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热水分配系统的冷却塔包括置于热水槽上方的分配侧部。分配侧部向热水槽内排放流体,热水槽继而通过多个孔口释放流体。随着流体被释放,其落在热交换填充材料上,热交换填充材料辅助增加流体的冷却速率。分配侧部在结构上被构造为通过多个出口以一个或多个角度(如与水平相比)排放流体到热水槽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出口布置为呈沿着分配侧部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一行或多行。以此方式排放流体改进和促进了在热水槽内更均匀的流体流动,这造成在填充材料上方和到填充材料上更均匀的流体流动,由此提高了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塔,更特定而言涉及用于在冷却塔,包括横流式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和分配系统。
技术介绍
大部分冷却塔被归类为敞开式的或关闭式的。敞开式冷却塔通常被布置为横流或逆流设计。常规横流式冷却塔使得冷却水向下流动,且空气垂直于冷却流体流动而流动。相比而言,常规逆流冷却塔使得冷却水向下流动,且空气平行于水流动而流动。在冷却塔中的流体分配系统大体上为两种类型重力型和喷射型,喷射系统通常用于逆流塔中,而重力系统用于横流塔中。在喷射分配系统中,喷射喷嘴安装到分配管上。在重力分配系统中,置于热交换材料(通常被称作“填充”材料)上方的热水储集器(通常被称作槽或盆)包括孔口(孔,通路),孔口被构造于槽的底部中,允许重力释放在槽内的水。在某些系统中,每个孔口被构造为具有“靶向”喷嘴以当水落到填充材料上时操纵水。在水被释放且通过孔口输出时,落下的水接触了下方的热交换材料,在水流过填充材料时,热交换材料辅助了增加水的冷却速率。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那样,水的冷却速率是重要的。分配系统的效率可增加冷却塔的冷却速率或热性能。因而,高效的热水槽分配系统是重要的。常规横流式冷却塔通常包括两个热水槽14,且每个热水槽位于彼此相对的侧部上、且沿着外边缘。图1示出了在横流式冷却塔10的一侧上的一个热水槽分配系统12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的那样,热水槽分配系统12包括热水槽14,热水槽14为矩形且还包括彼此间隔开的多个出口(排放)管16。每个出口 16管包括开口,开口被定向为用以基本上竖直(基本上垂直于水平)向下分配水。对于每个出口管16,挡板18(在此情况下,矩形)和/或堰被定位于出口区域的周围,试图提供在热水槽14内更相等的水的流动。挡板通常被构建为高出热水槽的底部上方约数英寸。在没有挡板的情况下,当水穿过热水槽而蔓延出时所排放的水的速度将会使得通过底部孔口流动的水(向湿板面提供重力出口)将会不足,因为某些孔口将会输出比其它孔口更多或更少的水,导致热低效。这是不合需要的。但是,即使利用这些挡板结构,水流相对不均匀,导致低效率。因此,需要一种用于在横流式冷却塔中进行热水分配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其增加了热水槽以及重力分配系统内的水流效率以增加冷却塔的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在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分配系统。该系统包括热水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 ;以及分配侧部管,其置于热水槽上方。管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且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热水槽内。分配侧部管包括多个排放出口,其布置为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以及相对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根据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对于冷却塔内的流体进行冷却的方法。该方法包括(I)将冷却塔内的分配集管所运载的流体分配到分配侧部结构内;(2)将流体从分配侧部管通过于沿着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的行中所布置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热水槽内;(3)通过在热水槽内的多个孔口将流体释放到置于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以及(4)在冷水槽中收集流体,在冷水槽中的流体具有低于热水槽中的流体温度的温度。在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冷却流体的冷却塔。该冷却塔包括支承结构,其支承着马达、风扇、风扇堆叠、填充材料和流体分配系统。该流体分配系统包括分配集管;储集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和分配侧部,其设置于储集槽上方、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用于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并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储集槽内。此外,分配侧部,其包括沿着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中所布置的多个排放出口,其中从分配侧部,相对于水平,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附图说明为了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和其优点,现将参考以下描述,结合附图来理解以下描述,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物体,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在横流式冷却塔中的常规现有技术热水槽和分配系统的一部分。图2为根据本公开的热水槽分配系统的平面图。图3示出了沿着图2的视图A-A的热水槽分配系统。图4为描绘了图4所示的分配集管与一个或多个分配侧部之间的联接的更详细视图。