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60013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7:28
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中,端子金属销被不受阻碍地插入到前侧部件的端子保持室中,并且被插入的端子金属销被可靠地支撑。引导凹部(17)形成在端子容纳室(11)的所有内壁表面中的朝向矛杆(12)的壁表面(15)处,与引导凹部(17)连续的逃逸凹部(30)形成在端子保持室(24)的接收表面(28)中,从角管部(41)的前端后方的位置突出并且能够与引导凹部(17)的底面滑动接触的引导凸起(48)形成在角管部(41)的彼此对向的外表面(47)上。从引导凸起(48)到角形管部(41)的前端的长度(La)被设定为大于引导凹部(17)的前端与接收表面(28)的后端之间的距离(Lb),并且接收表面(28)相对于引导凹部(17)的底面的高度(Hb)被设定为小于对向外表面(47)的高度(H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端子容纳室的壳体和安装至该壳体的前侧部件。在前侧部件被安装至壳体的状态下,在前侧部件的后表面中的凹形端子保持室被定位成与端子容纳室的前端上的开口对应,并且端子接头从后面插入到由端子容纳室和端子保持室构成的空腔中。在插入端子接头的过程中,沿着端子容纳室的内壁形成的矛杆与端子接头干涉,从而暂时弹性弯曲,当端子接头被正确地插入时,已经弹性恢复的矛杆与端子接头接合,以防止脱离。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0.349175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上述连接器中,作为在将端子接头插入期间、防止端子接头的前端部与端子保持室的后端处的开口的边缘干涉的装置,在端子保持室的内壁面中的、与矛杆相对的一侧上的内壁面中形成引导斜面,并将端子接头夹在其间,所述引导斜面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倾斜。然而,该引导斜面仅将端子接头的前端部引导至端子保持室的后侧(前侧),并且不具有对正确地插在端子保持室中的端子接头的前端部进行支撑的功能。这意味着形成引导斜面的结果是,减小了端子保持室的内壁面的支撑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的部分的面积,从而存在降低支撑端子接头的前端部的功能的可靠性的问题。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不受阻碍地将端子接头的前端部插入到前侧部件的端子保持室中,并且使得被插入的端子接头的前端部能够被可靠地支撑。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包括:形成有端子容纳室的壳体:和被构造成安装至壳体的前端部的前侧部件。在前侧部件被安装至壳体的状态下,前侧部件的后表面中的凹形的端子保持室被定位成与端子容纳室的前端上的开口对应,使得端子容纳室和端子保持室形成空腔。在将端子接头从后面插入到空腔中的过程中,沿着端子容纳室的内壁形成的矛杆与端子接头的角形管部干涉,因此沿着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暂时地弹性弯曲。当端子接头被正确地插入并且角形管部的前端部被容纳在端子保持室中时,已经弹性返回的矛杆与角形管部接合,以防止角形管部从矛杆脱离。沿着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延伸的引导凹部形成在端子容纳室的内壁面的对向壁面中,所述对向壁面与矛杆相对。逃逸凹部形成在端子保持室的内表面的接收表面中,所述逃逸凹部被设置成与引导凹部对准并在其间具有间隙,所述接收表面被设置成与对向壁面对准,并在其间具有间隙。引导凸起形成在角形管部的外表面的对向外表面中,所述引导凹块从角形管部的在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上的前端向后的位置突出,并且能够与引导凹部的底面滑动接触,所述对向外表面与对向壁面和接收表面相对。在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上,从引导凸起到角形管部的前端的长度被设定为大于引导凹部的前端与接收表面的后端之间的距离。在矛杆的弹性弯曲方向上,接收表面相对于引导凹部的底面的高度被设定为小于对向外表面相对于引导凹部的底面的高度。在插入端子接头的过程中,矛杆的弹性恢复力将角形管部推动到对向壁面侧,使得引导凸起与引导凹部的底面滑动接触,并且在引导凸起到达引导凹部的前端之前,角形管部的前端部与端子保持室的接收表面对应。之后,当端子接头的插入继续进行,并且引导凸起经过引导凹部的前端时,角形管部的对向外表面的前端部在接收表面上滑动,并且端子接头实际上到达正确的插入位置。此外,由于不必在前侧部件的接收表面中形成相对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倾斜的引导斜面,所以能够在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上确保用于接收表面的长的形成区域,并且角形管部的前端部能够被前侧部件可靠地支撑。可以将下列构造添加至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移位限制部形成在壳体和前侧部件中的至少一个中,所述移位限制部在前侧部件被安装至壳体的状态下弹性地变形,从而限制壳体和前侧部件之间的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对移位。这具有下列优势。在前侧部件被安装至壳体的状态下,如果在壳体和前侧部件之间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存在游隙,则有必要通过增加引导凸起的突出长度使得在相对于引导凹部的底面的高度方向上确保接收表面与对向外表面之间的大的高度差异来吸收该游隙。