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滤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785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以更少的工序进行制造,且具有耐久性优异的网状部件的生水导入口的净水滤筒。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设置在净水器的生水储存部与净水储存部之间,具有配置于所述生水储存部的、用于将生水导入到内部的生水导入口,并使用过滤材料对从所述生水导入口导入的所述生水进行净化,在比配置有所述过滤材料的净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平面部,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在该平面部形成有所述生水导入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滤筒和具备该净水滤筒的净水器。
技术介绍
作为具备净水滤筒的净水器,众所周知的有所谓的水壶型净水器。该水壶型净水器构成为在位于上侧的生水储存部和位于下侧的净水储存部之间设置净水滤筒的结构。储存在生水储存部的生水因自重而通过净水滤筒并流入到净水储存部,在净水滤筒中进行净化。图11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净水滤筒1000。净水滤筒1000在容器内作为过滤材料而配置有吸附剂1001和中空纤维膜1009。容器主要由上方开口并用于收容过滤材料的筒状壳体1002b和堵住该筒状壳体1002b的上部开口的圆筒状盖1002a构成。圆筒状盖1002a在容器内构成形成空气捕获部的空间1003,在圆筒状盖1002a的上侧中央设有用于排出在净水滤筒内产生的气泡的空气排出口 1006。并且,在圆筒状盖1002a的侧面设有向内部引进生水的生水导入口 1004,该生水导入口 1004使用网状部件构成。并且,中空纤维膜1009通过浇注树脂1010固定于容器内,在浇注树脂1010的下方设有通过过滤材料而得到的净水的净水排出口 1007。并且,图12表示具备图11所示的净水滤筒1000的水壶型净水器2000的概略图。净水器2000具有构成生水储存部2004的内部容器2002和构成净水储存部2003的外部容器2001。内部容器2002具有滤筒收容部2002b,净水滤筒1000配置在该滤筒收容部2002b中。储存在生水储存部2004的生水从生水导入口 1004流入到净水滤筒内,并利用自重而通过设有过滤材料的净水部进行净化。所得到的净水从净水排出口流到净水储存部2003。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303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此,当形成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使用网状部件的生水导入口时,圆筒状盖1002a与网状部件一体成形。例如,在圆筒状盖的成形模中对应于生水导入口的部分配置网状部件,然后向成形模导入圆筒状盖的材料后进行固化,由此使网状部件与圆筒状盖一体成形。然而,为了在圆筒状盖的侧面使用网状部件而形成生水导入口,需要使该网状部件在沿着圆筒状盖的侧面弯曲的状态下一体成形。即,需要进行将网状部件加工成弯曲形状或者使其弯曲后设置在成形模的工序。但是从制造成本的角度考虑,优选使用更少的工序制造净水滤筒。并且,如果将网状部件弯曲,则网状部件会受到负荷,还会有成为使网状部件的耐久性下降的原因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用更少的工序进行制造,且具有耐久性优异的网状部件的生水导入口的净水滤筒。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设置在净水器的生水储存部和净水储存部之间,具有配置于所述生水储存部中的、用于将生水导入到内部的生水导入口,并使用过滤材料对从所述生水导入口导入的所述生水进行净化,该净水滤筒在比配置有所述过滤材料的净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平面部,在该平面部形成有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而形成的所述生水导入□。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具备所述净水滤筒的净水器。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 净水滤筒由于无需进行弯曲网状部件的工序,因此可以用更少的工序进行制造。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能够不对网状部件施加负荷而形成生水导入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子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上部盖的形态的概略剖视图及俯视图。图4是表示上部盖的形态的概略剖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及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及俯视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的概略剖视图及俯视图。图8是图1中的上部盖的放大剖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安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的概略剖视图。