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65819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凸轮的组装简单的倾斜装置,该旋转凸轮与支柱相比配置在中心轴侧,使支柱向支柱的外齿与棘轮(第一构件)的内齿啮合了的锁定位置移动。在旋转凸轮(31)上形成了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的贯通孔(31a),在设置在棘轮(第一构件)(21)的底部的禁止支柱(33)向棘轮(21)的底部移动的隔离片(75)上,形成了与旋转凸轮(31)的贯通孔(31a)嵌合的筒部(7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倾斜装置,该倾斜装置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支柱、旋转凸轮、加载构件、锁定解除保持机构、隔离片;该第一构件在内筒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了内齿,一方的面成为开放面,是有底圆筒状;该第二构件被层叠在该第一构件的开放面侧,与上述第一构件在上述圆周方向可相对旋转地设置;该支柱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第二构件上,形成了能与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该旋转凸轮与该支柱相比配置在上述相对旋转的中心轴侧,与上述支柱卡合,使上述支柱向上述支柱的外齿与上述第一构件的内齿啮合了的锁定位置移动;该加载构件对上述旋转凸轮加载,以便上述支柱位于上述锁定位置;该锁定解除保持机构由导向部和抵接部构成,该导向部形成在上述第一构件的与上述内齿相比为底部侧的内筒面上,是沿圆周方向的圆弧状,该抵接部如果与上述圆弧状的导向部抵接,则将上述支柱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该隔离片设置在上述第一构件的底部,禁止上述支柱向上述第一构件的底部移动。
技术介绍
使用图7、图8进行说明。图7是座椅的结构图,图8是以往的车辆的座椅用的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如图7所示,座椅1,由座垫2和靠背3构成,该座垫2对落座者的臀部进行支承,该靠背3相对于座垫2向前后方向可倾斜转动地设置,对落座者的背部进行支承。符号4是设置在靠背3的倾斜转动的旋转轴上,容许、禁止靠背3的倾斜转动的倾斜装置。下面,使用图8对倾斜装置4进行说明。在图中,此倾斜装置4具有棘轮(第一构件)7和基板(第二构件)5,该棘轮(第一构件)7沿圆周方向形成内齿7a,一方的面成为开放面;该基板(第二构件)5层叠在此棘轮7的开放面侧,与棘轮7在圆周方向可相对旋转地设置。在基板5上,以形成在基板5上的轴部11为中心可旋转移动地设置了具有能与内齿7a啮合的外齿IOd的2个支柱10。而且,各支柱10,由旋转凸轮9向外齿IOd与内齿7a啮合的锁定位置、外齿IOd与内齿7a的哨合被解除的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进而,由一端被卡定在基板5上、另一端部被卡定在各旋转凸轮9上的弹簧(加载构件)19,经旋转凸轮9对各支柱10向锁定方向加载。在旋转凸轮9的旋转中心,形成了在内壁面上刻设了锯齿形的贯通孔9a。而且,由插通被形成在棘轮7、基板5的中心的贯通孔7a、5a并嵌合在旋转凸轮9的贯通孔9a中的未图示的操作轴,从倾斜装置4的外部操作旋转凸轮9。在此倾斜装置4中,设置了由导向部7d和突起IOb构成的锁定解除保持机构,该导向部7d形成在棘轮7的与内齿7a相比为底部侧的内筒面上,是沿圆周方向的圆弧状,该突起IOb形成在各支柱10上,如果与圆弧状的导向部7d抵接,则将支柱10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在棘轮7的底部,配置禁止支柱10向棘轮7的底部移动的圆环状的隔离片23。隔离片23,被压入到圆筒状的立壁部7b的外周面中,该立壁部7b是在棘轮7的内壁面中以沿贯通孔7a的周缘向基板5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的。此立壁部7b通过翻边加工形成。而且,棘轮7的外周部和基板5的外周部由环状的外周环8夹持并一体化。对此倾斜装置的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假设棘轮7被设置在靠背侧,基板5被设置在座垫侧。通常,由弹簧19的加载力,设置在基板5上的各支柱10处在外齿IOd与棘轮7的内齿7a啮合了的锁定位置,棘轮7与基板5的相对旋转被禁止,靠背3处在相对于座垫2不能旋转的状态(锁定状态)。如果反抗弹簧19的加载力地对未图示的操作轴进行操作,使旋转凸轮9旋转,则各支柱10向解除了外齿IOd与内齿7a的啮合的锁定解除位置移动,能够进行棘轮7与基板5的相对旋转,靠背3相对于座垫2能够旋转。如果解除对旋转凸轮9的操作力,则由弹簧19的加载力,设置在基板5上的各支柱10的外齿IOd与棘轮7的内齿7a啮合,棘轮7与基板5的相对旋转被禁止,再次成为锁定状态。另外,如图7所示,初级锁定状态A与后倾状态D之间,如果操作未图示的操作轴,使旋转凸轮9旋转而将锁定解除,解除对操作轴的操作力,则由弹簧19的加载力,支柱10返回至锁定位置,成为锁定状态。另一方面,初级锁定状态A与前倾状态B之间(锁定解除保持状态C),即使由上述锁定解除保持机构解除对操作轴的操作力,支柱10也被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靠背3不用对操作轴进行操作就能够旋转。