大范围区域的影像特性,其镜头所需的视场角较大。习见的大视角摄像镜头,多采前群镜组为负屈折力、后群镜组为正屈折力的配置方式,构成所谓的反摄影型(Inverse Telephoto)结构,藉此获得广视场角的特性,如美国专利第7,446,955号所示,系采前群镜组具负屈折力、后群镜组具正屈折力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五片具屈折力的透镜: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及像侧面为凸面;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及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的第二透镜与所述的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的第二透镜的中央厚度为CT2,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系满足下列关系式:|R6/R7|<0.85;0 ...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0.27 TW 1001390551.一种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五片具屈折力的透镜: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及像侧面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镜;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的第二透镜与所述的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的第二透镜的中央厚度为CT2,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系满足下列关系式:R6/R7 I <0.85;O < T23/CT2 < 1.0 ;及0.7 < f/f 11 +f/f2 < 2.4。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的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皆为凸面。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与所述的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的第二透镜的中央厚度为CT2,系满足下列关系式:O < T23/CT2 < 0.6。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系满足下列关系式:0.85 < f/f 11 +f/f2 < 2.2。6.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系满足下列关系式:R6/R7 < 0.7。7.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l,系满足下列关系式:-1.6 < f/fl < -0.58。8.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最大视角为FOV,系满足下列关系式:120 度< FOV < 180 度。9.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与所述的第二透镜的合成焦距为Π2,系满足下列关系式:O < f/fl2 < 0.5。10.按权利要求9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所述的第四透镜及所述的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及像侧面中,皆各包含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且所述的第二透镜、所述的第三透镜、所述的第四透镜及所述的第五透镜的材质皆为塑胶。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及像侧面为凹面。12.一种影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前群镜组、一光圈及一后群镜组; 所述的前群镜组具正屈折力,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二片具屈折力的透镜: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 '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的光圈置于所述的前群镜组与所述的后群镜组之间; 所述的后群镜组具正屈折力,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三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及像侧面为凸面; 一具负屈折力的第四透 镜;及 一具正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的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的第二透镜与所述的第三透镜之间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23,所述的第二透镜的中央厚度为CT2,所述的影像透镜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的第一透镜的焦距为Π,所述的第二透镜的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宗翰,周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