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4290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7:57
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前部与前叉绕第一轴转动连接的后车架、绕第二轴转动连接在后车架后部的推杆、设置于推杆与前叉之间的控制前叉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后车架包括具有主杆管腔且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主杆,转向牵引机构包括位于主杆管腔内仅仅能够绕第三轴转动的牵引杆、固定于牵引杆前部向前伸出并偏离第三轴的前拨杆、固定于推杆下部向下伸出的后拨杆、滑动地设置在牵引杆后部的后转向接头、滑动地设置在前叉上的前转向接头,后转向接头与后拨杆滑动地设置,前转向接头与前拨杆滑动地设置。当推车者向左或向右转动推杆时,带动前叉绕第一轴转动,从而控制前轮转向。使用较安全,并且整体造型简洁,外形美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儿童三轮车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下部的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上左右两侧部的把手、前部与所述的前叉转动连接的后车架、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上的鞍座、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本身作为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后部的推杆、设置于所述的推杆与所述的前叉之间的控制所述的前叉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转向牵引机构包括转向牵引杆,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叉相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处位于偏离所述的前叉的第一转轴的轴心,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的后端部与所述的推杆的下端部相转动连接,并且该转动连接处偏离所述的推杆的第一转轴的轴心,转动所述的推杆能够控制所述的前轮转向,但在前轮转向的过程中,所述的转向牵引杆相对所述的后车架作前后移动并同时作左右摆动,所述的转向牵引杆有可能会对坐在鞍座上的儿童的腿部肌肤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三轮车。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下部的前轮、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前叉上左右两侧部的把手、前部与所述的前叉绕第一轴转动连接的后车架、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上的鞍座、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后下部的后轮、绕第二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后部的推杆、设置于所述的推杆与所述的前叉之间的控制所述的前叉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所述的后车架包括具有主杆管腔且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主杆,所述的转向牵引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的主杆管腔内仅仅能够绕第三轴转动的牵引杆、固定于所述的牵引杆前部向前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三轴的前拨杆、固定于所述的推杆下部向下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二轴的后拨杆、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牵引杆后部的后转向接头、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前叉上的前转向接头,所述的后转向接头与所述的后拨杆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前转向接头与所述的前拨杆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转向接头、所述的牵引杆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所述的第三轴相平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转向接头、所述的前叉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所述的第一轴相平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拨杆、所述的前转向接头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所述的第三轴相平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拨杆、所述的后转向接头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所述的第二轴相平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轴与所述的第二轴相平行,并且与所述的第三轴都相垂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转向接头上开设有后穿孔,所述的后拨杆插在所述的后穿孔内,所述的前转向接头上开设有前穿孔,所述的前拨杆插在所述的前穿孔内。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后拨杆位于所述的第二轴的后方,所述的后转向接头位于所述的第三轴的上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转向接头位于所述的第一轴的后方,所述的前拨杆位于所述的第三轴的上方。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的前轮向前沿着一直线滚动时,所述的后拨杆的中心线、所述的前拨杆的中心线与所述的第三轴在同一铅垂平面上。以上所涉及到的左右方向与前后方向是在儿童三轮车的前轮向前沿着一直线滚动的状态下作定义的。本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坐寸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当推车人向左或向右转动推杆时,后拨杆绕第二轴转动,后拨杆相对后转向接头滑动,后转向接头向前或向后移动的同时向左或向右摆动,从而带动牵引杆绕第三轴转动,使得前拨杆绕第三轴转动,前拨杆相对前转向接头滑动,使得前转向接头向下或向上移动的同时向左或向右摆动,从而带动前叉绕第一轴转动,从而控制前轮转向。使用较安全,并且整体造型简洁,外形美观。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附图2为转向牵引机构的分解图;附图3为转向牵引机构的平面示意图;附图4为转向牵引机构的立体示意图;附图5为转向牵引机构控制前叉向一侧转向的示意图;其中1、前叉;2、后车架;3、推杆;4、前轮;5、后轮;6、鞍座;7、把手;8、第一轴;9、第二轴;10、第三轴;11、牵引杆;12、前拨杆;13、后拨杆;14、前转向接头;15、后转向接头;21、主杆管腔;22、后车架主杆。