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包含一整套氧化沟、位于该氧化沟内的微生物栖宿体、以及限制机构等;该限制机构约束该微生物栖宿体的位置于一定范围内,该微生物栖宿体包含至一或多个孔隙以利于微生物栖宿;该整套氧化沟包含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等,或还包含泥浆回流机构。利用限制机构与微生物栖宿体的组合搭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微生物栖宿体的位置可视固有因素而设定,也可以视固有与变动因素而调整,也就可以简易、方便、机动地根据实际应用条件创造较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与栖息的环境,有效延长氧化沟中的微生物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的功效,而其导致生物泥浆产出的减少,更可以降低后续生物污泥处置过程所衍生的环境负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应用微生物栖宿体于合建式氧化沟的技术方案,其简易、方便、机动、经济化地利用微生物以提高污水净化的功效。
技术介绍
现有的合建式氧化沟(Integral Combined Oxidation Ditches)又可称为一体化氧化沟(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是将沉淀池与氧化沟合建,集曝气、沉淀、污泥沉淀、污泥回流于一体,不需要另设独立的泥浆回流系统,基建投资和运行费用均较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非一体化方式所建造的氧化沟占地大的缺点。这种合建式氧化沟利用连续环式反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简称CLR)执行生物反应,混合液在该反应池中利用一曝气管道进行连续循环,氧化沟通常在延时曝气条件下使用。氧化沟大都利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向反应池中的流体传递动能,从而使被搅动的流体在闭合式管道中循环。现有的一体化氧化沟受制于下列缺点:1、污泥膨胀问题废水的一些成份可能导致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起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例如废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时,易生此类污泥膨胀问题。另一方面,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较高时,易引起非丝状菌性污泥膨胀。再另一方面,微生物的负荷高,细菌吸取了大量营养物质,当温度低,代谢速度较慢,积贮起大量高粘性的多糖类物质,使活性污泥的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SVI值很高,形成污泥大量膨胀。2、污泥上浮问题由于一体化氧化沟构造的特殊性,系统的充氧、混合、流速、沉淀等因素相互牵制,各项因素的控制难度较高,衍生不利后果,例如,曝气时间控制不当而导致曝气时间过长,会使得池中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高,难免于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因而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又系统作业中的污泥回用量无法控制,很难根据系统运行情况及时调整,也容易发生污泥上浮、流失等缺点。3、流速不均及污泥沉积问题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氧化沟中的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速度在沟内循环流动,而不发生沉积的平均流速应达到0.3 0.5m/s。但氧化沟深度大都超过3m,造成氧化沟上部流速较大(约为0.8 1.2m,甚至更大),而底部流速很小(特别是在水深的2/3或3/4以下,沟内液体几乎呈现零流速),致使沟底大量积泥(有时积泥厚度达Im),大大减少了氧化沟的有效反应容积,降低了处理效果。虽然氧化沟底部装有曝气设备(一般为曝气转刷和曝气转盘),但转刷的浸没深度(相对于沟底面)大都小于0.3m,转盘的浸没深度(相对于沟底面)为大约0.5m,与氧化沟水深(大都超过3m)相比,所占比例不到1/6,无助于解决问题。4、生物泥被碎化的问题为了提供沟底部有足够的流速以防止污泥沉积,若提高曝气或推流作动的力度,却又会导致生物泥受力太大而崩解或碎化,造成污泥上浮及沉淀困难。5、对于BOD较小的水质负荷的处理能力不佳氧化沟的净化处理机制仍为活性污泥法,其活性污泥浓度有一定范围,而其有机负荷也有一定范围,有机负荷偏小时,污泥凝聚效果不佳,污泥容易流失,稳定控制不易,因此对于BOD较小的水质,处理能力不佳。6、除磷、脱氮效果差一体化氧化沟,由于较难控制水中的溶氧区间,一体化氧化沟除磷及脱氮的能力较差,其一般的总氮TN、总磷TP的去除效果均低于20%。7、采样及管理不易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状况的好坏,是由一系列日常化验监测的理化和生物指标来呈现,而采样的选取、分析、监测等也就重要,但一体化氧化沟系统在监测采纳样点的选取较难有代表性,同时多点位采样会给监测作业带来数据分析上的困难,因此在数据分析及呈现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无可避免的雾区、盲点。