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洞型油藏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及调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7579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缝洞型油藏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及调剖方法。该组合物包括:前置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5-15%砂比的陶粒;主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砂粒;以及后置段塞用组分,包括:交联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覆膜陶粒;其中,依照爬坡压力小于8MPa时,逐级递增砂比的方式在前置段塞用组分、主段塞用组分和后置段塞用组分中分别加入陶粒、砂粒和覆膜陶粒。本发明专利技术调剖剂组合物成本低、稳定性好、耐冲刷、有效期长,调剖后在缝洞体系中形成具有渗流能力的砂桥,具有“调而不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强非均质性的缝洞型油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注水井调剖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单元注水调剖中应用的调剖组合物及调剖エ艺方法。
技术介绍
调剖エ艺作为注水开发油田治水、控水的一项提高采收率技术,由于其施工エ艺简单、措施增油效果好,目前主要是应用在埋藏浅、地层温度低、矿化度低的碎屑岩注水水侵区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常非均质性极强 、剰余油分布复杂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具有埋藏深、温度高、矿化度高的特点。随着油藏注水开发的深入,単元注水井组间出现注入水沿着大裂缝-孔洞等优势通道窜流现象,从而造成油井含水快速上升、水井注水效率降低,井间大量剩余油未能驱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通过利用调剖エ艺来达到治理水窜的效果,但常规调剖剂由于其性能局限性和エ艺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无法适应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条件,如:有机类调剖剂无法满足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条件,而且有机类调剖剂成本高、有效期短;无机类虽然满足高温高矿化度的油藏条件,但强度差异大、施工危险系数太大,同时缝洞型油藏调剖对调剖剂强度及耐冲刷性要求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注水単元出现了注入水突破现象,注入水易沿大裂缝等优势通道窜流,导致油井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井间小裂缝等次级通道大量剰余油未驱动,水驱效率降低、采收率低。通过耐温抗盐型“稠化液携砂”组合“交联液携砂”调剖体系攻关研究,研制出适合于塔河油田的耐温(140°C )抗盐(24X 104mg/L)调剖剂,并进行大量物模实验,优化出耐冲刷性好的“细目陶粒+塔河地表砂+覆膜砂”三段塞调剖エ艺技木,为缝洞型油藏调剖打下坚实的基础。且按照“低砂比、阶梯增加砂比”的原则进行调剖,依据泵注压カ控制砂比大小,即爬坡压カ小于SMPa时,在优选砂比范围内逐级递增砂比,避免了施工初期大砂比砂沉降引起的井筒堵塞,防止了地层被压开。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油井含水上升,井间小裂缝等次级通道大量剰余油未驱动,水驱效率降低的缺陷,提供一种耐温抗盐型“携砂调剖组合物和“细目陶粒+塔河地表砂+覆膜砂”三段塞调剖エ艺方法,通过建立缝洞型油藏物理模型,模拟“稠化液携砂”调剖组合物注入和调剖后注水过程,结果表明应用该调剖组合物成本低、稳定性好、耐冲刷、有效期长,调剖后在缝洞体系中形成具有渗流能力的砂桥,具有“调而不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强非均质性的缝洞型油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合高温(140°C)高矿化度(24X 104mg/L)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开发的调剖体系和段塞注入エ艺,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调剖エ艺技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缝洞型油藏携砂调剖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前置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5-15%砂比的陶粒;主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砂粒;以及后置段塞用组分,包括:交联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覆膜陶粒;其中,砂比是指砂粒的视体积与携砂液体积的百分比。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依照爬坡压カ小于SMPa吋,台阶式递增砂比的方式在前置段塞用组分、主段塞用组分和后置段塞用组分中分别加入陶粒、砂粒和覆膜陶粒。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所述稠化携砂液包括:0.30-0.40wt%增稠剂,0.08-0.12wt%杀菌剂,以及余量水。本专利技术增稠剂优选聚丙烯酰胺或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HPG),常规市售本领域用聚丙烯酰胺和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均可以应用于本专利技术。常规市售调剖剂用杀菌剂均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例如所述杀菌剂为十二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十四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或聚季铵盐。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携砂液包括:1000份交联携砂液主剂以及7-9份交联剂;其中,以重量计,交联携砂液主剂包括:0.4-0.6%增稠剂+1.8-2.2.0%氯化钾+0.8-1.2%助排剂+0.8-1.2%破乳剂+0.8-1.2%温度稳定剂+0.08-0.12%杀菌剂+0.018-0.022%pH调节剂,以及余量水;交联剂包括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其中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0.8-1.2。凡是本领域常用的用作P H值调节剂、破乳剤、杀菌剂、助排剂、温度稳定剂的那些试剂均可用于本申请中,例如,PH值调节剂可以为氢氧化钠,助排剂可以为烷基酚聚氧こ烯醚(例如壬基酚聚氧こ烯醚,辛基酚聚氧こ烯醚和十二烷基酚聚氧こ烯醚),破乳剂可以为环氧こ烷环氧丙烷共聚物,例如,杀菌剂可以为十二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或异噻唑啉酮,温度稳定剂可以为ーこ醇胺、三こ醇胺或こニ胺。本专利技术所用有机锆交联剂是由无机锆盐与有机配位体合成的。