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72926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检测不良的发生。该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主体部(2);心率检测部(3),其与所述主体部(2)设置成一体,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6a、6b);以及固定带(4),其设置成相对于主体部(2)能够自如地进行装卸,用于将所述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使用者(U),在用于将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的电极(6a、6b)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部(44)的周围设置有密封部(51),密封部(51)用于确保该电连接部(44)的密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身体的生物体表面安装电极来检测生物体信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这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例如已有如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从生物体表面测量心率数。作为这样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例如已有如下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有主体部和带部,所述主体部内置有检测电路基板等,所述带部用于将该主体部佩戴于身体,并且在该带部设有一对电极。而且,在主体部以及带部分别设有用于将主体部的检测电路基板与带部的电极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部。基于这样的结构,通过使一对电极与身体的胸部(生物体表面)接触,来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且主体部基于该检测到的心电信号导出心率数。此外,在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中,例如,从带部的清洗等维护性的观点来看,有主体部能够自如装卸地设置于带部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而且,当将主体部安装于带部时,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和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被机械地连接,从而检测电路基板和电极被电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009655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2:美国外观设计登记第603521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为了使设于带部的电连接部和设于主体部的电连接部构成为能够自如装卸,需要使所述电连接部露出到外部。因此,各电连接部被置于汗液等外部环境中,因而电连接部发生腐蚀,或有异物进入电连接部,由此存在发生检测不良的危险这样的课题。此外,还存在这样的课题:随着维护时的带部的清洗,电极部分被置于清洗液中,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存在损伤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其提供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检测不良的发生。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装置主体;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成一体,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固定单元,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自如地装卸,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以及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佩戴于身体,在将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所述电极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部的周围,设置有密封部,该密封部用于确保所述电连接部的密封性。通过这样的结构,心率计主体和固定单元构成为能够自如地装卸,并且能够防止电连接部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心率测量装置的检测不良。而且,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一体地设于装置主体,并且固定单元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自如装卸,由此能够使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单元分离。因此,例如在维护时的清洗中,能够以固定单元单体进行清洗,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一体成形于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减少部件个数,能够提高组装性,同时能够降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电连接部和所述密封部之间形成有槽部。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使电连接部发生弹性变形,减小所述电连接部相对于装置主体的接触电阻。其结果是,能够提高密封部相对于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紧贴性,能够提高密封性。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该导电弹性体兼用作所述电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容易地使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提高电极相对于生物体表面的紧贴性。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检测生物体信号。而且,密封部由导电弹性体形成,由此,能够使密封部发生弹性变形来提高密封部的紧贴性。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提高电连接部的密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心率计主体和固定单元构成为能够自如地装卸,并且能够防止电连接部露出到外部。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维护性,同时能够防止心率测量装置的检测不良。而且,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一体地设于装置主体,并且固定单元设置成相对于装置主体能够自如地进行装卸,由此能够将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从固定单元分离。因此,例如在维护时的清洗中,能够以固定单元单体进行清洗,能够可靠地防止电极和电连接部等电气部件产生不良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佩戴于使用者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心率测量装置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箭头A方向的视图。图6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的局部平面图。图8为沿图7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9为沿图7中的D-D线的剖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主体部的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的立体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的分解立体图。图14为图13中的箭头E方向的视图。图15为图13中的F部放大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的局部平面图。图17为沿图16中的G-G线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201:心率测量装置2、2’、202:主体部(装置主体)3、203:心率检测部(生物体信号检测部)4:固定带(固定单元)6a、6b:电极51、251:密封部82、83:槽部U:使用者(身体)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心率测量装置)接下来,基于图1~图9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示出将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的心率测量装置1佩戴于使用者U的状态的说明图,图2为心率测量装置1的立体图,图3为心率测量装置1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使用者U佩戴心率测量装置1的状态下与使用者U接触的一侧表示为背面侧,将与该背面侧相反的一侧且朝向外方的一侧的面表示为正面侧等来进行说明。如图1~图3所示,心率测量装置1通过佩戴于使用者U的作为生物体表面的胸部来检测伴随心脏的跳动而产生的心电信号,并对该检测到的心电信号进行无线通信。心率测量装置1具备:主体部2;心率检测部3,其与主体部2形成为一体;以及固定带4,其用于将所述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固定带4形成为大致环状以便佩戴于使用者U的胸部整周。更具体地说,固定带4具有带部8,所述带部8形成为大致带状并具有伸缩性。另外,带部8不限于具有伸缩性的带部,也可以是不具有伸缩性的带部。在带部8的长度方向大致中央设有用于调整带部8的长度的长度调整件10。而且,在带部8的长度方向两端分别设有环部11、11,环部11、11通过将带部8的末端部翻回而形成。在两个环部11、11分别设有带部装卸件12。带部装卸件12由环状部12a和钩部12b构成,所述环状部12a贯穿插入于环部11、11,所述钩部12b一体成形于环状部12a的一个侧面。所述钩部12b与主体部2卡合。(主体部和心率检测部)图4为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图4中的箭头A方向的视图,图6为图4中的B部放大图,图7为主体部2和心率检测部3的局部平面图,图8为沿图7中的C-C线的剖视图,图9为沿图7中的D-D线的剖视图。如图3~图9所示,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装置主体;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成一体,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固定单元,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自如地装卸,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佩戴于身体,在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与所述生物体信号检测部的所述电极电连接起来的电连接部的周围,设置有密封部,该密封部用于确保该电连接部的密封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1.08 JP 2011-2445741.一种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体信息检测装置具备:装置主体;生物体信号检测部,其与所述装置主体设置成一体,并具有与生物体表面接触的电极;以及固定单元,其设置成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能够自如地装卸,用于将所述装置主体和生物体信号检测部佩戴于身体,在用于将所述装置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田英树加藤辉雄寺泽大金子高广川又弘大森伸一小庄司秀昭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