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力机械,具备使可动侧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27)。升降机构(27)具有以伺服电动机(31)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30)和以液压致动器(41)为驱动源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40)。用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30)使可动侧模具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开始与工件接触的冲压开始位置的跟前的驱动系统切换位置、并且用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40)使可动侧模具从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下死点位置地控制升降机构(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弯扳机等压力机械。
技术介绍
在以压头的驱动方式区分弯扳机时,分为使用了液压缸的液压驱动方式和使用了伺服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方式。电动机驱动方式是用滚珠丝杠机构等运动变换机构将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除此以外,还提出有并用了伺服电动机和液压缸的方式(专利文献I)和使用了各自的作用不同的2台伺服电动机的电动机驱动方式(专利文献2)的方案。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55867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188460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液压驱动方式和电动机驱动方式分别存在一长一短。一般来说,液压驱动方式能够获得高输出,但压头的速度控制,尤其是高速驱动难,电动机驱动方式与之相反。因此,如果采用液压驱动方式,使压头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冲压开始位置花费时间,作业效率成为问题。而且,液压驱动方式由于产生液压油的渗漏,因此完全地阻止压头的下降困难。如果采用电动机驱动方式,施加高载荷困难,不能够适用于厚板等,用途存在限制。并且,电动机驱动方式在运动变换机构的结构上高速与低速的速度切换困难。专利文献I为用液压缸辅助电动机驱动方式的输出不足的文献。但是,压头的定位利用电动机驱动方式进行,液压缸只不过是辅助地使用。具体为,用测力传感器测定施加给电动机驱动方式的滚珠丝杠机构的负载,仅在输出不足时使液压缸动作。如果是这种方式,由于基本上用滚珠丝杠机构加压,因此有选定大的输出的伺服电动机的必要。因此,紧急停止性能变差。专利文献2设置高速低负载用和低速高负载用的2台伺服电动机,在压头从待机位置移动到冲压开始位置跟前的期间用高速低负载用的伺服电动机使滚珠丝杠机构动作,冲压动作时用低速高负载用的伺服电动机使滚珠丝杠机构动作。该方式由于仅用滚珠丝杠机构加压驱动,因此有使滚珠丝杠机构大型的必要。但是,如果滚珠丝杠机构是大型的,由于高速驱动时的惯性大,因此停止距离变长。由于是用滚珠丝杠机构加压的,因此难以适用于大型的弯扳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能够用高速低负载用的升降机构使可动侧模具稳定地升降、并且用低速高负载用的升降机构进行稳固的冲压加工的压力机械。本专利技术的压力机具备主体框;相对于该主体框成为位置固定状态的固定侧模具;能够从离开该固定侧模具的待机位置到靠近上述固定侧模具的下死点位置上下升降的可动侧模具;使该可动侧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控制该升降机构的控制装置;上述升降机构具有以伺服电动机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和以液压致动器为驱动源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上述控制装置这样地控制上述升降机构利用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可动侧模具开始与工件接触的冲压开始位置的跟前的驱动系统切换位置,并且利用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上述下死点位置。根据该结构,用输出高速低负载的驱动力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可动侧模具从待机位置移动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用输出低速高负载的驱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可动侧模具从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下死点位置。由此,能够实现可动侧模具的高速稳定的移动和稳固的冲压加工。由于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与可动侧模具的加压驱动无关,因此能够选择小容量的电动机。因此,惯性小,紧急停止性好。并且,当可动侧模具在待机位置待机时,由于被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支承,因此不受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的漏油的影响。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可动侧模具为上模时,支承该上模即可动侧模具的动模支承部件呈垂吊状态被支承在上述主体框上,设置有支撑该动模支承部件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的配重。如果设置配重,由于用小的驱动力使可动侧模具升降,因此能够使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小型化,并且能量效率提高。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液压致动器为具有第I缸室和第2缸室的复动型液压缸,该第I缸室产生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上述下死点位置的驱动力,该第2缸室产生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下死点位置返回到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的驱动力;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具备上述液压缸;能够对该液压缸的上述第I缸室供排液压油的油泵;由对上述第2缸室施加压力的蓄能器构成的上述配重;以及,在上述油泵向将液压油提供给上述第I缸室一侧动作时防止从上述第I缸室的液压油的流出、在上述油泵向将液压油从上述第I缸室排出一侧动作时允许从上述第I缸室的液压油的流出的充液阀。