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筒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607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纱筒固定装置,包括转轴、第一涨块、导向块、涨片、环形弹簧、第二涨块和收紧螺母;转轴一端设有台阶面,另一端设有螺纹段,收紧螺母旋合在螺纹段上,第一、第二涨块均为具有圆锥面的中空圆锥台体,第一涨块套装在转轴上且一端与转轴的台阶面相抵,第二涨块套装在转轴上且一端与收紧螺母相抵,导向块位于第一、第二涨块之间且其上开设有至少三个沿转轴轴向延伸且沿转轴周向均布的凹槽,涨片为板状长方体,涨片至少有三个且分别滑动地嵌合在导向块凹槽中,各涨片的两侧底端分别与第一、第二涨块的圆锥面相抵,涨片上设有通孔,环形弹簧穿过通孔将各涨片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纱筒退绕时不打滑,能适应高速及倾斜角度的大型纱筒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经机或者经编机等纺织设备中纱架上所使用的纱筒固定装置,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现有的整经机或者经编机等纺织设备中所使用的纱筒固定装置,主要由转轴、连接座和摆臂组成,所述纱筒呈圆筒形且其外圆壁面上卷绕有纱线,所述转轴通过轴承转动地安装在纱架上,转轴的外周表面有一段为锥型面。在整经机或者经编机工作时,将纱筒套在转轴上,转轴上的锥型面段置于纱筒的内孔中且与纱筒内孔紧配合,这样能保证纱筒与转轴一起低速转动实现纱线退绕时,纱筒与转轴之间有足够的力矩而不存在打滑现象。但是,这种结构的纱筒固定装置在工作时还存在以下二个方面的缺点,一方面,该装置只能满足小型、轻型纱筒退绕使用,对于大型、重量较大的纱筒,例如涤纶、锦纶母纱纱筒退绕使用时,由于纱筒尺寸大、重量大,因而仍存在打滑现象,而打滑容易使纱筒内径磨损,降低纱筒的使用寿命,同时纱筒内孔因磨损失圆而导致纱线张力不均匀,从而常常出现松纱、断纱等事故,大大影响了经轴及织物质量;另一方面,该装置只能适合低速纱筒的水平轴向固定,不能适应高速以及倾斜角度的纱筒固定,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仅能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纱筒固定装置,包括转轴(1),所述纱筒(8)呈圆筒形且其外圆壁面上卷绕有纱线(9),所述转轴(1)置于所述纱筒(8)的内孔(8-1)中,工作时,所述纱筒(8)随转轴(1)一起转动,纱线(9)从所述纱筒(8)上被拉出,从而实现纱线的退绕,其特征在于:该纱筒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涨块(2)、导向块(3)、涨片(4)、环形弹簧(5)、第二涨块(6)和收紧螺母(7);所述转轴(1)的一端轴身上设有一个台阶面(1-1),转轴(1)的另一端轴身上设有一个螺纹段(1-2),所述收紧螺母(7)旋合在该螺纹段(1-2)上;所述第一涨块(2)为具有圆锥面(2-1)的中空圆锥台体,该第一涨块(2)套装在所述转轴(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纱筒固定装置,包括转轴(1),所述纱筒(8)呈圆筒形且其外圆壁面上卷绕有纱线(9),所述转轴(I)置于所述纱筒(8)的内孔(8 -1)中,工作时,所述纱筒(8)随转轴(I)一起转动,纱线(9)从所述纱筒(8)上被拉出,从而实现纱线的退绕,其特征在于:该纱筒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涨块(2)、导向块(3)、涨片(4)、环形弹簧(5)、第二涨块(6)和收紧螺母(7);所述转轴(I)的一端轴身上设有一个台阶面(1- 1),转轴(I)的另一端轴身上设有一个螺纹段(1- 2),所述收紧螺母(7)旋合在该螺纹段(1- 2)上;所述第一涨块(2)为具有圆锥面(2 — I)的中空圆锥台体,该第一涨块(2)套装在所述转轴(I)上且其一端与所述转轴(I)的台阶面(1-1)相抵;所述第二涨块(6)为具有圆锥面(6 -1)的中空圆锥台体,该第二涨块(6 )套装在所述转轴(I)上且其一端与所述收紧螺母(7 )相抵;所述导向块(3 )套装在所述转轴(I)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涨块(2)与第二涨块(6)之间,该导向块(3)上开设有至少三个沿所述转轴(I)轴向延伸且沿转轴(I)周向均布的凹槽(3 — I);所述涨片(4)为板状长方体,该涨片(4)至少有三个且分别滑动地嵌合在所述导向块(3)的凹槽(3 -1)中,所述各涨片(4)的长度均大于所述导向块(3)的长度,所述各涨片(4)沿所述转轴(I)轴向的两侧底端(4 -1)分别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占洪朱晓宏商汉东周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润源经编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