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235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图8所示的倾斜装置的组装,在安装了 2个支柱10、旋转凸轮9和2个弹簧19的基板5上,层叠了将隔离片23压入到通过翻边加工形成了的立壁部7b中的棘轮7,使用外周环8进行了一体化。因此,需要在棘轮7上通过翻边加工形成立壁部7b的工序和将隔离片23压入到棘轮7的立壁部7b中的工序,存在组装繁杂的问题点。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组装简单的倾斜装置。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技术方案I的专利技术,是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支柱、旋转凸轮、加载构件、锁定解除保持机构和隔离片的倾斜装置,该第一构件在内筒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了内齿,一方的面成为开放面,是有底圆筒状;该第二构件层叠在该第一构件的开放面侧,与上述第一构件在上述圆周方向可相对旋转地设置;该支柱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第二构件上,形成了能与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该旋转凸轮与该支柱相比配置在上述相对旋转的中心轴侧,使上述支柱向上述支柱的外齿与上述第一构件的内齿哨合了的锁定位置移动;该加载构件对上述旋转凸轮加载,以便上述支柱位于上述锁定位置;该锁定解除保持机构由导向部和抵接部构成,该导向部形成在上述第一构件的与上述内齿相比为底部侧的内筒面上,是沿圆周方向的圆弧状,该抵接部如果与上述圆弧状的导向部抵接,则将上述支柱保持在锁定解除位置;该隔离片设置在上述第一构件的底部,禁止上述支柱向上述第一构件的底部移动,该倾斜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旋转凸轮上形成了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的贯通孔,在上述隔离片上形成了与上述旋转凸轮的贯通孔嵌合的筒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I记载的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片的筒部与上述旋转凸轮的贯通孔的嵌合,是上述隔离片的旋转向旋转凸轮传递的嵌合,上述加载构件是一端部被卡定在上述隔离片的筒部、另一端部被卡定在上述第二构件上的弹簧。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技术方案2记载的倾斜装置,其特征在于使操作轴与上述隔离片的筒部嵌合。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技术方案I 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因为在上述旋转凸轮上形成了以旋转中心为中心的贯通孔,在上述隔离片上形成了与上述旋转凸轮的贯通孔嵌合的筒部,所以,不需要将隔离片压入棘轮的工序,组装变得简单。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因为上述隔离片的筒部与上述旋转凸轮的贯通孔的嵌合是上述隔离片的旋转向旋转凸轮传递的嵌合,上述加载构件是一端部被卡定在上述隔离片的筒部、另一端部被卡定在上述第二构件上的弹簧,所以,弹簧有I个即可,组装变得简单。另外,如果使筒部的高度增大,从第二构件向外部露出,则能够将弹簧布置在倾斜装置的外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从箭头II方向观看图1的棘轮的立体图。图3是在图2的切断线II1-1II的剖视图。图4是图1的基板的IV方向向视图。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锁定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本实施方式的锁定装置的解锁状态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座椅的结构图。图8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0.09.01 JP 2010-1958161.一种倾斜装置,是具有第一构件、第二构件、支柱、旋转凸轮、加载构件、锁定解除保持机构和隔离片的倾斜装置, 该第一构件在内筒面上沿圆周方向形成了内齿,一方的面成为开放面,是有底圆筒状; 该第二构件层叠在该第一构件的开放面侧,与上述第一构件在上述圆周方向可相对旋转地设置; 该支柱可移动地设置在该第二构件上,形成了能与上述内齿啮合的外齿; 该旋转凸轮与该支柱相比配置在上述相对旋转的中心轴侧,使上述支柱向上述支柱的外齿与上述第一构件的内齿哨合了的锁定位置移动; 该加载构件对上述旋转凸轮加载,以便上述支柱位于上述锁定位置; 该锁定解除保持机构由导向部和抵接部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康二
申请(专利权)人:白木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