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68997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第二枚透镜、第三枚透镜、第四枚透镜、第五枚透镜和感光芯片,在第二枚透镜和第三枚透镜之间设有光阑,所述的第四枚透镜和第五枚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一枚透镜至第五枚透镜的所有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像光学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车载、监控、视讯会议系统的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安防、视讯会议用的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普遍存在外形尺寸较大、分辨率低、夜视效果差等缺点。红外共焦,是当前车载、监控系统的需要而提出的技术课题。它要求在可见光成像对焦清晰后,切换至红外波段工作时,无需调整像面位置,即可实现红外清晰成像的效果。目前市场上的镜头为了提升某一方面的效果,却牺牲了其他方面。比如为了实现可见、红外光共焦,就要牺牲可见光波段的解像力;再如,为了增大画角,往往镜头体积就会变大,或提闻了成本。平衡上述缺点的镜头,是一个系统协调的过程,也是光学系统设计的重要任务。现在市场上流行的车载、安防、视讯会议用的中等视场或大视场镜头,改善了分辨率却提高了成本,且体积大。这在使用中造成了很大的不方便,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镜头的小体积、物美价廉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为了解决上述存在 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1、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和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2和第三枚透镜3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和第五枚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一枚透镜至第五枚透镜的所有透镜均为球面透镜。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枚透镜I和第五枚透镜5的焦距为负,且第一枚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其凹面朝向像方;所述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和第四枚透镜4的焦距为正。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所构成的胶合透镜的整体焦距为正。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枚镜采用高折射率、低色散的材料,第二枚透镜采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的材料。如上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五枚透镜与感光芯片之间设有滤光片8。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1、现有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的体积普遍较大,本技术的镜头体积小。2、现有大视场或中等视场镜头的周边分辨率低,本技术的镜头在整个画面都能清晰成像,可见光波段的分辨率达到了 2M静态照片,且画角达到100度以上。3、现有的车载、安防镜头,为了提升红外效果,或牺牲可见光波段的像质,或者提高了成本,本技术在控制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红外共焦清晰成像,达到日夜两用的功倉泛。4、本系统采用全球面玻璃透镜,光学性能稳定性高、工艺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不,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本光学系统由5枚以内的全球面玻璃透镜构成,本实施例·中,由5枚全球面透镜构成。本光学系统包括有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1、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以及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和第三枚透镜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采用胶合工艺构成的胶合透镜。所述五枚透镜均为球面透镜,所述五枚透镜的材质均为玻璃。所述第一枚透镜I和第五枚透镜5的焦距为负,且第一枚透镜为弯向像面的弯月负透镜。所述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和第四枚透镜4的焦距为正。所述由第四枚透镜4和第五枚透镜5胶合而成的胶合透镜的整体焦距为正。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在可见光波段内,分辨率达到了 200万像素;同时,在由可见波段切换至红外波段工作时,即在峰值波长为850nm的800nm-900nm红外波段内,不需要调整像面位置,在全视场内可以清晰成像,实现了日夜两用的功能。具体来说,小体积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首先,第一枚透镜采用弯向像面的弯月形负透镜,起到了扭转大画角光线的作用,从第一枚透镜出射的光线,进入第二枚透镜的入射角大幅减小。同时,把光阑设置于第二枚透镜2与第三枚透镜3之间的靠近镜头的中间位置,有效缩小了镜头的整体外形尺寸,使其适用于目前市场上主流的M12标准接口。其高分辨率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高效率的材料搭配,依据各个透镜的正负,合理地分配折射率Nd、阿贝数Vd值,再依此选择合适的材料。2、设计时,重点提升中心分辨率的同时,充分重视周边视场的像差校正,且设计的理论解像力适当高于理论需要值。3、采用宽光谱设计,从而保证了图像锐利度和色彩还原性。红外共焦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设计阶段,加入红外波段,重视红外光的像差校正;2、合理有效的选配透镜的材料,第一枚透镜I采用高折射率、低色散的材料,第二枚透镜2采用高折射率、高色散的材料;3、可见波段、红外波段平衡考虑的原则进行设计,真正实现了可见、红外光使用同一个像面的共焦效果。在第五枚透镜5后面设置有感光芯片6。同时,在第五枚透镜5与感光芯片6之间插入滤光片8,以滤掉设计波段外的杂光,并在设计时,考虑了滤光片8的衬底材料引入的色差,加以校正,实现最佳的成像效果。下面举一个光学长度为20mm、200万像素、红外共焦的实际设计案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1)、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和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2)和第三枚透镜(3)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和第五枚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一枚透镜至第五枚透镜的所有透镜均为球面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从物方到像方依次设置的第一枚透镜(I)、第二枚透镜(2)、第三枚透镜(3)、第四枚透镜(4)、第五枚透镜(5)和感光芯片(6),在第二枚透镜(2)和第三枚透镜(3)之间设有光阑(7),所述的第四枚透镜和第五枚透镜为胶合透镜,所述的第一枚透镜至第五枚透镜的所有透镜均为球面透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体积、高分辨率、红外共焦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枚透镜(I)和第五枚透镜(5)的焦距为负,且第一枚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其凹面朝向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合山邹文镔王晓龚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联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