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68910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2:54
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绝缘子之间设置有两串联隔离球隙,在球隙旁设置有电风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隔离球隙的串联,使冲击电压击穿球隙后形成游离通道中的导电离子有相对长的复合时间;对球隙的吹风系统减少了球隙通道中导电离子的数量,加快通道的去游离,使隔离球隙通道中空气绝缘的恢复速度变快,达到阻断工频电压沿球隙游离通道进入冲击设备的目的,保护了冲击电压发生器装置,使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能正常进行。(*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悬式绝缘子外绝缘性能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输电线路的各种绝缘子在运行线路遭雷电绕击的情况下,将承受工频电压和雷电冲击电压的共同作用,其绝缘受到的考验比正常检验时只单纯施加雷电冲击要严峻。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悬式绝缘子外绝缘性能的检验,需要进行悬式绝缘子工频与雷电冲击电压的合成试验。在合成试验中,由于隔离球隙被雷电冲击击穿后,工频电压和雷电冲击均加在悬式绝缘子的同一端,因此工频电压会延着隔离球隙的电离通道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这可能造成冲击电压发生器的损坏,同时导致工频试验装置不能正常工作,使合成试验无法正常进行。用两隔离球隙串联进行隔离工频电压,A球隙先于B球隙击穿,因此A球隙在B球隙和试品击穿前就开始去游离,通道中的导电离子有相对长的复合时间,使球间隙对后续的工频电压有更高的阻抗。对球隙的吹风系统减少了球隙通道中导电离子的数量,加快通道的去游离,使隔离球隙通道中空气绝缘的恢复速度变快,达到阻断工频电压沿球隙游离通道进入冲击设备的目的,保护了冲击电压发生器装置,使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能正常进行。吹风系统的对象是B球隙,这样能在起始阶段尽可能将工频电压的窜入抑制住。本技术提出通过在绝缘子工频和冲击合成试验回路中增加球间隙和球间隙吹风系统,能阻断工频电压沿球隙游离通道进入冲击设备,保护了冲击电压发生器装置,使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能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在绝缘子工频和冲击合成试验回路中,阻断工频电压沿球隙游离通道进入冲击设备,保护了冲击电压发生器装置,使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能正常进行。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包括调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串级试验变压器、分压器、绝缘子,本技术特征是,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绝缘子之间设置有两串联隔离球隙,在球隙旁设置有电风扇。本技术靠近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球隙A的间隙距离为20mm--30mm,靠近绝缘子的球隙B的间隙距离为25mm—35mm。本技术电风扇吹风的球隙是B球隙。电风扇离球隙的距离确保风扇能够很好对B球隙进行吹风。通过两个隔离球隙的串联,使冲击电压击穿球隙后形成游离通道中的导电离子有相对长的复合时间;对球隙的吹风系统减少了球隙通道中导电离子的数量,加快通道的去游离,使隔离球隙通道中空气绝缘的恢复速度变快,阻断工频电压沿球隙游离通道进入冲击设备。两个球隙通过导线连接,两个球隙均为圆形铜空心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对冲击电压发生器的保护,使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能正常进行。方法具有简单易行且有效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悬式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系统图。具体实施方式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包括调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串级试验变压器、分压器、 绝缘子,本技术特征是,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绝缘子之间设置有两串联隔离球隙,在球隙旁设置有电风扇。本技术靠近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球隙A的间隙距离为20mm--30mm,靠近绝缘子的球隙B的间隙距离为25mm—35mm。本技术电风扇吹风的球隙是B球隙。电风扇离球隙的距离确保风扇能够很好对B球隙进行吹风。对单片悬式绝缘子工频叠加冲击的合成试验,将A球隙的空间距离调整到25mm左右,将B球隙的空间距离调整到30mm左右。把电风扇调整到比A球隙稍低的高度,对准A球隙以低档风速在试验期间持续不断吹风,用示波器观测工频电压波形,确认绝缘子闪络后无持续的工频电流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包括调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串级试验变压器、分压器、绝缘子,其特征是,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绝缘子之间设置有两串联隔离球隙,在球隙旁设置有电风扇。

【技术特征摘要】
1.防工频电压窜入冲击电压发生器系统,包括调压器、冲击电压发生器、串级试验变压器、分压器、绝缘子,其特征是,在冲击电压发生器与绝缘子之间设置有两串联隔离球隙,在球隙旁设置有电风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伟忠钟剑明李小建赵现平崔志刚徐肖伟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电力试验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电力研究院云南电网公司技术分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