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珠导螺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717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20:52
一种滚珠导螺杆,其包含螺杆、滚珠螺帽座及复数滚珠。滚珠螺帽座包含螺帽及两循环器。螺帽具有导螺孔、导螺孔内壁的负荷轨,及导螺孔一旁的无负荷轨。该循环器包含内端盖、外端盖及滚珠导件,且分别形成有一半循环轨,当内端盖、外端盖及滚珠导件相互组合,就能组成一完整的循环轨,而且使循环器组合在螺帽的端部,使循环轨一端衔接于负荷轨,另一端衔接于无负荷轨,致使复数滚珠能收纳在负荷轨、无负荷轨及循环轨内滚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滚珠导螺杆,尤指应用于机械及精密仪器等产业上,用以直线往复滑动的滚珠导螺杆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常用的滚珠导螺杆组由导螺杆及螺帽座组成,其中螺帽座是由一螺帽、两循环器及复数滚珠构成,该螺帽中央设有螺孔,螺孔的内壁设有螺旋的负荷轨,螺孔一旁另设有贯穿的无负荷轨(通孔),又为使负荷轨衔接到无负荷轨,致使滚珠能在负荷轨与无负荷轨之间滚动,一般都在螺帽的两端直接加工出一滚珠导引结构,该滚珠导引结构形成有一半的循环轨,另外则在循环器的内端面加工出另一半的循环轨,因此当循环器组合在螺帽两端时,就能合并形成一完整的循环轨。但上述螺帽为金属材质,必须采用综合加工机等精密的工具机进行三维空间(3D)的加工,才能形成滚珠导引结构及一半的循环轨,因此导致生产、制造的效率低落,而且制造成本高昂;再者,螺帽的负荷轨螺距尺寸至为重要,必须控制在公差范围之内而又能衔接到循环轨,因此实际上相当难以达到精准,从而影响到产品的良率,为此,只有将滚珠导引结构及其循环轨另外以其他方式制造,其后再组装于螺帽的端部,才能克服生产、制造的效率相对低落及成本高昂的问题,而且也能确保循环轨精准地衔接于负荷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滚珠导螺杆,通过滚珠螺帽座两端的循环器设计,使循环轨形成于循环器的结构中,不用在螺帽端面进行加工,达到更容易加工制造,生产快速及尺寸精密等目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滚珠导螺杆,其包含—螺杆,该螺杆的杆身设有导螺轨;一滚珠螺帽座,该滚珠螺帽座包含一螺帽,及两循环器;该螺帽具有一贯穿两端的导螺孔,及一贯穿两端的无负荷轨,该导螺孔的内壁设有螺旋的负荷轨;该两循环器组合于该螺帽的两端,各该循环器包含一内端盖、一外端盖及一滚珠导件;该内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一半循环轨及一容置部,并使该内端盖的一内端组合于该螺帽的端部;该外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二半循环轨及一固定部,并使该外端盖的一内端面对接组合于该内端盖的一外端面;该滚珠导件组合于该外端盖的固定部,并容纳于该内端盖的容置部,该滚珠导件具有一第三半循环轨;且该第一半循环轨、第二半循环轨及第三半循环轨合并形成一滚珠循环轨,该滚珠循环轨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负荷轨,另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无负荷轨;复数滚珠,该复数滚珠收纳于该螺帽的负荷轨与无负荷轨,以及该循环器的滚珠循环轨内。较佳地,该循环器的内端盖设有对应该无负荷轨的滚珠孔,该第一半循环轨一端连通于该滚珠孔;该外端盖的第二半循环轨及该滚珠导件的第三半循环轨相互合并,并衔接于该内端盖的滚珠孔。较佳地,该滚珠孔贯通于该内端盖的内端面及外端面,该第一半循环轨从该内端盖的内端面经过内环面延伸到该外端面,该第一半循环轨并从该外端面连通于该滚珠孔。较佳地,该第二半循环轨的一端设有一第一衔接凸块,该第二半循环轨延伸到该第一衔接凸块;该第三半循环轨的一端设有一第二衔接凸块,该第三半循环轨延伸到该第二衔接凸块;该第一衔接凸块与该第二衔接凸块合并,并一同穿设于该内端盖的滚珠孔。较佳地,该内端盖的内端面设有嵌入于该无负荷轨的定位部,该滚珠孔位于该定位部。较佳地,该外端盖的固定部为定位孔;该滚珠导件具有嵌合于该定位孔的定位柱或定位块。较佳地,该外端盖包含一刚性塑料体及一软性塑料体共构组成,该软性塑料体于该外端盖的内环面形成一防尘刷唇。较佳地,该内端盖的外端面设有定位组合于该外端盖的第一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设有第一通孔;该外端盖设有提供该第一定位部定位组合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二定位部中央设有一第二通孔;及一穿设于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的固定元件。较佳地,该第一定位部为凸柱,该第二定位部为凹孔。较佳地,该螺帽的端面设有对应该第一通孔的螺丝孔。藉此,本技术能够`通过滚珠螺帽座两端的循环器结构,采用模造成型的方式制成内端盖、外端盖及滚珠导件,使滚珠循环轨形成于循环器,再组装于螺帽的两端,进而达到更容易加工制造,生产快速及尺寸精密等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滚珠导螺杆的组合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滚珠螺帽座的剖面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滚珠螺帽座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滚珠螺帽座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循环器的第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循环器的第二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循环器的第三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外端盖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滚珠移动状态的动作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滚珠移动状态的动作示意图二。