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灯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灯条结构。
技术介绍
由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具有低温、低耗电量的特性,故广为应用于照明灯具,或者是作为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源等。传统LED灯条的一种形成方式是在基板上进行锡膏印刷、贴装发光二极管、回焊固定。然,这种方式会使发光二极管承受因加热而损坏的风险。此外,若应用在大型液晶显示器或大型照明装置时,所需灯条长度会较长,有时甚至长度超过刷锡机的极限,进而导致制程上的不便。另一种LED灯条的形成方式如台湾专利第1311181号所揭示。在每一控制电路板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其上,且每一控制电路板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 A端子座及一 B端子座,其中A端子座及B端子座焊设于其侧面,藉由A端子座及B端子座的连结,多个控制电路板得以连结。然而,上述制成相当耗费时间,成本亦比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不需利用回焊机制以定位封装发光二极管的灯条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因应末端产品需求而加以改变配置的灯条结构。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灯条结构,包括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灯条结构,包括:一承载板,其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一发光组件,位于该承载板上,且该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位于该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该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该发光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2 TW 1001399031.一种灯条结构,包括: 一承载板,其上设有两彼此互相隔离的第一、第二导电组件; 一发光组件,位于该承载板上,且该发光组件具有一第一、第二电极,分别与该第一、第二导电组件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一固定结构与一第二固定结构,位于该承载板上,且分别位于该发光组件的两侧以抵压该发光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第二固定结构至少其中之一是可开启或闭合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当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开启状态时,该发光组件未受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当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为闭合状态时,该发光组件受该第一和/或第二固定结构抵压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结构与该第二固定结构是一阶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位于该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一抵压部位于该第一连接部上用以压住该发光组件的一侧,而该第二固定结构包括一第二连接部位于该承载板上,以及一第二抵压部位于该第二连接部上用以压住该发光组件的另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结构,其中该第一抵压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一连接部的宽度,而该第二抵压部的宽度大于该第二连接部的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益豪,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