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71138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3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包括金属底座(1),所述金属底座(1)的外围分布有金属鳍片(2),该金属鳍片(2)上端延伸超出金属底座(1),所述金属鳍片(2)上方的金属鳍片(2)中央设置有风扇(3),该风扇(3)与金属底座(1)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很好的将散热鳍片和散热风扇两者巧妙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使得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非常的好,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大功率电子或光学元件的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
技术介绍
对于大功率的电子元件或光学元件,在工作的时候发热非常厉害,导致电子元件或光学元件自身温度过高。特别是对于LED,LED的降温和散热以防止温度过高,是设计和应用过程中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随着功率更大的LED的应用,降温和散热的问题更显得突出。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利用金属的鳍片式散热器,增大面积进行散热,另外一种就是加装风扇进行散热,实际应用中单纯用这两种方式的一种效果都不是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大功率电子元件降温、散热的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包括金属底座(1),所述金属底座(I)的外围分布有金属鳍片(2),其关键在于该金属鳍片(2)上端延伸超出金属底座(I),所述金属鳍片(2)上方的金属鳍片(2)中央设置有风扇(3),该风扇(3)与金属底座(I)顶面之间留有间隙。金属鳍片(2)能增大散热面积,同时加装风扇(3)向下吹风,能让风扇(3)上方的空气从外围斜向进入,再从风扇(3)下方斜向排出到外围;风扇(3)向上吹风,能让风扇(3)下方的空气从外围斜向进入,再从风扇(3)上方斜向排出到外围,这样让空气在金属底座(I)外围金属鳍片(2)间形成C形流动,大大增加了空气的流动性,结合增大的散热面积,两者结合散热效果非常突出。上述金属底座(I)外围的金属鳍片(2)两两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两金属鳍片(2)中心线连成一条直线。这样两两相邻金属鳍片(2)形成的风道,位于金属底座(I)在一条直线上,便于气流的自由流动,也能提高散热效果。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紧凑,设计巧妙,很好的将散热鳍片和散热风扇两者巧妙的结合,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使得整个散热器的散热效果非常的好,实现了 1+1大于2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不,一种电子兀件鳍片式散热器,由金属底座1、金属鳍片2和风扇3组成,所述金属底座I的外围分布有金属鳍片2,该金属鳍片2上端延伸超出金属底座I,所述金属底座I上方的金属鳍片2中央设置有风扇3,该风扇3与金属底座I顶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金属底座I外围的金属鳍片2两两对称设置,对称设置的两两金属鳍片2中心线连成一条直线,且穿过金属底座I圆心。金属鳍片2中,其中有4个呈“十”字分布的金属鳍片2上端面开有安装孔。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元件鳍片式散热器,包括金属底座(1),所述金属底座(1)的外围分布有金属鳍片(2),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鳍片(2)上端延伸超出金属底座(1),所述金属底座(1)上方的金属鳍片(2)中央设置有风扇(3),该风扇(3)与金属底座(1)顶面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兀件鳍片式散热器,包括金属底座(I),所述金属底座(I)的外围分布有金属鳍片(2),其特征在于:该金属鳍片(2)上端延伸超出金属底座(I),所述金属底座(I)上方的金属鳍片(2)中央设置有风扇(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图但德林唐蜜张典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三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