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玻璃瓶送入系统、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内盛物收集系统以及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其中,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前端,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下方,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后端。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玻璃瓶。此装置对玻璃瓶的形状没有要求,所以适用范围非常广;在粉碎玻璃瓶时保证安全,整个装置边缘都有挡板当着,不会有人身危险;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内盛物,能对回收的内盛物进行过滤;对于回收的玻璃和内盛物易于存储及运输,减少环境污染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瓶回收处理过程中粉碎玻璃瓶的技术方法,具体是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需要进行回收处理的玻璃瓶进行运输之前,为了减少玻璃的体积以节省空间进而节省成本、减少资源消耗,我们需要对玻璃瓶进行粉碎处理。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玻璃瓶粉碎机械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轻型玻璃瓶粉碎机和重型玻璃瓶粉碎机。轻型玻璃瓶粉碎机,通常重量不超过200kg。功率约0.8kw至1.5kw,每小时约能粉碎I至2吨玻璃瓶。这类机械被用来粉碎小批量的玻璃瓶,通常应用于酒吧、饭店或者其他无法存放大量玻璃瓶的场所。粉碎结构通常采用双辊式结构;重型玻璃瓶粉碎机,自重一般在200kg以上,功率约为50-100kw,或者更高。根据不同的功率,它们每小时能够粉碎50t至100吨以上的玻璃瓶,碎屑尺寸0-50mm。通常应用于垃圾处理厂、中转站或玻璃瓶生产厂及饮料生产厂。同轻型玻璃瓶粉碎机一样,它们也通常采用双辊式结构。通过对市场上现有的玻璃瓶粉碎机械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玻璃瓶粉碎机械的盲点是它们无法回收玻璃瓶的内盛物。而在很多情况下,玻璃瓶的内盛物需要进行回收,如有缺陷的产品或是过期的食物。如果是瓶身有缺陷,其中的内盛物可以再次进行装瓶,此外过期的食物可以用作动物饲料。而问题在于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取出玻璃瓶的内盛物而不破坏瓶子本身,如啤酒瓶等瓶颈很窄小的玻璃瓶或是有盖子的玻璃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玻璃瓶送入系统、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内盛物收集系统以及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其中,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前端,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下方,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后端。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包括:传送系统挡板支架、传送带以及滚筒,其中,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滚筒上,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传送系统挡板支架的两片挡板之间;所述传送带的进给方式为间歇式运动,在间歇期间,所述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将玻璃碎片推向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所述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包括支座、底座、挡板、传送系统、移动滑板、导向槽以及位置上下对应的压头和压板,其中,所述底座设置在支座上,所述挡板设置在底座的两侧;所述移动滑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径向排列的凹槽,并通过凹槽与底座无缝配套在一起,所述压板嵌装在底座上与移动滑板相邻位置,并与玻璃瓶送入系统的进给出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移动滑板的下表面与压板的上表面及底座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压板的正下方;所述移动滑板的上表面设有滑板摇杆,所述压头的上表面设有压头摇杆,所述滑板摇杆和压头摇杆分别与传送系统相连接;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底座靠近压板一侧的端部,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导向槽出口的正下方。所述传送系统包括左轮盘、右轮盘、皮带、第一连接套筒、第一摇杆、第一铰链、连接滑块、第二连接套筒、第二摇杆以及第二铰链,其中,所述皮带分别缠绕在左轮盘和右轮盘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在左轮盘上,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固定安装连接滑块,所述移动滑板的滑板摇杆套装在连接滑块的中心孔处,所述连接滑块可沿移动滑板的滑板摇杆轴向移动,所述左轮盘转动带动滑板摇杆,从而实现移动滑板水平移动;所述右轮盘通过一根连接杆与第二摇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链固定安装第二连接套筒,所述压头的压头摇杆套装在第二连接套筒的中心孔处;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的进给方向与移动滑板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压头包括压头板以及设置在压头板上方的约束板,其中,所述约束板上设有一通孔,固定在压头板上的压头摇杆穿过所述通孔套装在第二连接套筒的中心孔处,所述通孔的直径与压头摇杆直径相适配,所述第二摇杆与约束板之间设有空隙,右轮盘转动带动压头摇杆,通过约束板的限制,从而实现压头板垂直移动。当压头板向上运动时移动滑板向导向槽一侧方向移动;当压头板向下运动时,移动滑板向导向槽相反一侧方向移动。所述压板包括若干通透槽、若干金属尖刺阵列以及压板底座,所述若干通透槽与若干金属尖刺阵列交错排列在压板底座上,所述任一金属尖刺阵列由多个金属尖刺并列排布形成。