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眼镜架,包含一镜片座与二镜脚。镜片座具有二镜片框体,各包含彼此相对的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其位于镜片框体的周缘且相隔第一间距。各镜脚包含第一弹臂、第二弹臂,第一弹臂具有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具有朝第一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第二弹臂具有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具有朝相反于第一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具有弹性以供改变其彼此间的距离,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分别可拆卸地卡合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眼镜架。
技术介绍
传统眼镜架的设计是着重在整体外观,或者镜片与眼镜架的结合方式,例如全框式眼镜、无框式眼镜或者半无框式眼镜等。所位全框式眼镜是指镜片被镜片座所完整包围,无框式眼镜则是指镜脚直接锁附于镜片上,半无框式眼镜则是指镜片的一部分未被镜片座所包围。无论是何种方式,其镜脚均是直接锁附于镜片座或者是镜片上,使用者并无法在不使用工具的前提之下,轻易将镜脚与镜片座二者予以分离或者替换。于中国台湾新型400957号专利中,提出一种以强力磁铁枢接镜脚与镜片座的眼镜架,但其设计本身是让二强力磁铁无论在镜脚张开至何种角度时,均会保持相吸而不易相分离,因此,当使用者欲将镜脚与镜片座分离,将造成不便。类似的镜脚与镜片座的结合方式亦可见于中国技术201583737号专利中,其亦是透过磁力来结合镜脚与镜片座,同样地,该专利的镜脚无论张开至何种角度,磁铁的磁力均会令镜片座与镜脚稳固地结合而不易分离。因此,习知技术具有镜脚与镜片座难以分离,造成镜脚与镜片座的拆卸替换不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习知技术所具有的镜脚与镜片座难以分离,导致镜脚与镜片座的拆卸替换不易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眼镜架,包含一镜片座与二镜脚,镜片座具有二镜片框体,各镜片框体包含一第一穿孔与相对于第一穿孔的一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位于镜片框体的周缘且彼此相隔一第一间距。各镜脚包含一第一弹臂与一第二弹臂,第一弹臂具有一第一端部,第一端部具有朝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一凸起;第二弹臂具有一第二端部,第二端部具有朝相反于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二凸起,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具有弹性以供改变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之间的距离,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分别可拆卸地卡合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中。其中,第二弹臂的第二凸起的端面与第一弹臂的第一凸起的端面相隔一第二间距,当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处于未受外力的自由状态时,第二间距大于第一间距,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可藉由受力变形而使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进而使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得以分别弹性卡接于第一穿孔与 第二穿孔中。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欲更换镜脚时,只要对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施加压力,迫使第一弹臂与第二弹臂相互靠近,一旦第二间距小于第一间距,便可让第一凸起与第二凸起分别与第一穿孔与第二穿孔分离,进而可将镜脚与镜片座分离。综上,本技术解决了习知技术所具有的镜脚与镜片座难以分离,导致镜脚与镜片座的拆卸替换不易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眼镜架11镜片座111 镜片框体Illa 第一穿孔Illb 第二穿孔 Illc 第三穿孔Illd 第四穿孔113 抵持部113a 第一沟槽115a 第一导槽115b 第二导槽115c 第三导槽115d 第四导槽119 开口118 鼻垫21镜脚211 第一弹臂211a 第一端部211b 第一凸起211c 第三端部212 第二弹臂212a 第二端部212b 第二凸起212c 第四端部213 止滑垫31镜片Al第一方向A2第二方向A3插入方向Dl第一间距D2第二间距D3第三间距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一)、立体图(二)与分解图,揭露一种眼镜架1,包含镜片座11以及二镜脚21。其中图1绘示眼镜架I处于开启时的状态,图2绘示眼镜架I处于收纳时的状态。各镜片框体111包含一第一穿孔Illa与相对于第一穿孔Illa的一第二穿孔111b,第一穿孔Illa与第二穿孔Illb位于镜片框体111的周缘且彼此相隔一第一间距Dl。各镜脚21包含一第一弹臂211与一第二弹臂212,其是由一金属杆体对折弯曲而成。第一弹臂211具有一第一端部211a,第一端部211a具有朝第一方向Al凸出的第一凸起211b ;第二弹臂212具有相对于第一端部211a的一第二端部212a,第二端部212a具有朝相反于第一方向Al (第二方向A2)凸出的一第二凸起212b,第二凸起212b的端面与第一凸起211b的端面相隔一第二间距D2。请参照图4与图5,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与动作示意图(二),当第一弹臂211与第二弹臂212未受外力而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二间距D2大于第一间距Dl。