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3448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及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1)称取原料;(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滤过,浓缩至清膏,加入乙醇,充分搅拌,静置,取上清液,备用;(3)将平贝母粉碎,与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滤过,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回收丁酮并浓缩至稠膏;将基质加热熔化,加入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滴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滴丸具有镇咳、祛痰及平喘的作用,药物含量高,体积小,溶解速度快,采用舌下给药的方式,能有效地避免首过效应,无胃肠道产生刺激的副作用。不含糖、利于定量服用,利于贮存和运输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
技术介绍
治咳川贝枇杷露是由中药原料:枇杷叶、桔梗、水半夏、贝母流浸膏和薄荷脑制备而成。具有镇咳祛痰功能。用于感冒及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它的配方是:枇杷叶68g、桔梗6g、水半夏20g、平贝母流浸膏7ml、薄荷脑0.15g,制备方法是:以上五味,取枇杷叶、桔梗、水半夏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防腐剂,滤过,加入蔗糖682g,依次加入平贝母流浸膏及薄荷脑,加水调至1000ml,摇匀,即得。上述提取方法不能充分地将有效成分提取出来,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上述剂型存在的不足在于:治咳川贝枇杷露在服用后存在着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较低,从而影响药效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制剂中含糖,不利于血糖高的患者服用,患者服用剂量大,不宜定量,并存在贮存、运输条件要求高的不足。另外原料处方中含有水半夏,水半夏具有燥湿化痰止咳的作用,但水半夏有小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治咳川贝枇杷滴丸。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由下述步骤组成:(I)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 ;(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1-3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1-20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1-5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4-20小时,取上清液,备用;(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所述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1-3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3-10倍,提取时间为1-3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1-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1-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20倍的基质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步骤(2)优选的是:将枇杷叶加水煎煮2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3-8倍,煎煮时间为2-4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60-75°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力口入所述清膏体积3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6-10小时,取上清液,备用。步骤(3)优选的是: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5-7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60-75°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2-4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3-5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60-75°C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0倍的基质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所述基质为聚乙二醇-4000和聚乙二醇-6000至少一种。上述方法制备的治咳川贝枇杷滴丸。实验证明本专利技术的滴丸具有镇咳、祛痰和平喘的作用。药物原料中不含水半夏的成份。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治咳j 11贝枇杷滴丸,滴丸的药物含量高,体积小,溶解速度快,采用舌下给药的方式,能使药物有效成分不经胃肠道和肝脏而通过舌下黏膜直接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有效地避免了现有制剂的首过效应,无胃肠道产生刺激的副作用。另外由于预先使药物的活性成分与基质熔融为一体并形成液态,使得药物面积大大增加,本专利技术制成的滴丸剂具有起效快、服用、携带方便、剂量小、疗效好、不含糖等特点。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述说明是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步骤组成:(1)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 ;(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2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6倍,煎煮时间为3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70°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3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备用。(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6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70°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3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 取的清膏体积的4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70°C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0倍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在上述制成的滴丸的表面包薄膜衣,薄膜衣的材料为欧巴代。实施例2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步骤组成:(1)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 ;(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2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2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60°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3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10小时,取上清液,备用。(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5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60°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2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3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60°C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0倍的聚乙二醇-4000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实施例3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步骤组成:(I)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 ;(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2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3倍,煎煮时间为4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75°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3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6小时,取上清液,备用。(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2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7倍,提取时间为2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75°C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4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5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75°C相对密度为1.3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0倍的聚乙二醇-6000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实施例4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是由下述步骤组成:(I)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骤组成:(1)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1?3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1?20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50?100℃相对密度为1.00~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1?5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4?20小时,取上清液,备用;(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所述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1?3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3?10倍,提取时间为1?3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50?100℃相对密度为1.00~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1?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1?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50?100℃相对密度为1.00~1.5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20倍的基质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由下述步骤组成: (1)称取原料:枇杷叶68g、桔梗6g、紫苏子20g、平贝母7g和薄荷脑0.15g ; (2)将枇杷叶加水煎煮1-3次,滤过,每次水的加入质量为枇杷叶质量的1-20倍,煎煮时间为1-5小时,合并滤液,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清膏,加入所述清膏体积1-5倍的乙醇,充分搅拌,静置4-20小时,取上清液,备用; (3)将所述平贝母粉碎,与所述桔梗和紫苏子用乙醇热回流提取1-3次,滤过,每次乙醇的加入质量是平贝母、桔梗和紫苏子质量的3-10倍,提取时间为1-3小时;滤液与步骤(2)获得的上清液合并,回收乙醇,并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清膏,放冷至室温,加入丁酮萃取1-6次,每次丁酮的加入体积是被萃取的清膏体积的1-10倍,合并萃取液,回收丁酮并浓缩至在50-100°C相对密度为1.00 1.50的稠膏;将相当所述稠膏质量1-20倍的基质加热使全部熔化,加入所述稠膏,搅拌均匀,加入薄荷脑混合均匀,滴制成1000丸,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咳川贝枇杷滴丸的制备方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静刘丹佟永领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中新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六中药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