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络筒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为了解决现有的混色单纱制造的产品色彩单调、单色纱线的纤维之间无混织,股纱之间只是简单捻合的问题,其特征是按色彩的设计要求选择单色纱线,单色纱线通过水槽湿纱后,每股单色纱线分别同时进行退捻,退捻之后进入施压多线合并牵伸,然后进行加捻,合成一股混色单纱。易实现工业化自动生产,混色单纱产品具有丰富的色彩,所编织物立体感强、风格独特、个性化强,适合亚麻、棉、纤维、绢等多种材料的混色单股纱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尤其是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混色单纱制造都是由多股单色纱线以股纱为主经过加捻组合而成,是一种简单的单股或多股单纱的合并,其实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混色单纱,只是一种混色纱而已,成品中的单色股纱是以一种螺旋形结构组合,色彩单调,组合后的产品在长度方向取两近点,做一退捻动作,各单色股线便自然分开。现有技术中的混纺纱制造方法有多种,有的是以专用材料为基础进行的混纺,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277670A的一种棉藕丝混纺纱的制造方法,包括清花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等,其中,梳棉工序采用弦长为200mm的小漏底,粗纱、细纱工序采用紧隔距、重加压。有的是为了获得独特产品采用一种独特方式,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2505236A的一种混纺断彩纱线制造方法,是由彩色纤维和本色纤维混纺而成,包括将彩色纤维制成彩色粗纱、将本色纤维制成基纱,将基纱从细纱机的中罗拉后连续喂入,彩色粗纱由后罗拉后喂入再经后牵伸区喂入中罗拉,而后罗拉由伺服电机单独传动下间歇转动,喂入的彩色粗纱在中罗拉和间歇转动的后罗拉牵伸下被间歇拉断,基纱和被间歇拉断的彩色粗纱在前牵伸区被牵伸后输出,经加捻形成彩色粗纱间歇包覆在基纱上的混纺断彩纱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混色纱制造的产品色彩单调、单色纱线的纤维之间无混织,股纱之间只是简单捻合的问题,提供一种工艺设计合理,结构巧妙,能达到一股单纱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及其实现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按色彩的设计要求选择单色纱线,单色纱线通过水槽湿纱后,每股单色纱线分别同时进行退捻,退捻之后进入施压多线合并牵伸,然后进行加捻,合成一股混色单纱。由于现有的湿纺环锭细纱装置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彩混纺设计,单色纱线的股数按产品设计要求确定,从双色到多色混合都可选择,且单色纱线的纤维量即直径也可以按合成颜色来设计。退捻过程完全采用自动化来完成,退捻与牵伸罗拉同步工作,以保证成品线色彩、粗细的均匀性,施压过程主要是为了保持退捻后纤维的平直分列状态,使单色纱线的纤维元素进入混合前处于完全被打开,水槽湿纱有利于退捻后的定型和加捻后的成型。本方法也避免了采用原纱材料混合制造混色单纱,对原纱充分混合的困难,或原纱染色工艺的复杂性。作为优选,所述的每股单色纱线平行进行退捻工序,所述的退捻即对原纱进行反转,使单色纱线的组成纤维平整直列。单色纱线的退捻工序是相同的,平行进入各自的退捻装置位置,并同步作业。作为优选,所述的多线合并部位设有施压辊轮装置,施压辊轮装置的罗拉调整压力为5 50Kg。施压辊轮装置可采用调整弹簧弹力,来调节退捻后的单色纱线的平整压力。工作时,只要一次性调整到位即可连续作业。罗拉压力调整根据单色纱线的材料、直径等因素进行。作为优选,所述的施压辊轮装置之后通过集束器送入加捻工序。集束器把各股退捻后的单色纱线按混纺要求集束成一体,集束器具有弹性抖松功能,使各单色纱线更能充分混纺。一种实现混色单纱制造方法的装置,包括湿纺环锭细纱装置,湿纺环锭细纱装置上部设有若干个粗纱筒,粗纱筒下方设有的水槽以及喂入罗拉,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水槽和喂入罗拉之间设有退捻并合加捻装置,所述的退捻并合加捻装置中设有退捻盘,按单色纱线行走路线,退捻盘之后为并合压辊,并合压辊之后通过集束器进入加捻盘。粗纱筒上装各种需要混纺的单色纱线,单色纱线通过多个导纱轮通过水槽进行湿纺工步,然后导向至设定的退捻并合加捻装置,退捻盘作为退捻工序的基体,各单色纱线在退捻盘中被退捻,全自动一气柯成。在实际使用中,并合压辊可以设计为多个,单色纱线的定型压力各自调整,并合压辊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同时同步对各单色纱线进行施压平整。各单色纱线在平整后由集束器完成并束作业,加捻盘中只有一组加捻辊,把所有被退捻的单色纱线混纺成一股。作为优选,所述的喂入罗拉与退捻盘、加捻盘同步运转。喂入罗拉之后一般均设有牵伸罗拉,若退捻盘和加捻盘的动力由喂入罗拉传递,则喂入罗拉、退捻盘、加捻盘三者之间的同步性完全得到保证。作为优选,所述的喂入罗拉主动轴一端设有齿型带,齿型带的另一端连动锥形齿轮,锥形齿轮同时驱动退捻盘和加捻盘。