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忠复专利>正文

往复式救生缓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203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12:07
一种往复式救生缓降器,在减速器内设置的驱动轮10和中心轮3、行星轮11、壳体1内的内齿轮构成驱动轮系,摩擦块2在中心轮3的带动下高速离心运转与壳体1的轮毂形成阻尼力矩使缠绕在驱动轮10槽内钢丝绳6缓慢匀速下降,左、右盖板5、9镶嵌在壳体1两端止口内,通过中心轴4两端螺母固定;钢丝绳6缠绕在驱动轮10V型槽内并从壳体1下方的长形孔处引出,后于绳索卷盘8卷绕,两端与安全带7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坚固耐用,运行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火自救的缓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从高处降落的救生设备中,如中国专利号为95244667. 7,公开日为1996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创造的名称为紧急逃生缓降器,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用于救生的缓降器,其主要技术在于设置一个调速机构,该机构由绳索转盘、内齿轮、过桥齿轮、弧型摩擦块、阻尼轮毂等构成的增速机构和限速机构构成,通过上述增速机构和限速机构的相匹配使用达到限制绳索下降速度,其不足之处是构造复杂、体积和重量较大,不耐用,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于克服己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的防火救生缓降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技术主要由减速器、绳索卷盘8、安全带7、钢丝绳6所构成,在减速器内中心轴4上设置有驱动轮10和中心轮3并与中心轴4构成转动副,中心轴4两端分别通过螺母固定在壳体I两侧的左、右盖板5、9上,壳体I上部的挂轴12两端分别穿过左、右盖板5、9的上部,驱动轮10其上面的轴体与行星轮11配合,驱动轮10上的轴体与驱动轮10可以是一体的或是焊接的、销连接的,行星轮11同时与壳体I内的内齿轮、中心轮3相啮合,壳体I内的内齿轮可以与壳体I是一体的或是镶嵌的,在中心轮3上有辅板型槽,在型槽中间设置有摩擦块2 ;钢丝绳6缠绕在驱动轮IOV型槽内,并通过右盖板9上的导向轴14和导向轮轴15上的导向轮13之间的空隙从壳体I下方的长形孔处引出,后于绳索卷盘8卷绕,两端与安全带7连接。导向轴14和导向轮轴15可以和右盖板9是一体或是铆接的,右盖板9上的导向轴14及导向轮轴15上的导向轮13和壳体I上的长形孔都对钢丝绳6具有限位作用。在壳体I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定位止口,分别与左、右盖板5、9镶嵌;在壳体I左、右两侧的止口处都有一个开口,两侧相对应,左、右盖板5、9分别镶嵌在壳体I的两侧止口内,左、右盖板5、9的上部刚好通过壳体I两侧止口处相对应的开口,当左、右盖板5、9没放入壳体I两端止口前把挂轴12的轴端穿过左、右盖板5、9顶部的长形孔底部的大孔,然后挂轴12移向上方比大孔小的长孔内,长孔的宽度比大孔的直径要小,正好卡在挂轴12左、右两端环槽内,且能上下滑动,当左、右盖板5、9进入止口后,壳体I正好挡住左、右盖板5、9的长形孔大孔的一半,使挂轴12两轴端不能脱出左、右盖板5、9的长形孔,并能在长形孔中滑动,挂轴12中间有环形凹槽,这样挂轴12有利于减速器悬挂稳定;中心轴4两轴端穿过左、右盖板5、9圆形部分中心孔中并用螺母拧紧固定;其中中心轴4穿过壳体I内的驱动轮10和中心轮3,并且驱动轮10上的轴体穿过行星轮11,轴端并用弹性挡圈固定;摩擦块2放置在中心轮3辐板上型槽内。