在这点上,当移位限制部在前侧部件被安装至壳体的状态下弹性地变形时,移位限制部限制在壳体和前侧部件之间的在与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相对移位,使得确保引导凸起的大的突出长度以吸收移动的必要性被消除。因此,能够减小端子接头的尺寸,并且因此能够减小连接器的总体尺寸。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根据实施例1端子接头已经被插入的中途的状态、沿着平行于端子插入方向的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2是示出端子接头已经被插入比图1中稍微更进一步的状态、沿着平行于端子插入方向的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3是示出端子接头的插入已经完成的状态、沿着平行于端子插入方向的线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图2的部分放大图。图5是示出端子接头已经被插入的中途的状态、沿着垂直于端子插入方向的线截取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图6是壳体的侧视图。图7是壳体的平面图。图8是壳体的前视图。图9是壳体的后视图。图10是前侧部件的平面图。图11是前侧部件的侧视图。图12是前侧部件的前视图。图13是前侧部件的后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至13描述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壳体10,从前面(图1至3中的左手侧)安装至壳体10的前侧部件20,以及从后面插入到壳体10中的多个端子接头40。应该注意,在下面的描述中,同义地使用“与端子接头40的插入方向平行的方向”和“前后方向”。此外,端子接头40的插入方向可以被简称为“端子插入方向”。壳体10由合成树脂制成。沿前后方向贯穿壳体10的多个端子容纳室11形成在壳体10中。如图8和9所示,多个端子容纳室11沿垂直方向被划分成三行且被布置于其中,从而当从前面和从后面观看时交错布置。在垂直方向上的三行的端子容纳室11中,底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形成为向壳体10的前端表面敞开,并且底行中的这些端子容纳室11不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特征。另一方面,顶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和中间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的前端位于从壳体10的前端表面向后的位置,并且顶行和中间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对应本专利技术的组成特征。如图1至3所示,沿着每一个端子容纳室11的内壁部的上壁部向前延伸的悬臂矛杆12形成在壳体10中。接合凸起13形成在矛杆12的下表面(面对端子容纳室11的表面)中。由于矛杆12自身的刚性,矛杆12通常被保持在图3中所示的接合位置中,并且当矛杆12位于该接合位置中时,接合凸起13前进到端子接头40在端子容纳室11中的插入路径中。此外,矛杆12被构造成:当外力施加到该矛杆12时,矛杆能够弹性地弯曲到图1和2中所示的释放位置中。在矛杆12已经被移位到释放位置中的状态下,接合凸起13从端子接头40在端子容纳室11内的插入路径向上缩回。此外,矛杆12从接合位置到释放位置的移位方向与被插入到稍后描述的空腔25中的端子接头40的插入方向交叉。如图1至3和8所示,在壳体10中,凹形的容纳空间14形成在壳体10的前表面中。如图8所示,当从前面观看时,容纳空间14具有近似矩形的形状,并且与顶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的整个区域、中间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的整个区域以及底行中的端子容纳室11的上半区域相对应。因此,如图1至3所示,顶行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1 JP 2010-1959341.一种连接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中形成有端子容纳室;和 前侧部件,所述前侧部件被构造成安装至所述壳体的前端部, 其中,在所述前侧部件被安装至所述壳体的状态下,位于所述前侧部件的后表面中的凹形的端子保持室被定位成与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前端处的开口相对应,使得所述端子容纳室和所述端子保持室形成空腔, 在将端子接头从后方插入到所述空腔中的过程中,沿着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内壁形成的矛杆与所述端子接头的角形管部相干涉,从而所述矛杆沿着与所述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相交叉的方向暂时地弹性弯曲, 当所述端子接头被正确地插入,并且所述角形管部的前端部被容纳在所述端子保持室中时,已经弹性返回的所述矛杆与所述角形管部接合,以防止所述角形管部从所述矛杆脱离, 所述端子容纳室的内壁表面中的彼此对向的壁面中形成有引导凹部,所述引导凹部沿着所述端子接头的插入方向延伸,所述彼此对向的壁面朝向所述矛杆, 所述端子保持室的内表面的接收表面中形成有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雅和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