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45±5%、鸡粪22±5%、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30±5%和草木灰3±1%,以上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然晾晒后含水量低于60%。其生产工艺步骤包括配料、一次发酵、二次发酵及干化、机械粉碎、装袋。该有机肥料配方及生产工艺解决了现有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成分不全面及菌渣无法合理利用的问题,具有能制备高有机质含量、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充分利用菌渣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现有利用废弃物制成的有机肥如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210057862、200910116210、201010570531.6等多利用污泥、草炭、动物粪便、秸杆等。其中污泥多为城市生活污泥,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营养成分含量低,动物粪便则多采用有机质含量低的牛粪。2011年国家有机肥的生产标准NY 525 2011中将有机质含量由30%提高到45%,其中氮磷钾总量由4%提高到5%,水分由20%提高到30%,重金属离子不允许存在。即提高了有机质含量及营养含量的指标。因此,高有机质含量、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将成为市场主流。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爽口似鲍鱼,因为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有“平菇王”之称,市场出口销路很好。近年来,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迅速发展,杏鲍菇栽培量在逐年增多,但因杏鲍菇出菇期的温度范围较窄,出口菇的质量要求较高,较农民小规模种植食用菌而言,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生长周期短,一般只能采收I潮菇,生物转化率低只有约40%,菌渣养分剩余为65 80%,废菌渣中仍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还含有大量的菌丝体(内含丰富的菌丝残体蛋白)、脂肪、氨基酸、矿物质以及菌丝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对其如不能及时处理,不仅浪费资源,还易造成霉菌和害虫滋生,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其克服了现有有机肥有机质含量低、营养成分不全面及废菌渣无法合理利用的问题,具有能制备高有机质含量、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充分利用废菌渣的优点。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45±5%、鸡粪22±5%、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30±5%和草木灰3±1%,以上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药厂或食品厂污泥,营养全面,其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营养成分:全氮6.32±1%、全磷6.68±1%、全钾0.432±0.5%。动物粪便中鸡粪的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且较其它动物粪便发热快、发酵时间短,因此它是生产优质有机肥的良好原料。该配方中利用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渣作为有机肥原料既充分利用了菌渣的剩余养分,节约了资源,又避免了丢弃导致的环境污染。因不使用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及营养成分含量低的城市生活污泥,而采用药厂或食品厂污泥、鸡粪、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作原料,该有机肥营养丰富且均衡,且搭配草木灰采用上述配比调配有机肥,使得该有机肥的碳/氮比达到29 33:1,可显著提高各种植物产品的品质,达到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产品的要求,污泥和菌渣的利用率高,环保实用。该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然晾晒后含水量低于60%。经处理的污泥钝化了其中的重金属,使得利 用其制成的有机肥能达到农业标准。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⑴配料:按照上述配方称量各物料,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⑵一次发酵:将步骤⑴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发酵槽后,加入高温好氧菌,升温至55 65°C发酵16 18小时后进行翻堆,然后再升温至55 65°C发酵16 18小时后进行翻堆,如此循环,保持18 20天,让物料含水量降到42 46%之间,到此一次发酵结束; ⑶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对物料采用中温梯型堆制法发酵,即梯型料堆的横截面规格为底宽(即下底宽)4m,面宽(即上底宽)3.5m,高1.2 m (注:该梯型料堆的长度可根据物料数量灵活确定),这样温度在42°C 46°C,保持发酵28— 35天,共翻堆4 5次。中温梯型堆制法有利于培养有机肥中有益放线菌数量,使有机肥质量得到提高。通过采用高温好氧菌进行两次发酵,腐熟速度比传统的快10 - 20倍,将原料进行分解至作物可直接吸收成分。鸡粪、药厂或食品厂污泥、菌渣完全腐熟,已基本闻不到臭味,利于制成高营养成分含量的有机肥,消除致臭物质,减轻对环境的污染。⑷将二次发酵的物料进行干化、机械粉碎、装袋制成为成品。在所述步骤⑵的一次发酵中所使用的发酵槽的横截面为矩形结构,规格为底宽4m,面宽4m,高1.5 m (注:该发酵槽的长度可根据物料数量灵活确定)。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提供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及其生产工艺。实施例1 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鸡粪、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和草木灰,其质量百分比为45%、22%、30%和3%。该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 然晾晒后含水量为53%。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 ⑴配料:按照上述配方称量各物料,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⑵一次发酵:将步骤⑴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发酵槽后(槽的规格底宽4m,面宽4m,高1.5m),加入高温好氧菌,升温至55°C发酵23小时后进行翻堆,然后再升温至55°C发酵23小时后进行翻堆,如此循环,保持18天,让物料含水量降到42%,到此一次发酵结束; ⑶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对物料采用中温梯型堆制法发酵即堆制的规格为底宽4m,面宽3.5m,高1.2 m,这样温度在42 43°C,保持发酵28天,共翻堆4 5次; ⑷将二次发酵的物料进行干化、机械粉碎、装袋制成为成品。实施例2 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鸡粪、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和草木灰,其质量百分比为50%、17%、31%和2%。该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然晾晒后含水量为55%。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 ⑴配料:按照上述配方称量各物料,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⑵一次发酵:将步骤⑴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发酵槽后(槽的规格底宽4m,面宽4m,高1.5m),加入高温好氧菌,升温至58°C发酵20小时后进行翻堆,然后再升温至58°C发酵20小时后进行翻堆,如此循环,保持19天,让物料含水量降到42%,到此一次发酵结束;(3)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对物料采用中温梯型堆制法发酵,即堆制的规格为底宽4m、面宽3.5m、高1.2m,这样温度在42 46°C,保持发酵30天,共翻堆4 5次; ⑷将二次发酵的物料进行干化、机械粉碎、装袋制成为成品。实施例3 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鸡粪、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和草木灰,其质量百分比为40%、27%、29%和4%。该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然晾晒后含水量为57%。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步骤如下: ⑴配料:按照上述配方称量各物料,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⑵一次发酵:将步骤⑴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发酵槽后(槽的规格底宽4m,面宽4m,高1.5m),加入高温好氧菌,升温至60°C发酵20小时后进行翻堆,然后再升温至60°C发酵20小时后进行翻堆,如此循环,保持20天,让物料含水量降到43%,到此一次发酵结束; ⑶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对物料采用中温梯型堆制法发酵,即堆制的规格为底宽4m、面宽3.5m、高1.2m,这样温度在43 44°C,保持发酵35天,共翻堆4 5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45±5%、鸡粪22±5%、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30±5%和草木灰3±1%,以上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药厂或食品厂污泥45 土 5%、鸡粪22 土 5%、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菌渣30 土 5%和草木灰3 土 1%,以上各组分含量均为质量百分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配方,其特征在于:该药厂或食品厂污泥为污水处理后留下的污泥,经自然晾晒后含水量低于60%。3.一种利用工厂污泥和杏鲍菇菌渣的有机肥料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配料: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配方称量各物料,并将其混合搅拌均匀; (2)一次发酵:将步骤⑴混合好的物料送入发酵槽后,加入高温好氧菌,升温至55 65°C发酵16 23小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礼明,耿耿,陈钟佃,张闽春,吴飞龙,张丽梅,黄荣,江枝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星源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