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车判定装置和上下车判定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8717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24
上下车判定装置(10)是判定搭乘者对维持倒立状态而行驶的倒立两轮车(1)的上车和下车的装置。并且,上下车判定装置包括:光纤(11),所述光纤(11)铺设于供搭乘者上下车的踏板部(24L、24R);发光部(12),所述发光部(12)与光纤的一端侧连接,并且发出检测光;受光部(13),所述受光部(13)与光纤的另一端侧连接,并且接收来自发光部的检测光;至少一个透过光增减部(14),所述透过光增减部(14)与所述搭乘者上下车时踏板部向上下方向的变位相连动,从而使在光纤内透过的检测光的透过光量增加或减少;以及判定部(15),所述判定部(15)基于受光部接收的所述检测光的受光量来判定搭乘者的上车和下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判定搭乘者对倒立两轮车的上车和下车的,所述倒立两轮车维持倒立状态而行驶。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进行了维持倒立状态而行驶的倒立两轮车的开发,在维持其倒立状态的特性上,考虑到安全方面等而对搭乘者的上下车进行判定变得重要。例如,已知有使用设置在搭乘者搭乘的踏板部上的接触式机械开关来判定搭乘者对倒立两轮车的上车和下车的上下车判定装置。在所述上下车判定装置中,针对每次搭乘者的上下车,机械开关的电触点要反复地进行接触和非接触,因此存在耐久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公知有使用了非接触式的光开关的倒立两轮车,在该倒立两轮车中,当搭乘者搭乘的踏板部向下方变位时,踏板部的杆(stem)截断来自发光部的检测光,利用检测部检测出该截断,由此能够判定搭乘者的上下车(参照专利文献I)。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表2004-5106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倒立两轮车中,发光部和检测部等电子设备被设置成接近设置在踏板部的下方的光开关,因此可能会在防水性、防尘性等耐久性上出现问题。本专利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主要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上下车判定装置,判定搭乘者对倒立两轮车的上车和下车,所述倒立两轮车维持倒立状态而行驶,所述上下车判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 光纤,所述光纤铺设于踏板部,所述踏板部供搭乘者上下车; 发光部,所述发光部与所述光纤的一端侧连接,并且发出检测光; 受光部,所述受光部与所述光纤的另一端侧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发光部的检测光; 至少一个透过光增减部,所述透过光增减部与所述搭乘者上下车时所述踏板部向上下方向的变位相连动,从而使在所述光纤内透过的所述检测光的透过光量增加或减少;以及判定部,所述判定部基于所述受光部接收的所述检测光的受光量来判定所述搭乘者的上车和下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铺设于所述踏板部的光纤中设置有多个预定距离的空间部, 多个所述透过光量增减部分别与所述搭乘者上下车时所述踏板部向上下方向的变位相连动地在所述空间部内进出,从而使所述检测光的透过光量增加或减少。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上下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部被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在车辆主体上设置一对, 所述多个空间部沿着所述各踏板部的长度方向前后形成一对, 所述透过光量增减部与所述空间部对应地设置。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车判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踏板部具有:下面部件;侧面部件,所述侧面部件与所述下面部件连接;以及上面部件,所述上面部件与侧面部件连接,并且在所述搭乘者上下车时向上下方向变位, 所述透过光量增减部是设置在所述踏板部的上面部件的下表面并向下方突出的凸状部, 所述光纤铺设在所述下面部件上, 所述凸状部被形成为与所述踏板部向上下方向的变位相连动地在所述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堀训成中山贵裕美马一博山田整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