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钻井用油溶性暂堵剂,特别涉及一种兼具屏蔽暂堵和成膜保护油气层的油溶性暂堵剂。
技术介绍
石油钻探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正确评价油气藏,并最大限度的开发油气藏。随着屏蔽技术的发展,在该项技术中应用了可变形粒子作填充粒子。可变形粒子常用的有:油溶性树脂、石蜡和浙青等。这类可变形粒子的作用效果与所需封堵地层的温度是密切相关的。在可变形粒子软化点左右,封堵效果最好,当温度与产品的软化点差距较大时,这种粒子的变形封堵效果就难以体现出来。并且,这类粒子具有亲油性,在钻井液中不易分散,浮于钻井液表面,经过高温软化返出地面降温后易聚结,造成施工的复杂。另外,近些年国内也进行了成膜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但这些成膜剂一般都是水溶性、非油溶物质,进入地层后通过对孔壁的吸附和相互聚集成膜堵塞孔道,虽然通过射孔和返排能够解除大部分堵塞,但也会对地层造成一定的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钻井用可变形粒子油层保护剂,即微软粒油溶性暂堵剂,其将成膜技术与油溶暂堵技术有效结合,不具有软化点,克服了由于地层温度和产品软化点不匹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软粒油溶性暂堵剂,其特征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水50?60,羧甲基改性纤维素1?5,低粘PAC?1?4,线性石蜡油30?38,直链烷基聚氧乙烯醚1?4,丙三醇1?3,钙土2?6;其主要设备包括:具有搅拌加温功能的2000L搪瓷反应釜2个;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向一个反应釜内加入水的一半,再加入低粘PAC,50℃下搅拌至溶解均匀,得到低粘PAC水溶液备用;B、向另一个反应釜内加入剩余的水,开启搅拌,加入羧甲基改性纤维素,搅拌2小时,至羧甲基改性纤维素完全溶解后,加入已在A步中备好的低粘PAC水溶液,然后加入线性石蜡油,搅拌1小时,溶解均匀后;再依次加入直链烷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软粒油溶性暂堵剂,其特征是包括按重量份计的下述组分:水50-60,羧甲基改性纤维素1-5,低粘PAC 1-4,线性石蜡油30-38,直链烷基聚氧乙烯醚1_4,丙三醇1_3,钙土 2-6 ; 其主要设备包括:具有搅拌加温功能的2000L搪瓷反应釜2个; 其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向一个反应釜内加入水的一半,再加入低粘PAC,50°C下搅拌至溶解均匀,得到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富强,李晓新,尤志良,王贵松,周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油田化学有限公司,大港油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