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进气座及置于所述进气座内的压力芯体;所述压力芯体上的压力芯体焊点上电连接有引线,以输出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响应信号;所述压力芯体上方的所述进气座内还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引线经所述保护部件轴向伸出;且,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保护部件的投影覆盖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本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感应部位不会受到来自于外侧的任何因素的干扰,从而防止其受到外力接触,确保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较为精准的响应信号,大大提高了压力传感器输出性能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冷
,具体涉及一种压力传感器。
技术介绍
压力传感器是自动控制中重要的元件,其作用是将流体的压力信号通过一定的方法转变成特定的电信号,该电信号作为自动控制的输入信号,最终在控制程序的处理下实现自动控制。请参见图1、图2,该图示出现有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压力传感器的垫圈与压力芯体装配关系俯视图。压力芯体20、垫圈30依次压装在进气座10内,并由卡簧40进行轴向定位。其中,引线201焊接在压力芯体焊点203上,以输出电桥产生的响应信号。请一并结合图2所示的垫圈30与压力芯体20装配关系俯视图。工作过程中,被侧压力介质自进气座10的进气口 101流入,作用在压力芯体20上,并使得压力芯体20上的压力感应部位202产生变形,从而刻蚀在压力芯体20上的电桥产生响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由引线201输出至放大电路进行处理后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然而,现有压力传感器受其自身结构的限制,组装完成后的压力芯体20中部的压力感应部位202处于完全裸露的状态,而该部位设置的电路对压力非常敏感。受到外力接触极易造成压力感应部位受力变形,从而使得压力芯体所输出的信号发生变化,导致整个产品输出不稳定,严重时造成系统控制误操作。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压力传感器的进行改进设计,以有效避免其压力感应部位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产品输出性能更加精准、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可有效避免其压力感应部位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干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力传感器,包括进气座及置于所述进气座内的压力芯体;所述压力芯体上的压力芯体焊点上电连接有引线,以输出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响应信号;所述压力芯体上方的所述进气座内还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引线经所述保护部件伸出;且,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保护部件的投影覆盖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优选地,所述进气座内还包括与所述压力芯体依次相抵设置的垫圈和卡簧,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垫圈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垫圈采用黄铜材质,所述保护部件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优选地,所述垫圈与保护部件铆接固定或者一体注塑成形。优选地,所述垫圈和保护部件采用黄铜材质,两者一体加工成形。优选地,所述进气座内还包括与所述压力芯体依次相抵设置的垫圈和卡簧,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卡簧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进气座内还包括与所述压力芯体依次相抵设置的垫圈和卡簧,且所述保护部件的边缘夹抵在所述垫圈与卡簧或者所述垫圈与所述压力芯体之间。优选地,所述保护部件采用黄铜材质。优选地,所述保护部件包括中部本体及自所述中部本体向外辐射延伸的固定连接用的肋条;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中部本体的投影覆盖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本专利技术所述压力传感器基于现有技术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该压力传感器的压力芯体上方设置有保护部件,由于该保护部件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的投影覆盖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因而使得压力感应部位不会受到来自于外侧的任何因素的干扰,从而防止其受到外力接触,确保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较为精准的响应信号,大大提高了压力传感器输出性能的稳定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中,进气座内还包括与压力芯体依次相抵设置的垫圈和卡簧,该保护部件与垫圈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垫圈采用黄铜材质,保护部件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且两者铆接固定或者一体注塑成形。如此设置,一方面用于限制压力芯体轴向相对位置的垫圈采用黄铜材质制成,可确保其满足工作状态下的承载需要;另一方面,用于保护遮挡压力感应部位的保护部件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制成,在有效控制压力传感器总重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节省材料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压力传感器适用于任何制冷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所示压力传感器的垫圈与压力芯体装配关系俯视图;图3是第一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部件与压力芯体之间装配关系轴测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是第二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I部放大图;图8是第三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II部放大图;图10中所示,该图示出了本实施例所述保护部件的俯视图。图中进气座1、进气口 11、压力芯体2、压力芯体焊点21、引线22、压力感应部位23、保护部件3、3'、3、中部本体31、31、肋条32、32、外圈33、垫圈4、4'、4、突起部41'、卡簧5、输出部6。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压力传感器,通过结构优化设计以避免其压力感应部位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请参见图3,该图是第一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压力传感器包括进气座I及置于进气座I内的压力芯体2;压力芯体2上的压力芯体焊点21上电连接有引线22,以输出压力芯体2的压力感应部位23形成的响应信号;同样,被侧压力介质自进气座I的进气口 11流入后作用在压力芯体2上,并使得压力芯体2上的压力感应部位23产生变形,从而刻蚀在压力芯体2上的电桥产生响应的电信号,该电信号由引线21输出至输出部6的放大电路进行处理,转换为标准的电信号输出。本实施例中,在压力芯体2上方的进气座I内还设置有保护部件3 ;具体请一并参见图4和图5,其中,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中所述保护部件与压力芯体之间装配关系轴测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为实现遮挡保护压力感应部位23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在压力芯体2的轴向投影面内,该保护部件3的投影覆盖压力芯体2的压力感应部位23的投影。同时,保护部件3应当固定设置在压力芯体2的上方,以有效防止压力感应部位23受到外力接触,确保形成的较为精准的响应信号。本方案中,保护部件3与限制压力芯体2的轴向相对位置的垫圈4固定连接,且两者采用黄铜材质一体加工成形。图中所示,垫圈4外侧采用卡簧5进行轴向定位,卡簧5、垫圈4依次与压力芯体2相抵,以便于其压力感应部位23在压力介质的作用下精准地产生形变。应当理解,垫圈4的轴向定位不局限于卡簧定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轴向定位的功能需要均可,比如,垫圈4与进气座I之间焊接或者铆接。当然,从工艺成本角度来说,采用卡簧定位方式为最优方案。本方案所述压力传感器在现有技术相比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由于在压力芯体2上方设置有保护部件3,因而使得压力感应部位22不会受到来自于外侧的任何因素的干扰,从而防止其受到外力接触,确保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较为精准的响应信号,大大提高了压力传感器输出性能的稳定性。具体地,本方案中的保护部件3包括中部本体31及自中部本体31向外辐射延伸的固定连接用的肋条32,该肋条32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一根或者其他复数根,应当理解,并不局限于图中所示的三根;如此设置,引线22可以经相邻两个肋条之间伸出。显然,在压力芯体2的轴向投影面内,中部本体31的投影应当覆盖压力感应部位23的投影,以可靠实现其对于压力感应部位23的遮挡保护作用。当然,保护部件与垫圈之间也可以采用分体式设计。请参见图6,该图示出了第二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所述压力传感器的主体构成与第一实施例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进气座及置于所述进气座内的压力芯体;所述压力芯体上的压力芯体焊点上电连接有引线,以输出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响应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芯体上方的所述进气座内还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引线经所述保护部件伸出;且,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保护部件的投影覆盖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力传感器,包括进气座及置于所述进气座内的压力芯体;所述压力芯体上的压力芯体焊点上电连接有引线,以输出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形成的响应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芯体上方的所述进气座内还设置有保护部件,所述引线经所述保护部件伸出;且,在压力芯体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保护部件的投影覆盖所述压力芯体的压力感应部位的投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座内还包括与所述压力芯体依次相抵设置的垫圈和卡簧,所述保护部件与所述垫圈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采用黄铜材质,所述保护部件采用塑料或塑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与保护部件铆接固定或者一体注塑成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花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