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所示,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1、设置于前叉I下部的前轮4、分别设置于前叉I上左右两侧部的把手7、前部与前叉I绕第一轴8转动连接的后车架2、设置在后车架2上的鞍座6、设置于后车架2后下部左右两侧部的后轮5、绕第二轴9转动连接在后车架2后部的并且上部具有推把的推杆3、设置于推杆3与前叉I之间的控制前叉I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如各附图所示,后车架2包括具有主杆管腔21且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主杆22、位于后车架主杆22的前部套设在前叉I上的前叉套管。如附图2-附图5所示,转向牵引机构包括位于主杆管腔21内仅仅能够绕第三轴10转动的牵引杆11、固定于牵引杆11前部向前伸出并偏离第三轴10的前拨杆12、固定于推杆3下部向下伸出并偏离第二轴9的后拨杆13、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牵引杆11后部的后转向接头15、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前叉I上的前转向接头14。后转向接头15与后拨杆13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前转向接头14与前拨杆12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后转向接头15、牵引杆11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第三轴10相平行,前转向接头14、前叉I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第一轴8相平行。前拨杆12、前转向接头14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第三轴10相平行,后拨杆13、后转向接头15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第二轴9相平行。后转向接头15的中部开设有后芽孔,后拨杆13能够滑动地插在后芽孔内,如转向接头14的中部开设有前穿孔,前拨杆12能够滑动地插在前穿孔内。前叉I上开设有上下两个前插孔,前转向接头14的两端部能够滑动地插在两个前插孔内。牵引杆11上开设有前后两个后插孔,后转向接头15的两端部能够滑动地插在两个后插孔内。第一轴8与第二轴9相平行,并且与第三轴10都相垂直。后拨杆13位于第二轴9的后方,后转向接头15位于第三轴10的上方。前转向接头14位于第一轴8的后方,前拨杆12位于第三轴10的上方。当前轮4向前沿着一直线滚动时,后拨杆的中心线、前拨杆的中心线与第三轴10在同一铅垂平面上。牵引杆11通过定位套定位于主杆管腔21内。控制前轮4向右转向,向右转动推把,推杆3带动后拨杆13绕第二轴9顺时针转动,使得后转向接头15向左偏并向前移,从而使得牵引杆11逆时针转动,牵引杆11在转动过程中前拨杆12绕第三轴逆时针转动,带动前转向接头14下移并向左偏,从而带动前叉I顺时针转动,从而实现向右转向功能。反之即可实现向左转向运动。整车管件线条美观、使用安全,结构新颖。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1)、设置于所述的前叉(1)下部的前轮(4)、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前叉(1)上左右两侧部的把手(7)、前部与所述的前叉(1)绕第一轴(8)转动连接的后车架(2)、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2)上的鞍座(6)、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2)后下部的后轮(5)、绕第二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2)后部的推杆(3)、设置于所述的推杆(3)与所述的前叉(1)之间的控制所述的前叉(1)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所述的后车架(2)包括具有主杆管腔(21)且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主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牵引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的主杆管腔(21)内仅仅能够绕第三轴(10)转动的牵引杆(11)、固定于所述的牵引杆(11)前部向前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三轴(10)的前拨杆(12)、固定于所述的推杆(3)下部向下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二轴(9)的后拨杆(13)、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牵引杆(11)后部的后转向接头(15)、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前叉(1)上的前转向接头(14),所述的后转向接头(15)与所述的后拨杆(13)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前转向接头(14)与所述的前拨杆(12)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儿童三轮车,包括前叉(I)、设置于所述的前叉(I)下部的前轮(4)、分别设置于所述的前叉(I)上左右两侧部的把手(7)、前部与所述的前叉(I)绕第一轴(8)转动连接的后车架(2)、设置在所述的后车架(2)上的鞍座(6)、设置于所述的后车架(2)后下部的后轮(5)、绕第二轴(9)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后车架(2)后部的推杆(3)、设置于所述的推杆(3)与所述的前叉(I)之间的控制所述的前叉(I)转向的转向牵引机构,所述的后车架(2)包括具有主杆管腔(21)且长度方向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后车架主杆(2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牵引机构包括位于所述的主杆管腔(21)内仅仅能够绕第三轴(10)转动的牵引杆(11)、固定于所述的牵弓丨杆(11)前部向前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三轴(10 )的前拨杆(12 )、固定于所述的推杆(3)下部向下伸出并偏离所述的第二轴(9)的后拨杆(13)、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牵引杆(11)后部的后转向接头(15)、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前叉(I)上的前转向接头(14),所述的后转向接头(15)与所述的后拨杆(13)沿着上下方向滑动地设置,所述的前转向接头(14)与所述的前拨杆(12)沿着前后方向滑动地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转向接头(15)、所述的牵引杆(11)之间的滑动轨迹线与所述的第三轴(10 )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永青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