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华伟专利>正文

花生摘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157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8 10: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生摘果机,具有果秧输送链装置,果秧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内安装滚筒总成,果秧分离筛一端与二次摘果装置连通,二次摘果装置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二次摘果装置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一次振动筛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一次筛链轮、二次筛链轮分别给一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传递动力。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花生果、秧分离率以及花生果、杂质分离率均显著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花生收获机械。
技术介绍
:在花生 收获机械中,花生摘果机也时有采用,然而现有摘果机常因具体结构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花生果与杂质分离不彻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花生摘果机,它能有效地解决现有花生摘果机因具体结构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的花生果与杂质分离不彻底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花生摘果机具有果秧输送链装置,果秧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内安装滚筒总成,果秧分离筛一端与二次摘果装置连通,二次摘果装置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二次摘果装置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一次振动筛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一次筛链轮、二次筛链轮分别给一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传递动力;所述果秧输送链装置在两果秧输送链条之间设置果秧输送隔离杆,果秧输送隔离杆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6厘米;所述果秧分离筛在半圆形框架之间设置网状交织的筛条,横向筛条上设置飞轮;所述滚筒总成在滚筒杆外周设置齿钉,滚筒杆与两端的复盘固定连接,复盘与滚筒轴固定连接,滚筒轴的一端设置链盘;所述一次振动筛中长方箱体内设置平行筛条,平行筛条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所述二次振动筛中长方箱体内设置平行筛条,平行筛条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本专利技术由于其果秧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与果秧分离筛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内安装滚筒总成、果秧分离筛一端与二次摘果装置连通、二次摘果装置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二次摘果装置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一次振动筛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且一次筛链轮、二次筛链轮分别给一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传递动力,因而花生果、秧分离率以及花生果、杂质分离率均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后侧面的结构原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果秧输送链装置的结构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一次振动筛、二次振动筛的结构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果秧分离筛的结构原理图,图6是图5所示果秧分离筛中飞轮放大后的结构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滚筒总成的结构原理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花生摘果机的结构,图2示出了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后侧面的结构,图3示出了果秧输送链装置37的结构,图4示出了一次振动筛41、二次振动筛42的结构,图5示出了果秧分离筛48的结构,图6示出了图5所示果秧分离筛48中飞轮65放大后的结构,图7示出了滚筒总成52的结构。果秧输送链装置37与果秧分离筛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54与果秧分离筛48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48内安装滚筒总成52,果秧分离筛48 —端与二次摘果装置39连通,二次摘果装置39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 40,二次摘果装置39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41,一次振动筛41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42,二次振动筛42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一次筛链轮46、二次筛链轮45分别给一次振动筛41、二次振动筛42传递动力;所述果秧输送链装置37在两果秧输送链条61之间设置果秧输送隔离杆60,果秧 输送隔离杆60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6厘米;所述果秧分离筛48在半圆形框架64之间设置网状交织的筛条66,横向筛条66上设置飞轮65 ;所述滚筒总成52在滚筒杆70外周设置齿钉71,滚筒杆70与两端的复盘69固定连接,复盘69与滚筒轴68固定连接,滚筒轴68的一端设置链盘67 ;所述一次振动筛41中长方箱体63内设置平行筛条62,平行筛条62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所述二次振动筛42中长方箱体63内设置平行筛条62,平行筛条62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在两果秧输送链条61之间设置果秧输送隔离杆60,果秧输送隔离杆60可采用圆钢制作,果秧输送链条61与果秧输送隔离杆60之间可以采用铆合连接,果秧输送隔离杆60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6厘米,果秧输送链装置37由果秧主动链轮36带动,滚筒总成52上面设置螺旋盖38,连杆44与偏心轮43相连,二次筛链轮45与偏心轮43同轴设置,前后总动力链轮47设置在设备底部,变向器主动链轮49、变向器被动链轮50、风机总成51设置在设备一侧,落果输送链装置54由落果主动链轮53带动。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后侧面的结构,二次摘果链轮55位于左侧,风机链轮56、二次摘果链轮57、提升机链轮59位于右侧,风机链轮58位于右侧下方,提升机链轮59将来自二次振动筛42后面花生果出口的花生果提升入仓,二次摘果装置39可采用与果秧分离筛48相同的结构原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花生摘果机,其特征是:a.果秧输送链装置(37)与果秧分离筛(48)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54)与果秧分离筛(48)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48)内安装滚筒总成(52),果秧分离筛(48)一端与二次摘果装置(39)连通,二次摘果装置(39)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40),二次摘果装置(39)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41),一次振动筛(41)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42),二次振动筛(42)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40),?一次筛链轮(46)、二次筛链轮(45)分别给一次振动筛(41)、二次振动筛(42)传递动力;b.所述果秧输送链装置(37)在两果秧输送链条(61)之间设置果秧输送隔离杆(60),果秧输送隔离杆(60)之间的间距为4厘米至6厘米;c.?所述果秧分离筛在半圆形框架(64)之间设置网状交织的筛条(66),横向筛条(66)上设置飞轮(65);d.?所述滚筒总成(52)在滚筒杆(70)外周设置齿钉(71),滚筒杆(70)与两端的复盘(69)固定连接,复盘(69)与滚筒轴(68)固定连接,滚筒轴(68)的一端设置链盘(67);e.所述一次振动筛(41)中长方箱体(63)内设置平行筛条(62),平行筛条(62)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f.?所述二次振动筛(42)中长方箱体(63)内设置平行筛条(62),平行筛条(62)之间的间距为0.6厘米?1.0厘米。...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摘果机,其特征是: a.果秧输送链装置(37)与果秧分离筛(48)的上方连通,落果输送链装置(54)与果秧分离筛(48)的下方连通,果秧分离筛(48)内安装滚筒总成(52),果秧分离筛(48)—端与二次摘果装置(39 )连通,二次摘果装置(39 )外侧设置果秧出料口( 40 ),二次摘果装置(39 )底部设置一次振动筛(41),一次振动筛(41)后面设置二次振动筛(42),二次振动筛(42)后面设置花生果出口(40),一次筛链轮(46)、二次筛链轮(45)分别给一次振动筛(41)、二次振动筛(42 )传递动力; b.所述果秧输送链装置(37)在两果秧输送链条(61)之间设置果秧输送隔离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华伟
申请(专利权)人:彭华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