有鉴于现有的合建式氧化沟必须承受上述缺点所导致的不利效应,其净化污水的效益有待提升的空间颇大,本技术提出一种应用微生物栖宿体于合建式氧化沟的技术方案,通过微生物栖宿体的设计、部署、位置安排、位置调整等,可简易、方便、机动、经济化地根据实际应用条件创造较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与栖息的环境,有效延长氧化沟中的微生物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的功效,而其导致生物泥浆产出的减少,还可以降低后续生物污泥处置过程所衍生的环境负荷,其总体表现足以弥补上述现有合建式氧化沟的缺点所导致的不利效应,并且能够更进一步大幅提升污水净化的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的一代表例至少包含一套氧化沟、一或多个微生物栖宿体、以及一限制机构。该整套氧化沟包含厌氧区、曝气区、沉淀区等,或还包含泥浆回流机构,以提升泥浆利用率,降低污泥排出量。该微生物栖宿体位于该氧化沟内,并且包含一或多个孔隙以利于微生物栖宿(停泊、存活、繁殖)。该限制机构可与该氧化沟连接,或与该氧化沟一体结合,用于约束该微生物栖宿体的移动,使该微生物栖宿体的位置固定或保持于一范围内或只能于一范围内移动。利用该限制机构与该微生物栖宿体的组合搭配,本技术微生物栖宿体的位置可视固有因素而设定,也可以视固有与变动因素而调整,也就可以简易、方便、机动、经济地根据实际应用条件创造较有利于微生物繁殖与栖息的环境,有效延长氧化沟中的微生物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的功效,而其导致生物泥浆产出的减少,更可以降低后续生物污泥处置过程所衍生的环境负荷。总体而言,本技术通过利用该限制机构与该微生物栖宿体的组合搭配,能够弥补现有的合建式氧化沟的诸多缺点所导致的不利效应,且更进一步提升污水净化的效益。上述该限制机构优选是一种容许流体通过其内部的容器,且该微生物栖宿体置于该容器内而成一模块,如此既可以提供模块化包装的方便性,更使得微生物栖宿体在液态物质中的位置、分布等便于规划、控制、调整,可显著地提升微生物栖宿体对流体中污染物质的拦截效果,有效地大幅增进微生物栖宿体对流体物质的净化或执行应变处理的效益,又其对微生物栖宿体的供应、安装、使用、维护等等,可提供方便性、灵活性,且其大小、形状可随应用环境、应用需求而设计,并于工厂完成整体模块,便于搭配氧化沟的设计制造而与氧化沟组装成一体,容易提供产销、运送、应用等之间的配合。上述该容器包含至少两洞隙,容许流体通过该容器的内部,但限制该容器内的微生物栖宿体移动到该容器的外部,也就容许流体接触该容器内的微生物栖宿体,却保持微生物栖宿体于该容器的内部。上述该容器优选是其器壁呈网状结构,包含多个洞隙,较利于流体通过该容器的内部,降低对流体的阻力,也利于保持微生物栖宿体于该容器的内部。为避免引起流体发生短流现象,也为提升其内部装载的微生物栖宿体对流体中污染物质的拦截效果,本技术限制机构优选是一种其截面(迎接流体方向的剖面)的面积由一端(迎接流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体离去的方向)逐渐变大到一设定值的立体,例如一种球体或是弧形面迎接流体的圆柱体容器,或是一种椭圆形球体容器(有剖面呈椭圆形的球体),或是弧形面迎接流体的椭圆形柱体容器(垂直柱心的截面呈椭圆形),等等。总之,本技术限制机构迎接流体方向的剖面的面积,由一端(迎接流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体离去的方向)逐渐变大到一设定值。但本技术限制机构的体形不必限于上述四种(球体、圆柱体、椭圆形球体、椭圆形柱体),又上述迎接流体方向的剖面的面积由一端(迎接流体的一端)向另一端(流体离去的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套氧化沟;至少一微生物栖宿体,位于该氧化沟内,该微生物栖宿体包含至少一孔隙以利于微生物栖宿,以及一限制机构,可与该氧化沟连接,用于约束该微生物栖宿体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套氧化沟; 至少一微生物栖宿体,位于该氧化沟内,该微生物栖宿体包含至少一孔隙以利于微生物栖宿,以及 一限制机构,可与该氧化沟连接,用于约束该微生物栖宿体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机构包含一容器,该微生物栖宿体位于该容器的内部,该容器包含至少两洞隙,容许流体通过该容器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限制机构包含一容器,该微生物栖宿体位于该容器的内部,该容器的器壁呈网状结构,包含多个洞隙,容许流体通过该容器的内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是一种硬质固体。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是一种软性固体,受力时可以变形。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的一种成份是陶瓷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呈圆柱形或椭圆柱形。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 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呈圆柱形或椭圆柱形,其圆形截面的直径或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小于3厘米而大于I厘米。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是以陶瓷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圆柱体或椭圆柱体。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式氧化沟,其特征在于,该微生物栖宿体是以陶瓷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圆柱体或椭圆柱体,其圆形截面的直径或椭圆形截面的长轴小于3厘米而大于I厘米。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型合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嘉智,
申请(专利权)人:荣盛兴水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