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及计算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65589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若干易失性存储器、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若干复用器、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充分发挥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易失性存储器与非易失性存储器各自性能的充分利用,避免了使用小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从而降低了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的存储
,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及计算机系统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以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为主。易失性存储器的特点为运行速度快,单位比特面积小,价格低廉,但当计算机在掉电情况下,该易失性存储器所临时存储的数据会消失。目前主流的技术是采用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作为数据存储介质。其使用闪存技术,将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整合到一块双列存储器模块(DIMM)上,并使用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able Power System)作为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备用电源。在计算机掉电情况下,以不间断电源提供电源,将易失性存储器中的数据保存非易失性存储器中,以达到数据保存的目的。但是这种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技术缺陷第一,现有的计算机主板中一条双列存储器模块(DIMM)上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能用于一个双列存储器接口,无法充分发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多通道并行数据处理能力,导致现有技术中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性能偏低。第二,双列存储器模组(DIMM)上的单颗DRAM容量相对于市场流行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容量而言过小。这样就造成如果使用现有规格的DRAM与非易失性内存器相匹配的话,就需要多颗容量相对较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而小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成本是比较昂贵的,因此造成整个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制造成本比较大。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揭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中易失性存储器与非易失性存储器各自性能的充分利用,降低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制造成本。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包括若干易失性存储器、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若干复用器、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控制器和储能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源控制器在存储控制器的控制下,在储能装置与易失性存储器之间建立电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容、电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容选自超级电容。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NAND闪存或者相变存储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复用器电性连接存储控制器,以形成若干并行的数据调取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存储控制器电性连接至少一个非易失性存储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容量大于或者等于所有易失性存储器的容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容量相等的NAND闪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与存储控制器电性连接,以形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并行的数据保存通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易失性存储器包括动态随机存储器或者静态随时存储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揭示一种计算机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揭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计算机系统中易失性存储器与非易失性存储器各自性能的充分利用,并降低该计算机系统的制造成本。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计算机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包括数据存储系统;所述数据存储系统包括若干易失性存储器、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若干复用器、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从而充分发挥非易失性存储器的并行处理能力,实现了易失性存储器与非易失性存储器各自性能的充分利用,避免了使用小容量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从而降低了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过程的实施方式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一中将数据从易失性存储器中调取至存储控制器过程的实施方式结构图;图4为实施例一中将数据从存储控制器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过程的实施方式结构图5为实施例二中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将数据从存储控制器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过程的结构图;图6为实施例三中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结构图;图7为实施例四中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系统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8为实施例五中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系统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实施例一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100,包括若干易失性存储器101,以形成并行结构的易失性存储器组件10、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401,以形成并行结构的非易失性存储器组件40、若干复用器201,以形成并行结构的复用器组件20。具体的,该复用器201的数量与易失性存储器101的数量相等,以及一存储控制器300。该存储控制器300分别连接复用器201与非易失性存储器401。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易失性存储器101包括动态随机动态存储器(DRAM)或者静态随时存储器(SRAM),并优选为动态随机动态存储器(DRAM)。当然,该易失性存储器101并不限定于所述随机动态存储器(DRAM)或者静态随时存储器(SRAM),也可为具有上电后高速保存数据的其他类型的临时数据存储器。进一步的,该非易失性存储器401包括NAND闪存或者相变存储器,并优先为NAND闪存。同时,该非易失性存储器401也可为阻变式存储器(RRAM)、磁性自旋转矩存储器(ST-RAM)或者磁阻式存储器(M-RAM)。具体的,主机内存控制器I通过计算机内部的系统总线5并行连接所有复用器201 ;存储控制器300并行连接所有复用器201 ;每个复用器201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101,以形成多个并行的数据写入通道15。在本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100还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控制器500和储能装置501。该电源控制器500可在存储控制器300中设置的电源管理模块(未图示)的控制下,在储能装置501与易失性存储器101之间建立电连接。在正常供电情况下,储能装置501与易失性存储器101之间处于开路状态。主机电源2会通过电源控制器500向储能装置501中进行充电。复用器201择一地从主机内存控制器I中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101或从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易失性存储器、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若干复用器、存储控制器;所述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易失性存储器、若干非易失性存储器、若干复用器、存储控制器; 所述存储控制器并行连接若干复用器,每个复用器连接一易失性存储器,所述复用器择一地将数据写入易失性存储器或从易失性存储器调取数据至存储控制器,并通过存储控制器将数据保存至非易失性存储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性连接的电源控制器和储能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器在存储控制器的控制下 ,在储能装置与易失性存储器之间建立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电容、电池。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计算机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选自超级电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易失性存储器包括NAND闪存或者相变存储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计算机的数据存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用器电性连接存储控制器,以形成若干并行的数据调取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黄李惊雷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云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