图11为本技术滚珠导件实施例的示意图一。图12为本技术滚珠导件实施例的示意图二。部件名称:I螺杆11导螺轨2滚珠螺帽座21螺帽211导螺孔212负荷轨213无负荷轨214螺丝孔22循环器23内端盖231第一半循环轨232容置部233滚珠孔234定位部235第一定位部236第一通孔24外端盖241第二半循环轨242固定部243第一衔接凸块244第二定位部245第二通孔246刚性塑料体247软性塑料体248防尘刷唇25滚珠导件251第三半循环轨252第二衔接凸块253定位柱254定位块26滚珠循环轨3滚珠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滚珠导螺杆包含一螺杆1、一滚珠螺帽座2及复数滚珠3,其中:该螺杆I的杆身设有至少一导螺轨11,使螺杆I转动时透过导螺轨11带动复数滚珠3。如图3及图4所示,该滚珠螺帽座2包含一螺帽21及两循环器22,螺帽21为圆柱体或其他形状,螺帽21设有贯穿两端的导螺孔211,导螺孔211内壁设有螺旋的负荷轨212,且导螺孔211 —旁设有贯穿两端的无负荷轨213,俾使复数滚珠3能抵靠在负荷轨212滚动(如图2),用以带动滚珠螺帽座2往复直线移动。如图3及图4所示,该两循环器22组合于螺帽21的两端,使螺帽21的负荷轨212及无负荷轨213通过循环器22相互连通;如图5至图7所示,循环器22包含一内端盖23、一外端盖24及一滚珠导件25 ;该内端盖23对应螺帽21的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一半循环轨231及一容置部232 (如图6所示),并使内端盖23的一内端组合于螺帽21的端部;该外端盖24对应螺帽21的环体,其沿着内环面设有一第二半循环轨241 (如图5所示),并在邻靠内端盖23的一内端面设有一固定部242,藉此使外端盖24的一内端面对接组合于内端盖23的一外端面;该滚珠导件25组合于外端盖24的固定部242,并容纳于内端盖23的容置部232,该滚珠导件25可为MIM粉末冶金方式模造形成,并于滚珠导件25形成有一第三半循环轨251 (如图5所示);藉此,使内端盖23的第一半循环轨231、外端盖24的第二半循环轨241,以及滚珠导件25的第三半循环轨251合并形成一完整的滚珠循环轨26(如图9所示),使滚珠循环轨26 —端衔接于螺帽21的负荷轨212,另一端衔接于螺帽21的无负荷轨213。如图2所示,该复数滚珠3收纳于螺帽21的负荷轨212与无负荷213轨,以及该循环器22的滚珠循环轨26内,本技术藉由上述螺杆1、滚珠螺帽座2及复数滚珠3的结构特征及组合空间关系设计,就能组成滚珠导螺杆。一并如图6及图7所示,本技术该循环器22的内端盖23可设有对应无负荷轨21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滚珠导螺杆,其包含:?一螺杆,该螺杆的杆身设有导螺轨;?一滚珠螺帽座,该滚珠螺帽座包含一螺帽,及两循环器,其特征在于,?该螺帽具有一贯穿两端的导螺孔,及一贯穿两端的无负荷轨,该导螺孔的内壁设有螺旋的负荷轨;?该两循环器组合于该螺帽的两端,各该循环器包含一内端盖、一外端盖及一滚珠导件;该内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一半循环轨及一容置部,并使该内端盖的一内端组合于该螺帽的端部;该外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二半循环轨及一固定部,并使该外端盖的一内端面对接组合于该内端盖的一外端面;该滚珠导件组合于该外端盖的固定部,并容纳于该内端盖的容置部,该滚珠导件具有一第三半循环轨;且该第一半循环轨、第二半循环轨及第三半循环轨合并形成一滚珠循环轨,该滚珠循环轨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负荷轨,另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无负荷轨;?复数滚珠,该复数滚珠收纳于该螺帽的负荷轨与无负荷轨,以及该循环器的滚珠循环轨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滚珠导螺杆,其包含: 一螺杆,该螺杆的杆身设有导螺轨; 一滚珠螺帽座,该滚珠螺帽座包含一螺帽,及两循环器,其特征在于, 该螺帽具有一贯穿两端的导螺孔,及一贯穿两端的无负荷轨,该导螺孔的内壁设有螺旋的负荷轨; 该两循环器组合于该螺帽的两端,各该循环器包含一内端盖、一外端盖及一滚珠导件;该内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一半循环轨及一容置部,并使该内端盖的一内端组合于该螺帽的端部;该外端盖为环体,其内环面设有一第二半循环轨及一固定部,并使该外端盖的一内端面对接组合于该内端盖的一外端面;该滚珠导件组合于该外端盖的固定部,并容纳于该内端盖的容置部,该滚珠导件具有一第三半循环轨;且该第一半循环轨、第二半循环轨及第三半循环轨合并形成一滚珠循环轨,该滚珠循环轨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负荷轨,另一端衔接于该螺帽的无负荷轨; 复数滚珠,该复数滚珠收纳于该螺帽的负荷轨与无负荷轨,以及该循环器的滚珠循环轨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滚珠导螺杆,其特征在于,该循环器的内端盖设有对应该无负荷轨的滚珠孔,该第一半循环轨一端连通于该滚珠孔;该外端盖的第二半循环轨及该滚珠导件的第三半循环轨相互合并,并衔接于该内端盖的滚珠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滚珠导螺杆,其特征在于,该滚珠孔贯通于该内端盖的内端面及外端面,该第一半循环轨从该内端盖的内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国乐
申请(专利权)人:锕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