该结构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通过利用油泵给第I缸室提供液压油,液压缸沿确定了的方向动作,可动侧模具从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下死点位置。此时,充液阀防止从第I缸室的液压油的流出地起作用。如果利用油泵从第I缸室使液压油排出,则液压缸在积蓄在蓄能器中的压力油的作用下向反方向动作,可动侧模具从下死点位置回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此时,充液阀允许从第I缸室的液压油的流出地起作用。通过设置蓄能器,能够减少控制阀的数量,使液压回路简化。如果是该结构,通过调整油泵的转速,能够准确地确定可动侧模具的动作位置,能进行适合的冲压加工。在本专利技术中,支承上述可动侧模具的动模支承部件能够相对于上述主体框倾动地设置,该动模支承部件通过连杆与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的可动部分连接,并且与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的可动部分用球面状或圆筒状的引导面互相接触。如果是该结构,能够对应将动模支承部件左右倾斜时。本专利技术能够适用于例如弯扳机。此时,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为利用滚珠丝杠机构将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变换成直线运动的结构,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与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的组合分别位于上述可动侧模具的左右两侧地左右设置一对,各组合中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比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配置在外侧。如果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中采用滚珠丝杠机构,则由于结构简单,因此能够准确地以高速驱动可动侧模具。并且,如果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与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的组合左右设置一对的话,则能够使可动侧模具保持在合适的左右倾斜并升降。用于高压的冲压加工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比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体积大。因此,如果将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比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配置在内侧的话,则从机械的左右外侧进行升降机构的维护保养容易。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结构的压力机具备主体框;相对于该主体框成为位置固定状态的固定侧模具;能够从离开该固定侧模具的待机位置到靠近上述固定侧模具的下死点位置上下升降的可动侧模具;使该可动侧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控制该升降机构的控制装置;上述升降机构具有作为驱动源的液压缸、使该液压缸高速动作的高速用液压回路、以及,使上述液压缸低速动作的低速用液压回路;上述控制装置这样地控制上述升降机构利用上述高速用液压回路使上述液压缸动作,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可动侧模具开始与工件接触的冲压开始位置的跟前的液压回路切换位置,并且利用上述低速用液压回路使上述液压缸动作,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液压回路切换位置移动到上述下死点位置。该结构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通过利用高速用液压回路使液压缸动作,使可动侧模具从待机位置移动到液压回路切换位置,并且利用低速用液压回路使液压缸动作,使可动侧模具从液压回路切换位置移动到下死点位置。由此,能够实现可动侧模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9 JP 2010-2018791.一种压力机械,具备:主体框;相对于该主体框成为位置固定状态的固定侧模具;能够从离开该固定侧模具的待机位置到靠近上述固定侧模具的下死点位置上下升降的可动侧模具;使该可动侧模具升降的升降机构;以及,控制该升降机构的控制装置; 上述升降机构具有以伺服电动机为驱动源的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和以液压致动器为驱动源的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 上述控制装置这样地控制上述升降机构:利用上述电动机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可动侧模具开始与工件接触的冲压开始位置的跟前的驱动系统切换位置,并且利用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上述下死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机械,上述可动侧模具为上模,支承该上模即可动侧模具的动模支承部件呈垂吊状态被支承在上述主体框上,设置有支撑该动模支承部件的重量的至少一部分的配重。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机械,上述液压致动器为具有第I缸室和第2缸室的复动型液压缸,该第I缸室产生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移动到上述下死点位置的驱动力,该第2缸室产生使上述可动侧模具从上述下死点位置返回到上述驱动系统切换位置的驱动力; 上述液压驱动系统升降机构具备:上述液压缸;能够对该液压缸的上述第I缸室供排液压油的油泵;由对上述第2缸室施加压力的蓄能器构成的上述配重;以及,在上述油泵向将液压油提供给上述第I缸室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今枝亙,渡边晃庸,
申请(专利权)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