常用的无机锆盐是四氯化锆、氢氧化锆,常用的配位体是胺基醇、乳酸等。凡是本领域常用的有机锆交联剂均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所用有机铬交联剂是由铬三价离子与有机配位体合成的。常用的配位体是こ酸根、丙ニ酸根、乳酸根等。凡是本领域常用的有机锆交联剂均可应用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有机铬交联剂是醋酸铬。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按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携砂液包括:1000份交联携砂液主剂以及8份交联剂;其中,以重量计,交联携砂液主剂包括:0.5%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0%氯化钾+1.0%烷基酚聚氧こ烯醚+1.0%环氧こ烷环氧丙烷共聚物+1.0%三こ醇胺+0.1%十二烷基ニ甲基苄基氯化铵+0.02%氢氧化钠,以及余量水;交联剂包括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其中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1。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所述陶粒的真密度是1.50-1.60g/cm3,视密度是2.60-2.70g/cm3 ;所述砂粒的真密度是1.40-1.55g/cm3,视密度是2.60-2.75g/cm3 ;所述覆膜陶粒的真密度是1.35-1.45g/cm3,视密度是2.50-2.62g/cm3。前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380-830微米(20_40目);所述砂粒的粒径< 212微米(过70目筛);所述覆膜陶粒的粒径大于等于150微米(100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缝洞型油藏调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エ序:(I)注入稠化前置液+前置段塞:首先向地层中注入稠化前置液,然后向地层中注入稠化携砂液,同时将陶粒注入地层,其中,在爬坡压カ小于SMPa吋,使砂比由5%台阶式递增到15%来加入陶粒,直至爬坡压カ增加到大于等于8MPa小于IOMPa的范围时保持砂比在15%加入陶粒,爬坡压カ达到IOMPa以上时停止加入陶粒;(2)注入稠化顶替液+主段塞:首先,向地层中注入稠化顶替液,然后,向地层中注入稠化携砂液,同时将砂粒注入地层,其中,在爬坡压カ小于SMPa时,使砂比由10%台阶式递增到25%来加入砂粒,直至爬坡压カ增加到大于等于8MPa小于15MPa的范围时保持砂比在25%加入砂粒,爬坡压カ达到15MPa以上时停止加入砂粒;(3)后置段塞:向地层中注入交联携砂液,同时将覆膜陶粒注入地层;其中,在爬坡压カ小于8MPa时,使砂比由10%台阶式递增到25%来加入覆膜陶粒,直至爬坡压カ增加到大于等于8MPa小于15MPa的范围时保持砂比在25%加入覆膜陶粒,爬坡压カ达到15MPa以上时停止加入覆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洞型油藏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前置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5?15%砂比的陶粒;主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砂粒;以及后置段塞用组分,包括:交联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覆膜陶粒;其中,砂比是指砂粒的视体积与携砂液体积的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1.种缝洞型油藏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包括: 前置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5-15%砂比的陶粒; 主段塞用组分,包括:稠化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砂粒;以及 后置段塞用组分,包括:交联携砂液以及10-25%砂比的覆膜陶粒;其中,砂比是指砂粒的视体积与携砂液体积的百分比。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依照爬坡压力小于SMPa时,台阶式递增砂比的方式在前置段塞用组分、主段塞用组分和后置段塞用组分中分别加入陶粒、砂粒和覆膜陶粒。3.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稠化携砂液包括:0.30-0.40wt°/cJ|稠剂,0.08-0.12wt% 杀菌剂,以及余量水。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携砂液包括:1000份交联携砂液主剂以及7-9份交联剂; 其中,以重量计,交联携砂液主剂包括:0.4-0.6%增稠剂+1.8-2.2%氯化钾+0.8-1.2%助排剂+0.8-1.2%破乳剂+0.8-1.2%温度稳定剂+0.08-0.12%杀菌剂+0.018-0.022%pH调节剂,以及余量水; 交联剂包括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其中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的质量比为 I:0.8-1.2。5.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所述交联携砂液包括:1000份交联携砂液主剂以及8份交联剂; 其中,以重量计,交联携砂液主剂包括:0.5%瓜尔胶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2.0%氯化钾+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0%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共聚物+1.0%三乙醇胺+0.1%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0.02%氢氧化钠,以及余量水; 交联剂包括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其中有机锆交联剂和有机铬交联剂的质量比为1:1。6.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的真密度是1.50-1.60g/cm3,视密度是2.60-2.70g/cm3 ;所述砂粒的真密度是1.40-1.55g/cm3,视密度是2.60-2.75g/cm3 ;所述覆膜陶粒的真密度是1.35-1.45g/cm3,视密度是2.50-2.62g/3cm ο7.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携砂调剖剂组合物,所述陶粒的粒径为380-830微米;所述砂粒的粒径为< 212微米;所述覆膜陶粒的粒径为大于等于150微米。8.种缝洞型油藏调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1)注入稠化前置液+前置段塞:首先向地层中注入稠化前置液,然后向地层中注入稠化携砂液,同时将陶粒注入地层,其中,在爬坡压力小于SMPa时,使砂比由5%台阶式递增到15%来加入陶粒,直至爬坡压力增加到大于等于8MPa小于IOMPa的范围时保持砂比在15%加入陶粒,爬坡压力达到IOMPa以上时停止加入陶粒; (2)注入稠化顶替液+主段塞:首先,向地层中注入稠化顶替液,然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子甲吴文明潘阳秋何世伟任文博冯一波廖冲春方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