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高度与金属尖刺阵列的金属尖刺顶部高度一致。所述玻璃瓶半破碎系统还包括壳罩,所述壳罩套装在底座两侧的挡板上,所述传送系统、移动滑板、压头以及压板设置在壳罩的内部。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包括收集容器及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收集容器内部。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包括回收容器和破碎系统,所述破碎系统为双辊破碎齿轮,并固定安装在回收容器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破碎玻璃瓶过程分为两大部分:玻璃瓶半破碎过程和玻璃瓶完全破碎过程。在半破碎过程中,用较小的力挤压放在带有金属尖刺阵列的压板上的玻璃瓶,只要达到开裂玻璃瓶的目的即可,压板上相邻金属尖刺阵列之间设有镂空通透槽,破裂玻璃瓶的内盛物可从此流下,经过过滤网,流入收集容器中;在此过程中,只会产生少量的细小玻璃碎片,而且都会通过过滤网过滤掉,获得的玻璃瓶内盛物不含玻璃渣。在完全破碎过程中,移动滑板将压裂的较大玻璃片推到导向槽,由此进入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中,运来的玻璃片进入双辊式粉碎机中,在另一容器中即可得到细小的碎玻璃片。本专利技术将破碎系统分为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和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可以解决分离玻璃瓶内盛物的功能,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与现有技术比起来有以下优点:1、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玻璃瓶。此装置对玻璃瓶的形状没有要求,所以适用范围非常广;2、在粉碎玻璃瓶时保证安全,整个装置边缘都有挡板当着,不会有人身危险;3、能够处理不同种类的内盛物,能对回收的内盛物进行过滤;4、对于回收的玻璃和内盛物易于存储及运输,减少环境污染等。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玻璃瓶回收破碎分离处理装置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玻璃瓶回收破碎分离处理装置去壳罩后的机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铰链连接的关系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压板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移动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压板、约束板和摇杆的关系示意图;图中:1为壳罩,2为支座,3为挡板,4为过滤网,5为收集容器,6为导向槽,8为回收容器,9为双辊破碎齿轮,10为传送系统挡板支架,11为滚筒,12为传送带,13为待回收处理的玻璃瓶,14为左轮盘,15为第一连接套筒,16为第一摇杆,17为移动滑板,18为第一铰链,19为连接滑块,20为第二铰链,21为第二连接套筒,22为第二摇杆,23为右轮盘,24为皮带,25为约束板,26为压头,27为压板底座,28为金属尖刺,29为通透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玻璃瓶送入系统、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瓶送入系统、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内盛物收集系统以及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其中,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前端,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下方,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后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瓶送入系统、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内盛物收集系统以及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其中,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前端,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下方,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玻璃瓶半破碎系统的后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瓶送入系统包括:传送系统挡板支架、传送带以及滚筒,其中,所述传送带缠绕在滚筒上,所述传送带设置在传送系统挡板支架的两片挡板之间;所述传送带的进给方式为间歇式运动,在间歇期间,所述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将玻璃碎片推向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瓶半破碎系统包括支座、底座、挡板、传送系统、移动滑板、导向槽以及位置上下对应的压头和压板,其中,所述底座设置在支座上,所述挡板设置在底座的两侧;所述移动滑板的下表面设有若干径向排列的凹槽,并通过凹槽与底座无缝配套在一起,所述压板嵌装在底座上与移动滑板相邻位置,并与玻璃瓶送入系统的进给出口位置相对应,所述移动滑板的下表面与压板的上表面及底座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内盛物收集系统设置在压板的正下方;所述移动滑板的上表面设有滑板摇杆,所述压头的上表面设有压头摇杆,所述滑板摇杆和压头摇杆分别与传送系统相连接;所述导向槽设置在底座靠近压板一侧的端部,所述玻璃瓶完全破碎系统设置在导向槽出口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盛液体玻璃瓶破碎分离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系统包括左轮盘、右轮盘、皮带、第一连接套筒、第一摇杆、第一铰链、连接滑块、第二连接套筒、第二摇杆以及第二铰链,其中,所述皮带分别缠绕在左轮盘和右轮盘上;所述第一连接套筒固定在左轮盘上,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与第一连接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铰链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随然,李鹞,姚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