设计一路由喂入罗拉提供的传递动力到退捻加捻盘,齿形带与齿轮啮合的传动形式即能保证这一要求的实现。锥形齿轮可以改变传递方向。作为优选,所述的退捻盘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锥形内齿,锥形内齿啮合若干个退捻主动辊,与退捻主动辊平行设有压条辊,压条辊与退捻主动辊之间的压力通过弹簧调节。退捻盘内设有的锥形齿轮直接驱动退捻主动辊,退捻主动辊表面设有摩擦层,如层革等,有利于对单色纱线进行反转退捻。由于存在一个退捻盘内装配多个退捻主动辊受空间限制,本装置可以设多个退捻盘来完成多股单色纱线的退捻任务。作为优选,所述的加捻盘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锥形内齿,锥形内齿啮合一件加捻主动辊,与加捻主动辊平行设一件加捻压辊,加捻压辊与加捻主动辊之间的压力通过弹簧调节。加捻盘只驱动一件加捻盘主动辊,加捻压辊为从动轮,加捻压辊、加捻主动辊表面均采用具有高擦系数的软性材料制成。作为优选,所述的喂入罗拉之后通过牵伸罗拉至导纱板,然后进入锭子装置。本装置可以在现有的湿纺环锭细纱装置上进行退捻加捻,所以充分利用原有锭子装置中设有的细纱筒,锭带转盘等工作部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法和装置易实现工业自动化生产,混色单纱产品具有丰富的色彩,所编织物立体感强、风格独特、个性化强,适合亚麻、棉、纤维、絹等多种材料的混色单股纱制造。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湿纺环锭细纱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退捻并合加捻装置部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一种退捻工序部位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2的一种加捻工序部位结构示意图。图中:1.粗纱筒,2.退捻并合加捻装置,201.锥形齿轮,202.退捻盘,203.并合压棍,204.加抢盘,205.第一退抢主动棍,206.第一压条棍,207.第二退抢主动棍,208.第二压条辊,209.调节弹簧,210.加捻主动辊,211.加捻压辊,3.喂入罗拉,4.牵伸罗拉,5.水槽,6.齿型带。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具有以下步骤:一、按产品色彩的设计要求选择单色纱线,把不同的单色纱线装在不同的粗纱筒上。二、各股单色纱线经导纱轮进入水槽湿纺。三、每股单色纱线分别并同步进行退捻工序,即把单股纱反转,让纱纤维平直摊开。四、调整施压辊轮装置中的并合压辊之间的压力,把退捻之后的单色纱线导入施压辊轮装置。五、通过集束器把多股单色纱线送入加捻装置,加捻后合成一股混色单纱。六、由牵伸罗拉导向至细纱筒进行收纱。如图1所示,一种实现混色单纱制造方法的装置,在湿纺环锭细纱装置上进行设计,其中,湿纺环锭细纱装置的上部设有两个粗纱筒1,粗纱筒I的下方设有水槽5,水槽5的外侧设有喂入罗拉3,在水槽5的一侧和喂入罗拉3之间设有退捻并合加捻装置2。从喂入罗拉3的主动轴一端使用齿型带6把动力传递到退捻并合加捻装置2,如图2所示,即齿型带6的上端啮合一个锥形齿轮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按色彩的设计要求选择单色纱线,单色纱线通过水槽湿纺后,每股单色纱线分别同时进行退捻,退捻之后进入施压多线合并牵伸,然后进行加捻,合成一股混色单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是按色彩的设计要求选择单色纱线,单色纱线通过水槽湿纺后,每股单色纱线分别同时进行退捻,退捻之后进入施压多线合并牵伸,然后进行加捻,合成一股混色单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股单色纱线平行进行退捻工序,所述的退捻即对原纱进行反转,使单色纱线的组成纤维平整直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线合并部位设有施压辊轮装置,施压辊轮装置的罗拉调整压力为5 50Kg。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色单纱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压辊轮装置之后通过集束器送入加捻工序。5.一种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混色单纱制造方法的装置,包括湿纺环锭细纱装置,湿纺环锭细纱装置上部设有若干个粗纱筒(I ),粗纱筒(I)下方设有的水槽(5)以及喂入罗拉(3),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水槽(5)和喂入罗拉(3)之间设有退捻并合加捻装置(2),所述的退捻并合加捻装置(2)中设有退捻盘(202),退捻盘(202)之后为并合压辊(203),并合压辊(203)之后通过集束器进入加捻盘(204)。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兵,叶百镏,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商辂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