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658079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2 02:07
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单片机、调光电路与供电电路。供电电路用于为单片机与调光电路供电,供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为蓄电池充电。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并根据输出电压开启或关断调光电路。单片机用于在检测电路开启调光电路时控制调光电路调节第一LED光源的亮度与闪烁频率。上述射灯调光控制电路,通过检测电路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来判断光照环境或黑暗环境,不会使检测电路产生误动作,不会受到干扰。采用单片机控制调光电路,可以达到调节第一LED光源闪烁频率与亮度的目的,可使射灯具有多个灯光模式。另外,无需使用可调电阻调光,节约了电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灯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传统的射灯具有光控功能,在射灯的控制电路中采用光敏电阻感知环境光照,以在光亮环境下关闭射灯或在黑暗环境中点亮射灯。但是,光敏电阻对光照较为敏感,易受干扰,容易误关闭或误点亮射灯。另外,传统的射灯的亮度的调整通常采用在射灯的控制电路中连接可调电阻来实现,可调电阻会造成电能浪费,提高了射灯的能耗,并且,采用可调电阻仅能实现射灯亮度的调整,可实现的射灯的灯光模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市场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射灯控制电路易受干扰、能耗较大以及可实现灯光模式较为单一的问题,提供一种不易受到干扰、能耗较小与可实现的灯光模式较多的射灯调光控制电路。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电路、单片机、调光电路与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调光电路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开启或关断所述调光电路;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所述检测电路开启所述调光电路时控制所述调光电路调节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与闪烁频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分别接地,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接地;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一 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接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一 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一 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通过所述第一 LED光源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照明控制电路,所述照明控制电路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三极管与第二 MOS管,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与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接地,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所述第二 MOS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通过第二 LED光源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信号接收电路,所述信号接收电路用于接收遥控器输出信号并将所述输出信号传送至所述单片机。上述射灯调光控制电路,通过检测电路检测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来判断光照环境或黑暗环境,由于太阳能电池板受到短时间光照是产生的电压微弱,不会使检测电路产生误动作,不会受到干扰。采用单片机控制调光电路,可以达到调节第一 LED光源EDl闪烁频率与亮度的目的,可使射灯具有多个灯光模式。另外,无需使用可调电阻调光,节约了电能。附图说明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射灯调光控制电路的电气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包括检测电路110、单片机120、调光电路130与供电电路140。供电电路140用于为单片机120与调光电路130供电,供电电路140包括太阳能电池板SR与蓄电池BT,太阳能电池板SR为蓄电池BT充电。检测电路110用于检测太阳能电池板SR的输出电压并根据该输出电压开启或关断调光电路130。单片机120用于在检测电路110开启调光电路130时控制调光电路130调节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与闪烁频率。单片机120的型号为PIC12F629。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140还包括第一二极管Dl,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与太阳能电池板SR的正极相连,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接蓄电池BT的正极,太阳能电池板SR的负极与蓄电池BT的负极分别接地。在光照环境下,太阳能电池板SR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太阳能电池板SR的正极输出电压通过第一二极管Dl给蓄电池BT充电,直至蓄电池BT的输出电压大于或等于太阳能电池板SR的输出电压时,太阳能电池板SR停止对蓄电池BT充电。在光照强度减弱时,太阳能电池板SR的输出电压较小,第一二极管Dl可以防止蓄电池BT对太阳能电池板SR的逆充电。检测电路11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与第一三极管Ql,第一电阻Rl的一端接太阳能电池板SR的正极,另一端分别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基极,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一三极管Ql的发射极分别接地。在光照环境下,太阳能电池板SR的正极输出正电压,并经过第一电阻Rl输送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太阳能电池板SR的正极输出的正电压的值随着增大,当增大到等于或大于第一电压阈值时,第一三极管Ql导通,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通过调整第一电阻RI和/或第二电阻R2的阻值可以调整第一电压阈值的大小。反之,在黑暗环境下,太阳能电池板SR无电压输出或输出的电压值小于第一电压阈值,第一三极管Ql处于关断状态。第一三极管Ql为NPN 管。调光电路130包括第二二极管D2、第二三极管Q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与第一 MOS管Ml,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120相连,本实施例中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120的引脚5相连。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一 MOS管Ml的栅极,第一 MOS管Ml的源极接地,第一 MOS管Ml的漏极通过第一 LED光源接蓄电池BT的正极。第一 MOS管为N沟道场效应晶体管。在光照环境下,第一三极管Ql的集电极接地,因此,第一 MOS管的栅极为低电平,第一 MOS管处于关断状态,无论单片机120输出高电平或是低电平,第一MOS管的栅极始终为低电平,因此,此时的调光电路130处于关断状态,无法进行调光。在黑暗环境下,第一三极管Ql处于关断状态,单片机120输出PWM (PulseWidth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信号,通过调整PWM信号占空比可以调整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PWM信号的占空比越大,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越高,反之,第一 LED光源EDl的亮度越低。通过调整PWM信号的频率可以调整第一 LED光源EDl的闪烁频率,使第一 LED光源EDl具有多个灯光模式。其中,第二三极管Q2为PNP管。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射灯调光控制电路还包括照明控制电路150。照明控制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电路、单片机、调光电路与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调光电路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蓄电池充电;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开启或关断所述调光电路;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所述检测电路开启所述调光电路时控制所述调光电路调节第一LED光源的亮度与闪烁频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电路、单片机、调光电路与供电电路, 所述供电电路用于为所述单片机与所述调光电路供电,所述供电电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所述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电压并根据所述输出电压开启或关断所述调光电路; 所述单片机用于在所述检测电路开启所述调光电路时控制所述调光电路调节第一 LED光源的亮度与闪烁频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射灯调光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接所述蓄电池的正极,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负极与所述蓄电池的负极分别接地, 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接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正极,另一端分别接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接地; 所述调光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二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与第一 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分别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分别接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海明赵鸣涛余海方汤朝林李涛李小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明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