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旭东专利>正文

汽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81462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9 01:30
汽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测试腔体,还包括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前加热炉,与所述前加热炉并排设置半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后加热炉;所述前加热炉内设置第一热电偶;所述前加热炉还设置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由电磁阀控制,该电磁阀的驱动由第二热电偶控制;当所述第二热电偶的温度高于被测温度时,所述电磁阀打开,同时切断所述前加热炉的电源;所述前加热炉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所述后加热炉内设置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两级加热模式,前加热炉用于对被测气体的预加热,其可将被测气体控制在350~850摄氏度间任何温度点,后加热炉用于保持被测气体的温度,以保证在整个检测过程中温度恒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汽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其不足之处在于: 1、采用氧化铝纤维进行保温,热惯性大,不能精确控制温度。2、标准要求传感器要能够满足在850摄氏度条件下检测,但现有监测系统的测量点直接裸露在空气中,不能满足高温检测要求。3、现有检测系统仅能够最多满足同时检测2个传感器,其效率慢,仅能够试验,不能满足生产在线检测。4、现有系统不能有效控制气流速度和被测气体的压力,而这两个参数对于氧传感器响应时间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该系统不能准确检测。5、由于氧传感器产生的氧离子电流很小,如果采用数字采集卡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卡内阻一般均大于IM欧姆),这种情况下,对于氧传感器信号弱的产品没有检出能力。6、现有检测系统的热量主要由前加热系统提供,该情况将导致加热丝容易损坏。综上所述,在目前对于汽车氧传感器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的条件下,不能精确进行检测,又不能实现批量稳定检测,不能满足生产线在线检测使用。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的汽车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测试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前加热炉,与所述前加热炉并排设置半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后加热炉;所述前加热炉内设置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用于前加热炉加热炉膛的超温保护;所述前加热炉还设置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由电磁阀控制,该电磁阀的驱动由第二热电偶控制;当所述第二热电偶的温度高于被测温度时,所述电磁阀打开,同时切断所述前加热炉的电源;所述前加热炉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所述后加热炉内设置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所述第三热电偶用于后加热炉的控制,所述第四热电偶用于后加热炉的超温保护;所述后加热炉的外壁设置第二保温层。

【技术特征摘要】
1.车氧传感器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包括测试腔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前加热炉,与所述前加热炉并排设置半包裹所述测试腔体的后加热炉; 所述前加热炉内设置第一热电偶,所述第一热电偶用于前加热炉加热炉膛的超温保护;所述前加热炉还设置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由电磁阀控制,该电磁阀的驱动由第二热电偶控制;当所述第二热电偶的温度高于被测温度时,所述电磁阀打开,同时切断所述前加热炉的电源;所述前加热炉的外壁设置第一保温层; 所述后加热炉内设置第三热电偶和第四热电偶,所述第三热电偶用于后加热炉的控制,所述第四热电偶用于后加热炉的超温保护;所述后加热炉的外壁设置第二保温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性能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保温材料采用氧化铝空心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性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旭东黄龙辉于树怀
申请(专利权)人:赵旭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