图11是表示现有的净水滤筒的构成例子的概略剖视图。图12是用于说明安装有现有的净水滤筒的净水器的构成的概略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涉及净水滤筒,该净水滤筒配置在净水器的生水储存部和净水储存部之间,并使用过滤材料对生水进行净化。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1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的结构的概略剖视图。此外,在本说明书中,以配置于净水器的状态为基准记载净水滤筒的上下方向。在图1中,净水滤筒100具有在内部收容吸附剂101和中空纤维膜109的容器,该吸附剂101和中空纤维膜109作为过滤材料而对生水进行净化。容器主要包括上部盖102a、配置有过滤材料的壳体102b以及具有净水排出口 111的下部盖102c而构成。上部盖102a具有凸部103,形成于该凸部103内的空间起到空气捕获部的功能,由设置在凸部103的上端面108的空气排出口 106排出气泡等空气。并且,上部盖102a具有从凸部103的上端面108的端部倾斜而形成的倾斜面107。该倾斜面107上形成有将生水导入到内部的生水导入口 104,该生水导入口 104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来形成。图2表示关于图1所示的净水滤筒的俯视图的例子。如图2所示,上部盖102a从上端面108至凸部103的下端倾斜而形成作为平面部的倾斜面107。在该倾斜面107上以平面状形成有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而形成的生水导入口 104。并且,作为过滤材料的吸附剂101及中空纤维膜109被收容在壳体102b的内部、即净水部中。中空纤维膜109在壳体102b的下侧利用浇注树脂110被固定并收容于内部。中空纤维膜109的端部在浇注树脂的与配置有过滤材料的一侧的面相反的面一侧进行开□。并且,在壳体102b的下端设有下部盖102c,该下部盖102c具有用于排出生水通过过滤材料而得到的净水的净水排出口 111。生水从作为平面部而设置在倾斜面107上的平面形状的生水导入口 104进入到容器内。进入到容器内的生水因自重而流向下方,并被吸附剂101及中空纤维膜109等过滤材料净化。生水通过过滤材料而得到的净水从净水排出口 111流到净水器的净水储存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中,用于收容过滤材料的容器在比配置有过滤材料的净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平面部,在该平面部以平面状形成有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形成的生水导入口。通过做成这种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净水滤筒无需进行使网状部件弯曲的工序,因此能够通过更少的工序来制造。并且,能够不对网状部件施加负荷而形成生水导入口。 下面针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生水导入口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以平面状形成在比配置有过滤材料的净水部更靠上侧的平面部。平面部优选为将净水滤筒设置在净水器时倾斜的面。例如,如图1所示,能够在从上端面108的一端的一边向下方倾斜的平面上形成生水导入口。此夕卜,在图1中,构成为设有空气排出口的上端面108的端边与倾斜面107的上端边接触的结构。并且,在图1中,倾斜面对应于上端面的一边而仅形成一个。通过设置一个倾斜面,并在该倾斜面上使用一张网状部件来形成生水导入口,更容易形成较宽的生水导入口。并且,通过在倾斜面上设置生水导入口,能够使气泡难以滞留在生水导入口中。当形成生水导入口的平面部为倾斜面时,该倾斜面与水平方向的角度例如可以为10° 90°,优选为40° 70°,更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8.12 JP 2010-1809501.一种净水滤筒,设置在净水器的生水储存部与净水储存部之间,具有配置于所述生水储存部的、用于将生水导入到内部的生水导入口,并使用过滤材料对从所述生水导入口导入的所述生水进行净化,其特征在于, 在比配置有所述过滤材料的净水部更靠上侧的位置具有平面部, 使用平面形状的网状部件在该平面部形成有所述生水导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平面部是设置在所述净水器时倾斜的面,该倾斜面上形成有所述生水导入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在比所述生水导入口更靠上方的位置设有用于排出空气的空气排出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具有设置有所述空气排出口的上端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面形成为从所述上端面的端部倾斜。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上端面与所述倾斜面之间具有与所述倾斜面接触的部分位于所述上端面下侧的面。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净水滤筒,其特征在于, 在上部设有具有所述倾斜面的凸部, 所述生水导入口形成至所述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初美畠山厚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