当第一弹臂211与第二弹臂212受力变形而相互靠近至第二间距D2小于第一间距Dl时,第一凸起211b与第二凸起212b便可以分别弹性卡接于第一穿孔Illa与第二穿孔Illb中,使镜脚21得以与镜片座11结合,并可以第一凸起211b与第二凸起212b作为转轴而相对于镜片座11旋转。请参照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镜片框体111更包含一第一导槽115a,其连接于第一穿孔111a,并且沿一插入方向A3延伸,其主要目的在于使第一凸起211b得以沿第一导槽115a滑入第一穿孔Illa中。此外,镜片框体111更包含一第二导槽115b,其连接于第二穿孔111b,且同样沿插入方向A3延伸,使第二凸起212b得以沿第二导槽115b滑入第二穿孔Illb中。本实施例设置第一导槽115a与第二导槽115b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使用者在装卸镜脚21时能更为顺畅,减少组装过程中第一凸起211b与第一穿孔Illa对位以及第二凸起212b与第二穿孔Illb对位所需的时间。请参照图7,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镜片框体11更包含一第三穿孔Illc与相对于第三穿孔Illc的一第四穿孔Illd0第三穿孔Illc邻设于第一穿孔111a,第四穿孔Illd邻设于第二穿孔111b,第三穿孔Illc与第四穿孔Illd位于镜片框体11的周缘且彼此相隔一第三间距D3。本实施例藉由进一步提供第三穿孔Illc与第四穿孔llld,使二镜脚21与镜片座11的结合位置多一种选择,使镜脚21相对于镜片座11 的开启与收纳角度得以有更弹性的变化。在一实施态样中,镜片框体11更包含一第三导槽115c,连接于第三穿孔111c,且沿插入方向A3延伸,使第一凸起211b得以沿第三导槽115c滑入第三穿孔Illd中。此外,镜片框体11更包含一第四导槽115d,其连接于第四穿孔11 ld,且沿插入方向A3延伸,使第二凸起212b得以沿第四导槽115d滑入第四穿孔Illd中。在一实施态样中,如图1至图3所示,镜片座11为一体成形的金属材质,其具有成对的用以容置镜片31的镜片框体111以及二鼻垫118。当使用者将眼镜架I配戴于面部时,二鼻垫118可抵靠于使用者的鼻梁处以提供支撑力,使眼镜架I不至于滑落。在一实施态样中,如图3所示,第一弹臂211更具有相对于第一端部211a的一第三端部211c ;第二弹臂212更具有相对于第二端部212a的一第四端部212c。其中,第一端部211a与第二端部212a的距离大于第三端部211c与第四端部212c的距离。在一实施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眼镜架,其特征在于,包含:一镜片座,具有二镜片框体,各该镜片框体包含一第一穿孔与相对于该第一穿孔的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相隔一第一间距;及二镜脚,各包含:一第一弹臂,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朝一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一凸起;及一第二弹臂,具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具有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二凸起,其中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具有弹性以供改变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之间的距离,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分别可拆卸地卡合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镜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镜片座,具有二镜片框体,各该镜片框体包含一第一穿孔与相对于该第一穿孔的一第二穿孔,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相隔一第一间距 '及 二镜脚,各包含: 一第一弹臂,具有一第一端部,该第一端部具有朝一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一凸起;及 一第二弹臂,具有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具有朝相反于该第一方向凸出的一第二凸起,其中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具有弹性以供改变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之间的距离,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分别可拆卸地卡合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凸起的端面与该第一凸起的端面相隔一第二间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不受外力时,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该第一弹臂与该第二弹臂可藉由受力变形而使该第二间距小于该第一间距,进而使该第一凸起与该第二凸起得以分别弹性卡接于该第一穿孔与该第二穿孔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镜架,其特征在于:各该镜片框体更包含一第一导槽,连接于该第一穿孔,使该第一凸起得以沿该第一导槽滑入该第一穿孔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眼镜架,其特征在于:各该镜片框体更包含一第二导槽,连接于该第二穿孔,使该第二凸起得以沿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大维,
申请(专利权)人:和硕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