图5A、图5B和图5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用于将从分配集管接收的流体排放到热水槽内的分配侧部的一个实施例。图6A、图6B和图6C不出了热水槽和分配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和分配侧部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冷却塔,其中整合了或合并了本文所示的热水槽分配系统和分配侧部中的一个或多个。具体实施例方式现有技术横流式冷却塔在授予Kinney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070,860 (1999)(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和授予Kaplan的美国专利No. 5,180,528 (其也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中被公开。本公开描述了一种热水槽分配系统,其可用于,整合于或合并于在美国专利No. 6,070, 860或美国专利No. 5,180,528中所公开和描述的横流塔中,且也可结合本文所述的冷却塔的一个或多个构件使用。例如,本文所述的侧部分配管和热水槽可用于替换在美国专利No. 6,070, 860中所图示和描述的(多个)冷却塔内所公开的热水分配器32或槽和热水分配盘90。同样,例如,本文所述的侧部分配管和热水槽可用于替换在美国专利No. 5,180,528中所公开的(多个)冷却塔内的分配系统10的全部或部分。使用纤维加强的拉挤型框架结构的现有技术冷却塔在授予Bland等人的美国专利No. 6,275,734中公开,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合并到本文中。在US 6,275,734中所描述的框架结构和冷却塔构件可与本文所述的热水槽分配系统相组合以形成横流式冷却塔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应了解到,在本文档全文所用的用语“水”,例如在“热水槽”或“热水槽分配系统槽”中所用的水,可不仅仅指水,而是可指可用于冷却(热交换)目的的其它“流体”。现参看图2和图3,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热水槽分配系统100的平面图和沿着A-A的视图。该系统100包括热水储集器、槽或盘102 (在下文中被称作“槽”),各自被构造为从分配侧部结构110接收热水(或其它冷却流体)。热水槽102被形成为用以保持水,且可具有各种尺寸。在一个实施例中,热水槽为矩形,包括四个侧壁,且可具有约6至30英寸的深度,2至8英尺的宽度,以及4至50英尺的长度。可利用其它尺寸,取决于冷却塔的特定构造和大小。热水槽102还包括多个孔口、孔或通路120(在下文中被称作“孔口”)用于将热水槽102内的水排出到置于槽102下方的热交换材料(未图示)上。任选地,喷嘴(未图示)可被固结于孔口 120附近以接收水,且在填充材料上方且向填充材料更均匀地分配水(在图2和图3中未图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孔口 120和喷嘴(未图示)被构造成或结构化为使得每个喷嘴通过孔口 120卡扣到热水槽102的底板内。分配侧部结构110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分配集管130,分配集管130向分配侧部结构110供应热水以用于分配到热水分配槽102内。在一个实施例中,分配侧部结构110为流体输送管,其被形成为将进入的热水分配到热水槽102的大部分上。如图所示,分配侧部110平行于热水槽的大部分长度延伸、或者沿着热水槽的大部分长度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3.31 US 61/319,8101.一种用于在冷却塔中使用的热水槽分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热水槽,其包括多个排放孔口 ;以及 分配侧部管,其置于所述热水槽上方、且基本上水平地延伸以用于从分配集管接收流体且将所接收的流体排放到所述热水槽内,所述分配侧部管包括: 多个排放出口,其布置为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延伸的第一行和第二行,其中从所述分配侧部管的水平线,所述第一行以第一角度排放流体、且所述第二行以第二角度排放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约等于所述第二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和所述第二角度是在约20度与70度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不同于所述第二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度在约20度与40度之间且所述第二角度在约35度与70度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定位成使得所述第一行中的出口与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交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所述多个出口具有圆形或开槽的形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行和所述第二行中的出口数量大于约2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水槽包括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且所述分配侧部管定位成与另一侧壁相比更靠近一个侧壁。10.一种将冷却塔中的流体冷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由所述冷却塔内的分配集管所运送的流体分配到分配侧部结构内; 将所述流体从所述分配侧部管通过布置呈沿着所述分配侧部管的大部分长度的行的至少一行排放出口而排放到热水槽内; 通过在所述热水槽内的多个孔口将所述流体释放到置于所述热水槽下方的热交换材料上;以及 在冷水槽中收集所述流体,在所述冷水槽中的所述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达利,JA布兰德,M比克斯塔夫,
申请(专利权)人:合成冷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