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小家电
,特别是涉及ー种压カ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カ锅。
技术介绍
现有的压カ锅的锅盖合盖结构是通过锅盖上的锅牙在外锅对应的锅牙上旋转扣合后实现合盖的。由于在锅内的压カ增大时,钢盖会向上冲,带动面盖也向上移动,使得上压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变大。综上所述,现有的压カ锅的锅盖存在压カ锅内的压カ上升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会变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压カ锅锅盖扣合装置和ー种压カ锅,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解决在压カ锅内的压カ上升后,面盖与外壳罩的缝隙会变大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ー种压カ锅锅盖扣合装置,所述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接触;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相互配合;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所述弧形转动杆往一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カ锅锅盖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装置包括:锅体、锅盖、弧形转动杆、扣扭和转动轴; 所述锅盖的后端铰接在所述锅体的后端;所述锅盖的上表面设有弧形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弧形转动杆以转动轴为圆心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转动轴之间距离逐渐变长或变短,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与所述扣扭的上端相互配合; 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在所述锅盖的前端,所述扣扭的下端设有第一扣牙,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扣牙对应的位置设有第二扣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ー个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长,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往相反方向转动时,所述扣扭上端与所述转动轴之间的距离逐渐变短,所述扣扭的上端靠近锅体,所述扣扭下端的第一扣牙与第二扣牙脱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锅盖包括:内盖和钢盖;所述转动轴和所述弧形转动杆设置在所述内盖上; 所述内盖上还设有弧形导轨,所述钢盖的上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弧形导轨配合使用钢柱,所述钢盖通过钢柱和弧形导轨相配合的方式与内盖连接一起; 所述弧形转动杆与所述钢柱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弧形转动杆的弧形边缘设有与所述扣扭的上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导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弹簧;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第一扣牙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 或者, 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扣扭的中部铰接处与扣扭上端之间的第一凸柱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锅身的与所述第一凸柱对应的第二凸柱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扣合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锅体的开ロ处设有第一锅牙,所述钢盖开ロ处设有与所述第一锅牙配合使用的第ニ锅牙;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所述弧形转动杆的边缘推动所述扣扭的上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扣合的同时,所述第一锅牙与所述第二锅牙扣合; 所述弧形转动杆以所述转动轴为圆心逆时针转动,所述弹簧推动所述扣扭的下端远离锅体,所述扣扭的第一扣牙与所述第二扣牙脱离扣合的同时,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齐林,黎才振,柏长升,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中山小家电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