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简单合理,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坚固耐用,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是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图3为图1的B-B剖示图图4为图1的左侧视图其中1_壳体2-摩擦块3-中心轮4-中心轴5-左盖板6-钢丝绳7_安全带8-绳索卷盘9-右盖板10-驱动轮11-行星轮12-挂轴13-导向轮14-导向轴15-导向轮轴具体实施方式中心轴4穿过壳体I内的驱动轮10、中心轮3,驱动轮10上的轴体穿过行星轮11并用弹性挡圈固定,钢丝绳6缠绕在驱动轮IOV型槽内,并通过右盖板9上的导向轴14和导向轮轴15上的导向轮13之间的空隙从壳体I下方的长形孔处引出,后于绳索卷盘8卷绕,两端与安全带7连接,中心轮3的辅板型槽上放好摩擦块2,由于壳体I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定位止口和限位开口,分别与左、右盖板5、9镶嵌配合,挂轴12两端穿入左、右盖板5、9上部的长形孔中,左、右盖板5、9圆形部分的中心孔穿入中心轴4的两端,中心轴4的两端用螺母紧固,这样所有零、部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减速器,被救人员首先将减速器垂直悬挂,打开绳索卷盘8让钢丝绳6完全展开,钢丝绳6长度与被救援的高度相同,使钢丝绳6的一端处于初始状态,系好初始端钢丝绳6的安全带7,依靠自身重力使钢丝绳6负重下滑,驱动轮10借助V型槽与钢丝绳6形成的摩擦力旋转,并通过驱动轮10上的轴体带动行星轮11即自转又公转,行星轮11与壳体I内的内齿轮和中心轮3相啮合,使中心轮3高速旋转,中心轮3带动辅板型槽间的摩擦块2做高速离心运动,并与壳体I的摩擦轮毂形成摩擦阻碍力矩,实现减速作用,当被救人员匀速下降至地面后,而此时钢丝绳6另一端已回至初始状态,第二个被救人员再系好安全带9,重复以上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往复式救生缓降器,主要由减速器、绳索卷盘[8]、安全带[7]所构成,其特征是:在减速器内设置有驱动轮[10]和中心轮[3]?、行星轮[11]?、壳体[1]内的内齿轮构成驱动轮系,摩擦块[2]在中心轮[3]辅板上的型槽间,在驱动轮[10]上的轴体与行星轮[11]配合,左、右盖板[5]?、?[9]由中心轴[4]?穿过并镶嵌在壳体[1]两端止口内,左、右盖板[5]?、?[9]的上部通过壳体[1]两侧止口处对应的开口,挂轴[12]的轴端穿过左、右盖板[5]?、?[9]顶部的长形孔,左、右盖板[5]?、?[9]的上部长形孔卡在挂轴[12]的轴端环槽内,左、右盖板[5]?、?[9]由中心轴[4]两端螺母固定;钢丝绳[8]缠绕在驱动轮[10]V型槽内,并通过右盖板[9]上的导向轴[14]和导向轮轴[15]上的导向轮[13]之间的空隙从壳体[1]下方的长形孔处引出,后与绳索卷盘[8]卷绕,两端与安全带[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往复式救生缓降器,主要由减速器、绳索卷盘[8]、安全带[7]所构成,其特征是:在减速器内设置有驱动轮[10]和中心轮[3]、行星轮[11]、壳体[I]内的内齿轮构成驱动轮系,摩擦块[2]在中心轮[3]辅板上的型槽间,在驱动轮[10]上的轴体与行星轮[11]配合,左、右盖板[5]、[9]由中心轴[4]穿过并镶嵌在壳体[I]两端止口内,左、右盖板[5]、[9]的上部通过壳体[I]两侧止口处对应的开口,挂轴[12]的轴端穿过左、右盖板[5]、[9]顶部的长形孔,左、右盖板[5]、[9]的上部长形孔卡在挂轴[12]的轴端环槽内,左、右盖板[5]、[9]由中心轴[4]两端螺母固定;钢丝绳[8]缠绕在驱动轮[10]V型槽内,并通过右盖板[9]上的导向轴[14]和导向轮轴[15]上的导向轮[13]之间的空隙从壳体[I]下方的长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忠复
申请(专利权)人:李忠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