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54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钳(1),如中央剪钳或侧面剪钳,其具有铰接区域(4),其中,在铰接区域(4)的一侧设有钳柄(2、3),并且在铰接区域(4)的另一侧设有形成钳(1)的自由端的、具有相对指向的刀刃(7、8)的钳口(5、6),其中,所述刀刃(7、8)连续地延伸至钳口(5、6)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并且进行硬化。为了将如开头所述的钳子构造为,使得端部区域内的刀刃尽可能地不出现断裂,按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刀刃(7、8)在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的硬度比在邻接的铰接区域侧部段内的硬度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剪钳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剪钳,如中央剪钳或侧面剪钳,其具有铰接区域或枢接区域,其中,在所述铰接区域的一侧设有钳柄,并且在所述铰接区域的另一侧设有形成钳的自由端的、具有相对指向的刀刃的钳口,其中,所述刀刃连续地延伸至钳口尖部侧的自由端部区域内并且进行硬化。这种钳子已经在不同的设计构造中已知。例如可参考DE8803016U1、EP331927A1和 TO2006/108804。即使已知的钳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证明是可用的,但已经观察到端部区域的刀刃有时会断裂。这是因为,在用刀刃的自由端部区域对非常硬的线材进行切割时,会在刀刃上施加力,这种力会导致所述端部区域(尤其是当所述端部区域相对很薄或者尖状收缩时)断裂。由所述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将如开头所述的钳子构造为,使得端部区域内的刀刃尽可能地不出现断裂。该技术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按照第一种专利技术构思尤其具有以下特征,即刀刃在端部区域内的硬度比在与之邻接的铰接区域侧部段内的硬度小。按照本专利技术认识到,刀刃在其长度上的不同硬度(即自由端部区域内的刀刃部段具有较小的硬度)会带来更好的性能。在刀刃受到较大应力时(例如作用在高硬度的物体如高硬度线材上),在端部区域内不会再出现刀刃断裂的现象。尽管刀刃可能弯曲,即向外拱曲,但相较于断裂而言宁愿容忍这种弯曲。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在以下,也在附图说明和附图中,通常以其与已经阐述的权利要求方案的优选配属关系进行描述或示出,但这些特征也可在与此处所述或图示的仅仅一个或多个个别特征相配合的情况下具有专利技术意义,或者独立地或按照其它组合方式也有独立的专利技术意义。因此优选的是,刀刃在端部区域内的硬度比在刀刃其余部段中的硬度小3至7%。已经惊人地证实,相对较小的硬度差已经带来期望的效果。这也是因为,由于优选通过普通的、但相较于刀刃的总长在长度上有限的回火过程(优选是指第二回火过程,参见以下阐述),亦即限制在自由端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回火实现了较低的硬度,支撑端部区域内的刀刃的钳口材料的硬度也得到减小,因此刀刃在受到相应过大应力时可以通过塑性变形避让。此外优选的是,刀刃在邻接的铰接区域侧部段内的硬度调整为60至66HRC之间。而刀刃在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的硬度优选调整到58至62HRC之间的范围内。制造方面优选这样进行,使得首先在整体上按通常方式对刀刃进行调质。也就是说,调整为最后在刀刃的其余区域所应具有的硬度,即调整到处于60至66HRC之间的范围内硬度。为此,例如通过感应的方式单独地对刀刃进行一般的加热,然后淬火并且回火。此后,刀刃的自由端部区域经历另一回火过程。这个(通常是第二)回火过程例如能够通过可良好控制作用区的激光加热或者通过感应式加热进行。刀刃的端部区域限制为刀刃总长的1/4或者更小。但是至少相当于总长的约1/20或更大的长度优选设计具有所述较小的硬度。优选的绝对长度是2至5mm的长度范围。在较小的硬度方面,优选相对首先调整的、在调质过程之后形成的硬度降低3至7%,进一步优选降低4. 5至5. 5%,或者具体降低5%。此外还优选的是,尤其对于在钳口区域细长形延伸的钳子,进行所述的硬度设置。这种细长形构造可以由此衡量,即钳口尖部侧的纵向部段参考刀刃的总长度来说是相对较大的,所述纵向部段具有闭合钳口的某个总宽度或小于某个总宽度。例如当所述总宽度为钳口在刀刃铰接区域侧的起始处的宽度的1/4或2/3,优选大约1/3时,纵向部段为总长度的1/10或更长。在此,所述宽度优选垂直于一个垂直于钳臂回转平面并且在处于闭合状态的刀刃之间延伸的中间平面测得。