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099 阅读:6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为导电金属线,且导电金属线外表面涂覆或套穿耐电气高压和耐化学腐蚀的绝缘材料以构成介质阻挡层,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保持相同间距,且按一定几何形状构成正、负电极对,该正、负电极对由绝缘支架装夹固定。该电极组件正、负电极对呈直线形或椭圆形或螺旋线形,正电极在电极对内侧、负电极在电极对外侧。用该电极组件制作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具有结构装置制作简单、空间电磁辐射较小、能量转换效率较高、等离子体体积密度较大、二次产品开发应用领域较广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频高压电极,尤其为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专用辉光放电电极组件。
技术介绍
用介质阻挡方法生成低温等离子体是一种公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两个电极之间插入一个绝缘介质,用其阻挡两电极之间不能出现弧光放电而只能使其间的气体发生微丝状电流击穿,从而产生辉光放电,该辉光放电使电极间的气体充分电离,产生大量的富含闻能粒子和活性基团的等尚子体。目前,国内外已有采用介质阻挡方法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放电电极结构形式基本局限在“点对点”电极、“线对面”电极以及“面对面”电极,诸如中国专利CN201210112876提出的一种新的“点对线”电极结构,该电极结构相比前述的各类电极,可以有效的提高等离子体发生密度。但上述所有电极结构均存在电极体积较大、加工工艺复杂、空间电磁辐射较大、能量转换效率较低等诸多不足,不利于在现实产品中进行普遍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线对线”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应用于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该类电极理论和上述各种电极技术方案的缺陷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由正、负电极和绝缘支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导电金属线,且导电金属线外表面涂覆或套穿耐电气高压和耐化学腐蚀的绝缘材料以构成介质阻挡层,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保持相同间距且按一定几何形状构成正、负电极对,该正、负电极对由绝缘支架装夹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由正、负电极和绝缘支架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为导电金属线,且导电金属线外表面涂覆或套穿耐电气高压和耐化学腐蚀的绝缘材料以构成介质阻挡层,所述正电极与负电极之间保持相同间距且按一定几何形状构成正、负电极对,该正、负电极对由绝缘支架装夹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负电极对的电极金属导电线可以制作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方程宇宸郭勇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华科皓纳电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程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