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干扰积累角动量自平衡的轨道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655583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5-0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干扰积累角动量自平衡的轨道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卫星轨道控制的起始时刻建立起始偏置角动量;确定卫星利用轨控推力器在每次轨道控制过程中的轨道控制时间Tp;在卫星的一个轨道周期中,均匀选取M个轨道控制点进行轨道控制。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轨道半长轴调整过程中利用轨控推力器产生的干扰积累角动量对卫星的轨道控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卫星轨道控制
,涉及。
技术介绍
由于载荷正常工作的需要,海洋二号卫星必需抬高轨道55km至目标轨道。一般卫星轨道控制时由于干扰力矩大,均采用喷气控制实现轨控过程中的姿态保持。然而,海洋二号卫星-Z轴姿控发动机不可用,仅能通过动量轮进行轨控时的星体姿态控制。同时,海洋二号卫星由于受发动机羽流影响,轨控发动机工作对卫星Z轴方向产生较大的干扰力矩。 以往卫星的轨道控制大都是基于三轴推力器喷气控制实现姿态稳定,或者在轨控发动机干扰力矩较小且轨控时间较短时,利用动量轮可吸收轨控干扰力矩时,利用轮控维持姿态稳定。而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背景是对地定向的卫星姿控发动机故障、轨控发动机干扰力矩较大且要求轨道半长轴调整量较大,目前没有针对这类情况的轨道控制技术可借鉴。因此,采用IN推力器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几十公里的轨道半长轴调整,并在轨控过程中抑制或者转移干扰力矩对动量轮系统的影响,避免动量轮系统饱和,是以往型号中从未遇到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对地定向的卫星中利用干扰积累角动量自平衡的轨道控制方法,实现了在轨道半长轴调整过程中利用轨控推力器产生的干扰积累角动量对卫星的轨道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针对对地定向的卫星在轨道半长轴调整过程中产生的z轴(或X轴)姿态干扰力矩无法及时消除的问题,采用动量轮作为干扰角动量存储机构,而通过合理选取轨控位置,将动量轮存储的干扰角动量在下一次轨道控制中利用轨控干扰力矩进行消除,从而实现z轴(或X轴)干扰角动量自平衡,达到轨控过程不需要Z轴(或X轴)姿控发动机工作的目的。为实现上述卫星的轨道控制过程,本专利技术的包括以下步骤:在卫星轨道控制的起始圈次建立惯性系X方向的起始偏直角动量,所述起始偏直角动量为—,其中,Td为卫星的轨控推力器工作时对星体+Z轴产生的扰动力矩;为 ⑴Q卫星的轨道角速度;确定卫星利用轨控推力器在每次轨道控制过程中的轨道控制时间Tp ;在卫星的一个轨道周期中,均匀选取M个轨道控制点进行轨道控制,所述M个轨道控制点的轨道控制时间的总和为轨道控制时间Tp。进一步的,上述轨道控制时间Tp根据下式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干扰积累角动量自平衡的轨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卫星轨道控制的起始圈次建立惯性系X方向的起始偏置角动量,所述起始偏置角动量为其中,Td为卫星的轨控推力器工作时对星体+Z轴产生的扰动力矩;ω0为卫星的轨道角速度;确定卫星利用轨控推力器在每次轨道控制过程中的轨道控制时间Tp;在卫星的一个轨道周期中,均匀选取M个轨道控制点进行轨道控制,所述M个轨道控制点的轨道控制时间的总和为轨道控制时间Tp。FSA00000833214500011.tif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干扰积累角动量自平衡的轨道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卫星轨道控制的起始圈次建立惯性系X方向的起始偏置角动量,所述起始偏置角动量为2.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淑一雷拥军王新民宗红袁军张笃周周剑敏赵性颂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