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71730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培快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生产步骤包括无菌甘蔗丛生芽的制备、增殖扩繁和无根试管苗的苗圃生根栽培,所述步骤增殖扩繁共进行8~10个增殖培养周期的培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要点是在步骤增殖扩繁的最后一个增殖培养周期采用增殖培养基MS+6-BA0.1~0.5mg/L+GA31.5mg/L+蔗糖30g/L培养处理。上述方法克服了现有甘蔗瓶外生根技术中试管苗增殖系数低和试管苗素质低,以及试管苗苗圃生根栽培时生长速度慢等不足,是一种更加高效、低成本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经济效益显著,与传统甘蔗组培快繁技术比优势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组培快繁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
技术介绍
甘蔗病害严重危害着糖蔗行业的生产与发展,它不仅导致甘蔗产量和品质下降,而且是导致甘蔗良种退化的重要因素。甘蔗病害主要有:宿根矮化病、花叶病、凤梨病、眼斑病、黄斑病、鞭黑穗病、赤腐病等,其中宿根矮化病、花叶病是目前甘蔗生产上传统防治方法难以控制或去除的病害。巴西李增生(Lee T.S.G.)博士报道,健康甘蔗良种在种植5年后都会100%感染宿根矮化病,且干旱蔗区更加严重;邓展云等也报道,甘蔗宿根矮化病是一种世界甘蔗生产国普遍发生的病害,它一般会导致甘蔗节间变短、植株变矮、产量和糖分下降,产量下降幅度达12 37%。甘蔗花叶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但被染病植株可使整丛发病,最后遍及全株,此病造成的损失主要是蔗种染病后,萌芽率低,分蘖减少,汁液量减少,蔗株矮化,经济效益大打折扣。甘蔗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病害虽然对甘蔗生产影响很大,但防治手段极为有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方法生产脱毒健康种苗,其可提高15%以上的增产幅度。由于健康种苗生产环节多及各环节对环境条件要求高,造成种苗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无菌甘蔗丛生芽的制备、增殖扩繁和无根试管苗的苗圃生根栽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增殖扩繁共进行8~10个增殖培养周期的培养,在最后一个增殖培养周期时采用增殖培养基MS+6?BA0.1~0.5mg/L+?GA31.5mg/L+蔗糖30g/L培养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种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步骤包括无菌甘蔗丛生芽的制备、增殖扩繁和无根试管苗的苗圃生根栽培,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增殖扩繁共进行8 10个增殖培养周期的培养,在最后一个增殖培养周期时采用增殖培养基MS+6-BA0.1 0.5mg/L+ GA3L 5mg/L+鹿糖30g/L培养处理。2.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甘蔗丛生芽的制备包括两种途径,第一种途径是将经脱毒处理和灭菌处理的甘蔗幼嫩心叶通过诱导培养和分化培养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第二种途径是将经脱毒处理和灭菌处理的甘蔗茎尖或腋芽分化培养得到的无菌甘蔗丛生芽。3.据权利要求1或2 所述的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殖扩繁是采用无菌甘蔗丛生芽进行增殖继代培养,进行8 10个增殖培养周期的培养后将增殖培养所得的甘蔗试管苗放置在普通室温下炼苗3 5天,得到无根试管苗。4.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采用瓶外生根的甘蔗组培快繁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无根试管苗的苗圃生根栽培是将已经过炼苗的无根试管苗分成单株苗或小丛苗穴植于育苗盆中,置于控温控湿育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为中刘红坚范业赓翁梦苓陈忠良李松莫磊兴游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