关于所述范围和比例,在公开内容中也包括所有中间值,尤其是以相对长度的1/100为长度步进值,或者绝对值的1/10为步进值(l/10mm),或者以相对所述百分比范围的1/10%为步进值。一方面为了从上面和/或下面限制提到的区域界限,另一方面也用来公开在提到的范围内的单个数值。以下根据只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附图阐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普通剪钳处于闭合状态时的俯视图;图2示出按照图1的剪钳的钳口的放大图;图3示出在钳头形状较钝的情况下按照图2的视图。所示和所述的是具有两个钳臂2、3的钳子1,所述钳臂2、3在铰接区域4内相互连接以进行回转。在铰接区域4的工作区侧设计有具有相对指向的刀刃7、8的钳口 5、6。刀刃7、8从铰接区域侧的起始位置(参见图2中的基线)出发,连续地并且在所示实施例中直线形地延伸至尖部侧的端部E。刀刃如图2中局部以点画线形式示出的那样相应于边界线9和10地进行硬化处理。由于钳尖部11区域内的材料厚度较小,硬化范围曲线在钳尖部区域内扩展,也就是基本上相应于向外发散的区域9a和10a。因为钳尖部在进行调质后还(有针对性地在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经过了第二回火过程,所以相应于作为边界线示出的线条12在尖部侧形成不同的,即较小的硬度。在钳口 5、6的尖部侧端部区域13中,刀刃7、8相对其邻接的、延伸至基线G的位于铰接区域侧的另一区域来说较软。因为硬度具有过渡,所以有针对性地调节形成的较小硬度(其值处于例如所述的58至62HRC的范围内)大致从线条s出发延伸至刀刃7、8的端部E。在位于线条s和12之间的区域内,刀刃硬度过渡为基本上通过第一回火过程形成的硬度,也就是说过渡为处于60至66HRC范围内的硬度。并不只是在刀刃7、8本身的区域内将材料调整得相对较软,在钳口 5、6的对应区域内同样进行这种处理。在钳口 5、6的线条12的尖部侧,钳口也横向于中间平面M-M被调整得相应较软,所述中间平面M-M垂直于钳臂进行回转的回转平面相对于刀刃7、8居中地延伸。这种更软的调整可以直接或者非常靠近地从线条12出发朝向端部E地在钳口的相应总宽度上延伸。当钳尖部区域内的应力过大时(例如由于加工非常硬的物体如硬线材),刀刃可能在钳尖部区域内相应于线条14或15地弯曲(在此按照变形趋势夸大地显示)。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钳尖部的断裂。刀刃的尖部侧端部区域内的有针对性的回火过程例如可以通过激光作用实现。图2所示的钳口 5、6也设计得相对细长。这可以例如由此确定,即,尖部侧的纵向部段I占刀刃7、8的总长度L的1/10或更多,对此的上限例如可以是O. 8倍总长度。闭合钳口 5、6在所述纵向部段I中的总宽度b等于或小于其在刀刃铰接区域侧末端处的总宽度B的1/3 (在实施例中从基线G开始测量),其中,宽度b、B分别垂直于中间平面M测得。在公开内容中还包括所有中间值(尤其是以1/100为步进值),一方面为了从上面和/或下面限制提到的区域,而另一方面也用来显示在所述范围内的单个数值。而图3所示的钳口相对图2所示的钳口更短而更宽。对于这种钳口和相应的刀刃也可以设置所示的不同硬度。所有公开的特征(本身)都有专利技术意义或专利技术价值。在本申请的公开文件中,所属/附属的优先权文本(在先申请文件)的公开内容也被完全包括在内,为此也将该优先权文本中的特征纳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从属权利要求中的那些可选择的并列设计方案都是对于现有技术有独立专利技术意义或价值的改进设计,尤其可以这些从属权利要求为基础提出分案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2 DE 102010037286.21.一种剪钳(I),如中央剪钳或侧面剪钳,具有铰接区域(4),其中,在所述铰接区域(4)的一侧设有钳柄(2、3),并且在所述铰接区域(4)的另一侧设有形成钳(I)的自由端的、具有相对指向的刀刃(7、8)的钳口(5、6),其中,所述刀刃(7、8)连续地延伸至钳口(5、6)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并且进行硬化,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7、8)在所述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的硬度比在邻接的铰接区域侧部段内的硬度小。2.按权利要求1或尤其是之后的权利要求所述的剪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刃(7、8)在所述尖部侧的端部区域内的硬度小3至7%。3.按一项或多项前述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斯坦豪尔A兹肖
申请(专利权)人:科尼佩克斯沃克C古斯塔夫普奇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