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缓释肥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6670 阅读:4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9:15
生态缓释肥及其制作方法包膜氮颗粒肥载体与氮磷钾颗粒肥载体,即满足了农作物前期对氮磷钾的需要又满足了作物中期和后期对氮的需要免去追肥环节,方便耕作,减轻了劳动量。同时包膜内养分释放完后的空壳即可蓄水保墒,又能起到通气保肥功能,使长期板结的土壤变得疏松且可剔除土壤中的有害成分。壳里添加的生态有机质可以影响污染物(重金属、多环芳径、农药)的迁移能力和C、N、S和P等营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而且还是矿物风化、成土过程以及微生物的生长代谢、土壤有机质分解和转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膜中B、Zn可以调节作物营养平衡,改善作物-环境生态关系,提高产量和品质。包膜肥料颗粒可控制养分释放量,提高了肥料利用率,省钱、省力、省时,提质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肥,其特征是由两种颗粒组成,一种不包膜颗粒和一种包膜颗粒,橘红色和白色。膜内富含多种物质且养分释放时间长可免去追肥环节的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复合肥是在一种化肥中,含有氮、磷、钾三要素中两种和两种以上的肥料。复合肥具有养分含量高、副成分少且物理性状好等优点。复合肥肥效长,宜做基肥,分解较慢,对播种时用复合肥做底肥的作物,由于不同作物地需肥规律在追肥时需要及时补充速效氮肥,以满足作物营养需要。但是长时间田间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肥的养分比例总是固定的,而不同土壤、不同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种类、数量和比例是多样的。对于喜磷、钾需氮的农作物,复合肥氮的含量偏低无法满足农作物的需要还需要再次追肥,即费钱又费力又费时。施入土壤以后,仅有30% -50%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而其余部分则白白损失掉了。耕地土壤目前被重金属、肥害污染严重;土壤普遍缺少有机质、中微量元素;50%以上的氮素损失;连茬种植作物,导致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提高氮元素,免去追肥环节,避免养分的流失和改善土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缓释肥,传统复合肥无法满足作物中期和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式的肥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由①和②两种颗粒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式的肥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肥料由①和②两种颗粒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的肥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①是不包膜的氮磷钾颗粒肥载体②是包膜的氮颗粒肥载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混合式的肥料颗粒,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文艳
申请(专利权)人:临清市科源复合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